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漢字形體演變過程中的幾種現象

2011-12-29 00:00:00卜紅艷
考試周刊 2011年22期


  摘 要: 漢字從產生到現在已有近五千年的歷史,它是世界上最為古老的自源文字之一。在如此漫長的發(fā)展演變過程中,漢字不論是字體還是字形等方面都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本文對漢字形體演變中的簡化、繁化、音化、分化、訛混、合并這幾種現象作簡單的介紹和分析。
  關鍵詞: 漢字 形體 演變
  
  兩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古埃及的圣書字和中國的漢字是世界上最為古老的三大自源文字,在這三大古文字中,漢字是唯一至今仍在使用的文字。漢字從產生到現在已有近五千年的歷史①,一般我們將漢字發(fā)展的歷史分為古文字階段和隸楷文字階段。漢字在如此漫長的發(fā)展演變過程中,不論是字體還是字形等方面都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本文試對漢字形體演變中的幾種現象作簡單的介紹。
  一、簡化
  簡化是漢字發(fā)展過程中最為常見也最為重要的一種現象,其最主要目的是為了書寫方便。新中國成立后,鑒于漢字筆畫繁多、書寫辨識不易,給教育普及帶來不便的情況,我國于1956年1月公布了《漢字簡化方案》,1964年5月又出版了《簡化字總表》。我們目前所使用的簡化字大多都是歷史上已有的文字,很多都屬于俗字(俗字是針對歷代政府所規(guī)定的正字而言的)。李樂毅先生《簡化字源》將《簡化字總表》中的521個字頭的“始見”年代作了統(tǒng)計:其中來自先秦的占13.05%,秦漢占18.43%,三國兩晉南北朝占6.14%,隋唐五代占5.57%,宋遼金元占15.93%,明清太平天國占10.17%,民國占11.52%,解放區(qū)和建國后占19.96%②。由此可見,我們現在使用的簡化字是歷史不同時期積淀的產物。
  關于漢字簡化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截取原字一部分代替原字。如聲—聲、廣—廣、與—與、麗—麗、婦—婦、奪—奪、奮—奮、虧—虧、畝—畝、隸—隸等。
  (2)刪除多余和重復的偏旁。如纍—累、競—競等。
 ?。?)用形體簡單的偏旁替換形體復雜的偏旁,如廟—廟、豬—豬、艦—艦、態(tài)—態(tài)、躍—躍等。
 ?。?)簡存輪廓。如龜—龜、馬—馬、見—見等。
 ?。?)省形省聲。如“條”的繁體“條”本從木,攸聲,木是意符,攸是聲符,簡化字將其聲符省略了一部分,這是省聲;而“星”的繁體“曐”本是從晶,生聲,晶是形符,生是聲符,簡化時將其形符省略了一部分,這是省形。
 ?。?)并劃簡化。如錢、綫、箋、賤字所從的“戔”在簡化時就將其筆畫合并,寫作“戔”。
 ?。?)草書楷化。這是指有些漢字草書時寫得比較簡單,后來按這種草書字形寫成楷書,也變得簡單,如頭—頭、長—長、為—為、?!獙?、堯—堯、倉—倉、車—車等。
  (8)記號代替?,F代很多偏旁從又的字,其中的“又”多是記號。如雞、艱、難、嘆、漢、勸、權、觀、對、鄧、鳳等字,其繁體分別作雞、艱、難、歎、漢、勸、權、觀、對、鄧、鳳,這些字在簡化時硬性規(guī)定將其中的一些偏旁寫成了“又”。此外,如區(qū)—區(qū)、風—風、岡—岡;還—還、環(huán)—環(huán)、懷—懷、壞—壞等都屬于記號代替。
  二、繁化
  繁化是指對文字形體的增繁。在早期文字中,文字形體書寫不是很固定,多一筆少一筆現象較為普遍,有時習慣加一些裝飾的符號,這在戰(zhàn)國文字中極為常見。何琳儀先生在《戰(zhàn)國文字通論》中曾對戰(zhàn)國文字的增繁現象進行總結,分為增繁同形偏旁(主要是重迭一些形體、偏旁或筆劃)、增繁無義偏旁(如加土、廠、宀、戶、立、口、又等)、增繁標義偏旁、增繁標音偏旁等幾種類型③。
  對文字形體進行增繁有些是為了追求文字的美觀;有些可能只是一種習慣,并無多少意義可談;有些則是為了區(qū)分不同的詞。其中最后一目的最值得重視,這是文字發(fā)展過程中極為重要的一種現象。語言中的文字較為有限,而詞的數量卻多得多,詞與文字很難做到一一對應,故會出現一字對應多詞的現象,這在文字的早期階段更是如此。通過繁化文字的方式可以減輕一字對應多種詞義的現象,其可分為以下幾類。
  1?郾利用繁化文字來表達字的本義。如“然”字本來下面的四點表示火,其本義就表示燃燒之義,但因后來經常假借來表示其他意思,于是在原字形基礎上又增加一個火,寫成“燃”來表示其本義。又如“它”,其本義就是蛇,因其經常假借表示其他意義,于是又添加偏旁寫成“蛇”來表示其本義。類似的例子還有北—背、州—洲、縣—懸、正—征等。
  2?郾利用繁化文字表達字的引申義。“取”的字形可反映出中國古代文化的內容:古代戰(zhàn)爭時規(guī)定戰(zhàn)士需將自己所殺死敵人的耳朵割下,以便最后論功獎賞,“取”字便以手取耳來表示“獲取、獲得”之義。后來“取”字又引申出“娶妻”之義,于是在原“取”字字形基礎上添加“女”造了“娶”字來表示。又如“解”,本義應為解開、分解,后來引申出表示“松懈”之義,于是又造了“懈”字來表示。類似例子還有景—影、坐—座、竟—境、反—返、見—現等。
  3?郾利用繁化文字表達字的假借義。如“師”字本義與軍隊、師眾有關,漢代時從西域傳來的“獅子”這一動物當時就假借“師”來表示,后來專門造了個“獅”來表示“師”的這一假借義。又如“胃”本表示的是人體器官,但又假借來表示說話義的“謂”,于是便造了“謂”字來表示“胃”的這一假借義。
  三、音化
  所有語言的文字符號按性質來分可分為意符、音符和記號,漢字三種符號都使用,早期漢字中,以使用意符和音符為多。所謂音化就是在原有字形基礎上增加音符部分以便于表音,具體可分為如下幾種類型。
  1?郾變形聲化。如“昃”字本作,字形以陽光下一個傾斜的人形表示時間已過了中午,后來這個傾斜的人形變成了表歪頭義的“仄”,以此來表示“昃”的讀音。又如“甫”早期古文字字形作,以田上有草形表“圃”之義,后來草形變成了“父”以表聲?,F在的“羞”字也如此,本來以又(即手形)抓羊表示進獻之義,后來將其中的“又”變成“丑”以表聲。
  2?郾加注聲符。如“禽”字上面的字形“今”字就是后加的聲符,表星星義的“星(繁體作曐)”,甲骨文中就是用“晶”來表示的(“晶”字形就像很多星星閃耀光芒之形),后來加了個聲符“生”。
  3?郾聲符替換。就是將一些形聲字中的聲符重新?lián)Q一個,這樣做的原因有的是因為原來的聲符較為復雜難認,為簡化字形而替換聲符,如燈—燈、棲—棲、遷—遷、蹏—蹄等;有的則是因為隨著語言的發(fā)展,本來一些形聲字中的聲符已不能準確表音了,于是換一個聲符以準確表音。如“恥”字本寫作“恥”,后來由于“耳”的讀音與“恥”讀音差別較大,于是便將“恥”寫成“恥”,以“止”為聲符,像這種為準確表音而替換聲符的例子還有戰(zhàn)—戰(zhàn)、袴—褲、遯—遁、邨—村等。
  四、分化
  分化是指由同一個字形分化出幾個不同文字的一種現象。分化是解決一字多義問題的重要方法,我們前面提到的“繁化”有的也可歸入到此類中。裘錫圭先生在《文字學概要》中將文字分化的方法大致分為四類④。
  1?郾異體字分工。“猶”(“猶”字繁體)與“猷”本是偏旁位置不同的兩個異體字,本來在用法上毫無區(qū)別。后來表示謀猷意思的專用“猷”,而表示猶如等義則用“猶”表示。類似例子還有享—亨、箸—著等。
  2?郾造出與母字僅有筆劃上細微差別的分化字。如“母”與“毋”,古文字中本來假借“母”字表示否定詞“毋”之義,到了戰(zhàn)國時代,有人把“母”字中的兩點連成了一畫,分化出“毋”字專門表示這一意思。又如“巳”與“已”,已經之“已”本來是假借地支中的“巳”表示的,后來用在“巳”字左上角留缺口的方法,分化出專用的“已”字。類似例子有刀—刁、荼—茶等。
  
  3?郾通過加注或改換偏旁造分化字。加注偏旁的例子可參看上面“繁化”一節(jié)所舉的然—燃、它—蛇、胃—謂等例子。改換偏旁的例子如“張—脹—帳”,張開的“張”引申為表腫脹的“脹”和帳幕的“帳”,后兩個意義一開始都是用“張”表示的,后來把“張”的“弓”旁分別改成“月”旁和“巾”旁,分化出了專用的“脹”與“帳”。又如“赴”與“訃”,“綿”與“棉”也屬于這種類型。
  4?郾造出與母字在字形上沒有聯(lián)系的分化字。有些分化字不是在母字基礎上形成的,而是另起爐灶造出來的。如“鮮”本為一種魚,通常假借它來表示新鮮的“鮮”和鮮少的“鮮”,后來另造了一個“尟”來表示鮮少這一假借義。又如“蘇”的本義是一種草,經常假借來表示復蘇之義,南北朝時另造“甦”來表示“蘇”的假借義。
  漢字在發(fā)展過程中除了字的分化外,也包括一些偏旁的分化,如炙、赤、然、尉、光等字都含有火這一偏旁,其中火的寫法在小篆中都還相同,但后來在寫成隸書的過程中出現了分化,火分別寫成了不同的樣子。
  五、訛混
  這里所說的訛混就是指漢字中一些不同的字或部件在漢字演變過程中由于字形相似或其他原因而發(fā)生了書寫上的訛誤,從而形成了相同的字或部件。如“也”與“它”在古文字中是區(qū)別很明顯的兩個字,但在后來的字形演變過程中,“它”與“也”的字形就發(fā)生了混同,一些本該從“它”的字被寫成了“也”,如他、池等字。
  現代漢字中偏旁“月”也是多種字形混同的結果,其來源至少有四種:一是來自于月亮之月,如“明、望、朗、期、朔”等;一是來自于肉,如“胖、胡、有、肩、胃、背”等;一是來自于舟,如“朕”;一是來自于動物頭部的變形,如“能”(此字本義為“熊”,象形字)。現代漢字中從“貝”的字如財、貨、貪、販、賤、貯、貿、贖、貫等字,字義上多與錢有關,這是因為這里的“貝”表示的就是其本義貝殼,而貝殼是古代一種貨幣形式;但像貞、則、員等字卻與金錢沒有什么關系,這是因為這里的“貝”是來自于“鼎”,西周金文中“鼎”的字形有所省略,變得與“貝”字形很接近,于是一些本應從鼎的字就寫成了從貝。此外,現代漢字的偏旁“宀”多與房屋有關,但害、它、寅、牢等字中的“宀”與房屋都沒有關系。
  六、合并
  在文字的發(fā)展過程中,也經常出現將一些意義相同形體不同或意義形體都不同的字歸并為一個字的現象。前一種意義相同而形體不同的字即為異體字,我們在漢字規(guī)范過程中所推行的廢除異體就是一種典型的文字合并,這種整理合并無疑對文字的使用和發(fā)展是有益的。另外,在文字歸并中,也存在將一些意義形體都不同的字進行合并的現象,這也是漢字簡化的一種方法。
  如“后”與“後”本是不同的兩個字,前一個本來表示的是君主、王后之類意思,后一個本來表示的是前后之義,后來在簡化漢字中就廢除了“後”這一字形,用“后”取代了它的意義,這樣一來,容易使人誤認為“後”是“后”的繁體,于是有些電視劇或書本在簡繁轉換時就出現了將“慈禧太后”寫作“慈禧太後”的錯誤寫法?!皫住迸c“幾”也是如此,“幾”本來表示的是一種可以坐臥的家具,現在我們所說的“茶幾”就是這一本義而來的,而“幾”在古代用來表示“幾乎”“幾何”之義,兩字字義差別很大,后來在簡化漢字時就用簡單的“幾”取代了“幾”。又如“谷”本義是山谷,“穀”本義是糧食,但后來也都合并成一個“谷”了,我們現在學習的《春秋》三傳中的《谷梁傳》本該寫作《穀梁傳》。類似這種同音合并的例子還有板—闆、丑—醜、擔—擔、驚—驚、藥—藥、干—幹等。
  
  注釋:
 ?、亵缅a圭在《文字學概要》中指出:“漢字形成過程開始的時間,大概不會晚于公元前第三千年中期?!鄙虅沼^,1988.
 ?、诶顦芬?簡化字源.華語教學出版社,1996.
  ③參何琳儀.戰(zhàn)國文字通論(訂補).江蘇教育出版社,2003:213-216.
 ?、荇缅a圭.文字學概要.商務印書館,1988:223-236.
  
  參考文獻:
 ?。?][東漢]許慎著,[北宋]徐鉉校訂.說文解字.中華書局,1963.
 ?。?]裘錫圭.文字學概要.商務印書館,1988.
 ?。?]李樂毅.簡化字源.華語教學出版社,1996.
  [4]何琳儀.戰(zhàn)國文字通論(訂補).江蘇教育出版社,2003:213-216.
  [5]張書巖主編.異體字研究.商務印書館,2004.
 ?。?]史定國主編.簡化字研究.商務印書館,2004.
 ?。?]厲兵主編.漢字字形研究.商務印書館,2004.
 ?。?]李宇明,費錦昌主編.漢字規(guī)范百家談.商務印書館,2004.
 ?。?]劉釗.古文字構形學.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

黑山县| 乌拉特中旗| 绥江县| 昭通市| 阿鲁科尔沁旗| 聊城市| 新竹县| 和政县| 乐平市| 正宁县| 淮滨县| 枣强县| 获嘉县| 宜兰县| 车致| 桐庐县| 双峰县| 昆明市| 东城区| 吐鲁番市| 新巴尔虎右旗| 长乐市| 三明市| 曲沃县| 科尔| 诸城市| 呼玛县| 仁布县| 凯里市| 衡南县| 寻乌县| 兴业县| 萝北县| 平顶山市| 三原县| 晋中市| 文山县| 普洱| 库车县| 北辰区| 岐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