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收到傅月庵寄來他的《念想》一文,講述他2002年在舊金山的“城市之光書店”隔壁的“老橡樹書店”邂逅日本近世名僧良寬的英文傳記《蓮の露》,從錯失到念想再到如愿獲得,那5年又3個月的相思過程,真正吐露出一個愛書人對書的念想之情。我快速地在報紙上發(fā)表了他的文章,取名為“我最念想的一本書”。后來,我把這個版面和文章發(fā)在微博上,得到很多書友的響應,于是,再次有了這次的曬書單征集行為。曬書活動的熱烈程度超出我的預期,幾百份“念想書單”呈現(xiàn)眼前,讓人百感交集。
@Xiaojingyush:我最想念的一本書是貴州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的《顧準文集》。不算厚的一本書,是我高中的啟蒙讀物,我知道了在那段艱難歲月,還有這么一位清癯的知識分子在思考國家災難的成因,理性而富有力量,雖不能全讀懂。帶到大學,擺在書柜,不知何時不知所蹤。即使買到新版,仍念念不忘,那是我也曾心懷天下的青年歲月……
@lqpeople:我最想念的書是《老舍全集》,人民文學出版社的。讀杭大中文系的時候,有個時期狂迷老舍的作品,杭大圖書館里能借的《四世同堂》、《月牙兒》、《貓城記》、《茶館》等作品讀了一大堆,還寫過一篇關于老舍的論文。畢業(yè)后,一直想等工作了有錢收齊一套全集,可惜未能如愿,至今想念。
@程一明霞:我最想念的一本書是高中時讀的黑色封面的林語堂的《蘇東坡傳》,譯文灑脫,當即被迷倒,至今我還能背誦其中句子:“鮮明的個性永遠是一個謎,就像女人的風情、花朵的芬芳,容易感受卻很難說出其中滋味?!蔽揖痛藭鴮懥俗魑?,書被語文老師借去,卻不還我,從此失去。后來再見無數(shù)版本,都不復有當年那本譯文之韻味。
@constance天涯海角:我最想念的一本書是李孝悌的《清末的下層社會啟蒙運動:1901-1911》,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寫本科畢業(yè)論文時向老師借閱的,內地就出版過一次,作者是臺灣人,本想買一本自己囤著,但是實在是太難買了。此書對于清末啟蒙運動的分析鞭辟入里。說得夸張點兒,當時的知識分子為啟蒙還真是無所不用其極。
@豬怎么辦:我最念想的書不止一本,是一套——《穆旦譯文集》(精·八卷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年版,印數(shù)1000冊,一直未能購得,只能反復從圖書館借閱。喜歡查良錚先生的譯筆下拜倫與普希金的“頌歌哀曲、諷刺批判、戲謔笑罵、呼吁告誡、怒斥聲討……”
@Gaby:我最念想的一本書是《你干嘛在乎別人怎么想》。作者是有名的物理學家費曼,從書本的紙張,封面設計到簡潔寬廣的文字,即便是高深的物理學概念,也用費曼自己的詮釋方式讓讀者接受。那些他生活經(jīng)歷中的人和事,都讓我念想。一次搬家,弄丟了。
@天天樂園:我最念想的一本書是羅曼·羅蘭的《約翰·克利斯朵夫》,那是17年前讀大學時,獲得一等獎學金后的自我獎勵,平裝一套四本僅24元。那些充滿理想主義的日子,讓人激情澎湃,正是這樣一本命運的交響曲,鼓舞著青春的我。
@焦不急:如果一定只能選一本我最念想的書的話,那么我最懷念的是赫爾曼·黑塞的《納爾齊斯與歌爾德蒙》,上海譯文出版社1984年版。對于我來說,這本書代表了整個激情四射的80年代,完美地詮釋了感性與理性的悲歡離合,讓我的左腦和右腦從此開始掙脫禁錮,奔向自由。
@瀟湘夜語:我最念想的一本書是《在路上》,作者:凱魯亞克,漓江出版社出版,文楚安譯?,F(xiàn)在市面上能見到的版本是王永年的翻譯版本,但很多人說,文楚安的翻譯更好,尤其對于凱魯亞克如此獨特的作品,翻譯的優(yōu)劣至關重要。不知何時能見到文楚安《在路上》的再版。
@仙人球Es:我最念想的一本書是歌德的《少年維特的煩惱》。讀第一遍的時候感動得有點要流淚,因為很多語言讓我想起了我初戀時對愛人的感覺,讀書的過程中是拿著筆一邊畫一邊讀的,其中描寫愛上綠蒂的那些語言太真實到位了。而且有時讀到維特的那些獨特的想法便與之產生了共鳴。
@森森一葉:我最念想的一本書是高爾基的《童年》。那個跟隨外婆漂流在伏爾加河上小男孩,聽外公講述伏爾加上的纖夫的小男孩。那個熱愛外婆心目中的上帝的小男孩,活潑卻又潛藏一絲憂傷的小男孩。他為我打開了虔誠信仰的大門,熱愛外國文學的大門。至今我內心深處總有那一個銀裝素裹的俄國情結。
@凝思布曲之波:我最念想的一本書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地下室手記》,是我很早就想找尋的書。記得90年代從在圖書館工作的一位朋友手里借到,也因還未看完就要還書了,所以硬是復印了整本。這本書以第一人稱方式敘述,其內心充滿病態(tài)的自卑但又剖析自己。其中探討的自由意志人的非理性等哲學議題是我那時期內心意識覺醒的參照物。
@Nil零零壹:我最念想的一本書是《人性的枷鎖》。雖然寫的是菲利普的故事,但非常切合我自己的成長經(jīng)歷和日后的心理行為模式。撲向可能造成毀滅的結果,沖動愚笨到難以分清什么為愛,什么為害。但小說的結局讓人欣慰。這本書讓我明白了自己的枷鎖是什么,自己的人性是什么。還會再看一遍。
@關江秀:我最念想的一本書是《撒哈拉的故事》,初三時在姐姐書桌上發(fā)現(xiàn)的,那時外公罹病去世,侄兒出生,我糾結于對生死的追問,這本書的故事很遠,卻讓我看到一種敬畏生命、樂觀生活的可能,高一和姐姐第一次旅行,從此知道“我也可以”。三毛自殺讓我震驚,但書脫離作者后就有獨立生命了,意義猶存。
@銀手鐲:我最念想的一本書是《千江有水千江月》,作者蕭麗紅(臺灣),讀過兩個出版社的簡體版。重讀許多次。這本書一直用質樸、含蓄、內斂、傳統(tǒng)的感情和文字,講述了一對青年男女的感情,和臺灣布袋鎮(zhèn)的鄉(xiāng)土人情,以最真切最樸實的情懷打動讀者。而蕭麗紅本人亦十分低調,作品不多,簡體版只有這一冊。
@從北大黃來:我最念想的一本書是《穆斯林的葬禮》(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1988年版),是高一時讀過的最有感覺的一本書,同時記起的是那位與我并列第一名的女孩借給我的。來世今生的穿插章節(jié)設計,蕩氣回腸的愛恨情仇以及曲折婉轉的命運。此去經(jīng)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無可奈何花落去,腰封推薦處處生,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fā)。
@tintin7:我最念想的一本書是周國平的《妞妞——一個父親的札記》(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記得那時我是在書店二樓的樓梯上讀完的。390頁的書讓我讀得很狼狽,因為我是泡在鼻涕與眼淚中讀的?!澳阋呀?jīng)離開多年,但我沒有一天不想你很多遍。”這原是一篇與愛情有關的開頭,卻被父愛放大延伸,穿越時空,安撫著他遠在天堂的女兒。
——摘自新浪網(wǎng)友“綠茶”的微博
(本文編輯: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