3D或IMAX傳遞的是技術(shù),但人文精神卻需要感知、感受和感動,其過程遠(yuǎn)比3D復(fù)雜——正是如此,有些人往往不需要甚至不屑于3D之類。
一個導(dǎo)演如果對別人(特別是面對媒體)說得越多,就意味著他在作品中要說的越少。
電影離不開影評人。即便電影消失一萬年,仍然會有影評——它是讓電影保留雋永價值的主要方式之一。
電影與戀愛是一樣,都要夠黑——戀愛中人越黑的地方越敢去,電影何嘗不是如此?
先是有了光才會有影還是因為需要影才呈現(xiàn)光?在講究影像的電影世界,往往只是一線一閃一眼一念之差,這與投資股票市場似乎沒有很大差別。
一般而言,作為演員,垃圾電影拍得越多,成為大明星的機率越高。只有這樣,他們才有機會增加曝光率,然后才有可能對垃圾電影不屑——如此方能顯現(xiàn)“星”的氣派和氣質(zhì)。中外如是,無一例外。
需要付錢才有機會走進影院觀看的電影,本身就具有商業(yè)性——這已是一種交易。只是,無需觀眾費神思考的電影屬于大眾電影,而需要個別觀眾思考的電影屬于小眾電影。至于所謂的“藝術(shù)電影”,只是人云亦云罷了,甚至是某些人的自瀆。
電影可以用來測試一個人成功與否:誰能夠在銀幕前消耗的時間越多,便證明其擁有必須消磨掉的時間越多。
如果一個觀眾能夠說出長長片尾字幕中的XXX是片中負(fù)責(zé)茶水供應(yīng)的,這位觀眾必將獲得周圍人的尊重。
那些我們最不敢觀看的畫面,其實是我們最不愿挺身對抗的畫面,很多時候這些畫面中的主人公正是我們自己。
影迷大多對電影好奇;影癡大多對電影永不滿足;但面對滿腹倫經(jīng)的飽學(xué)鴻儒,千萬不要和他談電影——他們大多對電影不屑一顧。
音樂之所以替代不了電影,并非因為其沒有影像而是因為科技——如今可以一邊走路一邊聽音樂了,但電影必須是在規(guī)定的空間、規(guī)定無人打擾的前提下和規(guī)定的黑暗度里才能欣賞。
電影是紅酒,電視劇頂多是汽水(有時近乎白開水)——那些把影視相提并論者基本屬于無知,包括很多大學(xué)設(shè)置的“影視學(xué)”“影視系”等。
電影讓女人變得陽剛,電視劇則令男人變得陰柔。
3D或IMAX不過是部跑步機,這種機械的升級也許更時髦,更讓人癡迷,但其魅力遠(yuǎn)不如悲歡離合、儆惡鋤奸的傳統(tǒng)敘事——前者難以讓人厭足,而后者則往往令人心滿意足。因此,那些認(rèn)為3D可以代替?zhèn)鹘y(tǒng)電影者,往往不像電影人而更像IT人。
3D或IMAX傳遞的是技術(shù),但人文精神卻需要感知、感受和感動,其過程遠(yuǎn)比3D復(fù)雜——正是如此,有些人往往不需要甚至不屑于3D之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