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今社會人們的生活越來越離不開文字、圖片、視頻資料等視覺性的資料和信息,并由此衍生了特有的視覺文化,而視覺文化的最顯著特點之一就是把本身非視覺性的東西視像化。本文對國內(nèi)視覺文化研究進行綜述,以期對視覺文化研究的總體輪廓有個大致的了解,為以后的視覺文化研究提供思路,指明方向。
【關鍵詞】視覺文化 視覺營銷 大眾傳播視像
視覺文化作為一種高度視覺化的文化在當今社會已經(jīng)成為一種較為普遍的文化景觀,并逐漸滲透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對人們的價值觀、道德觀及社會觀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對于何為視覺文化,卻始終沒有明確的定論。米爾佐夫認為視覺文化就是后現(xiàn)代文化,是后現(xiàn)代文化中的日常生活。視覺文化是將存在圖像化或視覺化的現(xiàn)代趨勢,并不依賴于圖像本身,當文化成為視覺性時,該文化就具備了后現(xiàn)代特征?!雹倜绹鴮W者斯特肯認為視覺文化包含了多種媒介形式,從文化藝術、電視電影、報紙廣告到諸如科學、法律和醫(yī)學領域里的視覺資料等。這些與媒介密切相關的領域,構成了一個文化域。②由上可見,視覺文化這個概念的含義是豐富多元的,對于其認識有不同流派,而且在不同語境中也具有不同含義。
一、視覺文化的發(fā)展歷史
視覺文化是19世紀初歐洲興起的一個重要的文化形態(tài)或文化發(fā)展趨勢,是一種高度視覺化的文化。較早使用“視覺文化”這一概念的是匈牙利電影美學家巴拉茲,他用視覺文化進行電影研究,在《電影美學》中預言,“隨著電影的出現(xiàn),一種新的視覺文化將取代印刷文化?!边M一步對視覺文化研究起重要推動作用的是德國思想家本雅明,他認為機械復制時代是人類文明的一次巨大變革,傳統(tǒng)的審美景觀已經(jīng)衰退,取而代之的是一種“震驚”效果,滲透了其關于視覺文化的深刻洞見。在此之后兩年,海德格爾提出了“世界圖像時代”的概念,他指出:世界圖像時代就是指“世界被把握為圖像了”。到了19世紀50年代,加拿大學者麥克盧漢從媒介和傳播方式的變革角度,論證了電子媒介文化的到來,將視覺文化和聽覺文化整合起來,凸出的表現(xiàn)是電視的出現(xiàn)給人們帶來的視覺經(jīng)驗超過以往任何一種媒介。③19世紀80年代起,視覺文化概念在西方學術界逐漸被普遍接受。
2002年6月中國第一個視覺文化傳播研究中心在復旦大學成立,該中心是全國最早關注視覺文化傳播的研究機構,并正在成為這一研究領域的重鎮(zhèn),標志著我國視覺文化傳播研究領域開始起步。同年孟建教授發(fā)表論文《視覺文化傳播:對一種文化形態(tài)和傳播理念的詮釋》指出:視覺文化時代的來臨,不但標志著一種文化形態(tài)的轉(zhuǎn)變和形成,也標志著新傳播理念的拓展和形成。此文章將視覺文化傳播和研究學結(jié)合起來研究,開拓了視覺文化研究的新視野,開啟了國內(nèi)視覺文化研究的大門。④2004年5月29日復旦大學視覺文化研究中心和德國阿登納基金會在上海聯(lián)合舉辦了中國首屆視覺文化傳播國際研討會,此次研討會以“全球化:可見的與不可見的——視覺文化的理論與實踐”為主題,對視覺文化傳播的發(fā)展歷史、科學實踐、相關理論以及對當代社會的影響進行了廣泛的研討,引起了國內(nèi)外媒體和學者的高度關注。
二、視覺營銷基于視覺文化的營銷
大眾文化的興起和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