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甕亭
在人們生活和思維中,經(jīng)常碰到一個課題,可以叫“小大之辨”。通俗說“小中見大”,雅一點“見微知著”已經(jīng)是成語了。且說北京北海的玲瓏小城,名“團城”的,上面有座磚石小亭,不起眼,不少旅游者往往忽略??蛇@座小城小亭里頭,珍重陳列一個大物件,是個奇大酒缸,正名叫“瀆山大玉?!薄4宋奈飦須v之大,可謂大得驚人。蒙古人在13世紀,建立起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由少數(shù)民族統(tǒng)治的朝代,國號“大元”,是從《易經(jīng)》的“大哉乾元”來的。大元的大功績,是第一個在北方建國都,名大都,是咱們北京城的前身。元朝開國皇帝,世祖忽必烈,是蒙古大汗成吉思的孫子。而成吉思汗所創(chuàng)建的蒙古大帝國,地跨歐亞,絕后空前。雖然后代偉人有點小看他,說他“只識彎弓射大雕”,可他的大名赫赫列于世界史,確不可小覷。
再說這尊可稱“世界之最”的玉甕,長近兩米,重350公斤,能盛酒三十余石。蒙古人馳騁大漠,得天下不靠文化,靠“武化”。而打仗則離不開馬、刀和酒。忽必烈建大都修皇宮,舉辦大典,命工匠用大塊瀆山玉造了這么個大酒缸,蒙語叫“禿速兒欄”,漢語稱“甕”,名正言順。
元朝統(tǒng)治不足百年,存留的古跡文物不多,這玉甕就成為珍貴歷史見證。清乾隆帝修建一座亭,專門陳列供后人流連鑒賞,撫今思昔,也算有大眼光。北京的名亭不少,按時間前后排列,玉甕亭為首理所當(dāng)然。筆者對亭早有興趣,寫過些游記文字,現(xiàn)在半路出家練習(xí)作賦,便選定了亭作為題材。不揣淺陋,拿出來,就教于行家與廣大讀者。
【玉甕亭賦】
問:舉世何城最大?
搶答:故北京城。
問:何城最?。?br/> 亦答:北京——團城。
北海瓊島之陽,滟滟太液映。玲瓏城臺,古木蔥蘢。撫護方亭一座,磚石構(gòu)建,穹筑四柱,黃碧琉璃覆頂。 亭間陳列,中空巨石,額題以名,名曰“玉甕 ”。 石上鏤圖奇譎:驚濤駭浪,怪獸猛龍。 玉甕原為酒缸,珍稀歷史物證。
話說十三世紀,百年風(fēng)飆云騰。 煌煌趙宋基業(yè),大廈即將坍崩。北部大片領(lǐng)土,連年戰(zhàn)亂頻仍。 金人興師滅遼,緊逼偏安南宋。豈料螳螂捕蟬,不覺黃雀在后;鷸與蚌互爭不讓,得利者馬背漁翁。
蒙古大汗,瀚海馳騁。建立帝國,橫跨歐亞;代金滅宋,建立朝廷。戰(zhàn)火暫滅,中原一統(tǒng)?!兑住份d“大哉乾元”,定為新朝國名。成吉思汗之孫,謚世祖忽必烈,營造大都城,登基萬壽宮。御宴空前隆盛,君臣一片酩酊。巨制酒缸,稱瀆山大玉海,狂歌豪飲,觀焰火照長空。異民族一統(tǒng)天下,華夏史列為首宗。
怎奈無情鐵律,普世未可逆行。盡管鐵馬金戈,雄風(fēng)可奪天下;然而治國經(jīng)邦,豈能只恃刀兵?王朝命脈何在?終需仗文化、文明。蒙元霸蠻,統(tǒng)治不足百載,江山自毀,終于讓位朱明。動蕩末世,王室飄零,瀆山玉甕,不見影蹤。三百年后,再改朝代,又一異族掌政,明季讓位滿清。乾隆帝發(fā)現(xiàn)玉甕,其命運堪嘆堪驚,酒器流落道觀, 腌菜達數(shù)百載,身份大跌,廢物利用。皇帝御旨,珍重文物,遂選址團城,敕建玉甕亭。
今日遍觀古都,元代文物,屈指可數(shù):除土城、白塔寺,數(shù)團城之甕亭,俗言物稀為貴,豈不值得珍重?
諫草亭
幾年前的一天,我在一位老學(xué)者家書房,遇見兩位干部,拿一幀彩色圖紙請老人鑒定。老人是古建筑和名勝文物專家。我有幸得知,原來要在廠甸一帶恢復(fù)幾處消失多年的古跡。說有三處,我只記得兩個,一個是呂洞賓祠,一個叫火神廟。那時候各處正在大刮復(fù)舊風(fēng),大力投資弄“文物”,雖是贗品假貨,卻可以掙錢。還流行一個堂皇話頭,叫“文化搭臺,經(jīng)濟唱戲”。要名實相符的話,應(yīng)該叫“財神唱戲”,新造的“文物”,也可稱“搖錢樹”。這一個規(guī)劃中的東西是不是做成了,我不知道。可是有件對比鮮明的事情,不由叫我長時間感慨。就在廠甸西面不遠,屬于同一區(qū)的宣武門外校場口,有一處真正有價值的古跡文物,叫楊椒山祠。椒山名繼盛,因為上萬言書揭發(fā)權(quán)奸嚴嵩,被嘉靖皇帝砍了腦袋。平反昭雪后,他的故居改為祠堂紀念。一個特殊的紀念舉措,是把他的萬言書諫草刻版排列展覽,成為“石書”。為這“書”特地修造了一座亭,命名諫草亭。亭和祠堂至今留存,只是解放后那里變?yōu)楦刹克奚?,后來更成了大雜院。而亭也“古為今用”,住上人家,生兒育女,已經(jīng)“四世同亭”了。上世紀90年代,我寫過一篇《諫草亭新記》,投稿《北京紀事》,被采用,還配有諫草亭照片??赡艽蠡锩χ母?,棄舊圖新,沒人留心這事兒。500年前的亭祠還在默默等待,大概料不到當(dāng)局官員放著真古跡不管,去搞什么呂洞賓祠了。奈何奈何!此處且用一則不成格局的賦舊事重提吧。《城南舊事》有過電影,口碑不錯,不知眼下這檔子“新舊事”有沒有好事者留心。
【諫草亭賦】
明季,嘉靖三十四年,秋肅風(fēng)寒。西市(菜市口),三名欽犯問斬,聞?wù)咝念?。劊子手操刀,兩顆頭顱噴血。第三位中年漢子,低聲:“且慢!”只見他仰天長吟,賦詩兩篇。詩中有句“浩氣還太虛,丹心照千古”,隨風(fēng)飄傳。感天動地絕命詞,實則《正氣歌》續(xù)篇。
壯烈赴死者何人?乃容城楊繼盛,自號椒山。罹難時年屆“不惑”,已慘受三載牢監(jiān)。問椒山緣何遭戮?只為萬言疏奏進諫。
朱氏大明王朝,傳至十二世皇帝,年號嘉靖。謚稱世宗,諱名厚熜。在位長五十五載,以庸昏惑亂著稱。為求長生癡迷邪術(shù),荒怠政事寵信嚴嵩。忠直臣僚遭害,詔獄廷杖血腥。楊繼盛任職兵部,拒斥權(quán)奸拉攏。撰萬言奏折《請誅賊臣疏》,犯顏直書真話,盡數(shù)嚴嵩惡行。疏中有語:“自古風(fēng)俗之壞,未有甚于今日!”更批逆鱗,直指皇上:“陛下奈何愛一賊臣,而忍涂炭百萬蒼生!”見疏奏,昏君震怒,權(quán)奸悚驚,必欲置敢言者死地,楊椒山喋血犧牲。
舊日俗諺:“一朝天子一朝臣”。新皇繼位,權(quán)奸垮冤案得伸。椒山故居建祠,以資紀念;建言祭悼舉措,堪稱創(chuàng)新。萬言疏奏手稿,刻雕成版,逐頁嵌壁排列,石書奇幀。特筑亭閣一座,命名“諫草”,志士精神永葆,可敬可欽。舉目域中,紀念祠亭無數(shù),京城“諫草”,可謂創(chuàng)意獨尊。
五百載逝水匆匆,桑田滄海,二十世紀之巨變,舉世震驚。京城解放,萬象新生。城南舊事,隱跡失蹤。
曾幾何時,椒山祠頓成大雜院,諫草亭周砌四壁,早改為臥室餐廳。生兒育女,古為今用;舊物新聞:四世同亭。諫草石版依稀可辨,婚紗艷照并列紛呈。而今置身新千禧,不知游人驚不驚?倘有興致濃者欲訪:宣武門外校場口;君尚可見:椒山祠側(cè),諫草亭寶頂,沉沉五百載,寂寂夕陽中。
?。ň庉??王文娜)
?wangwenna@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