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每個城市的姐妹們都會遇到購物返券這樣的促銷方式,其實這種方式含有種種厲害的“變招”,令本來想去撿便宜淘實惠的JM們反而被套牢。我們采訪了數位愛上瘋狂血拼的MM,來揭示一下返券中存在的貓膩。
貓膩:數字“迷魂陣”,折扣并不低
吳曉敏給我們看了她最近在商場購買的東西。原價588元的皮靴,原價1380的風衣,以及原價180元的一套棉毛衫褲。商場的返券活動是滿200送120。
曉敏先是看中了一件風衣,原價是1380元,營業(yè)員親切地告訴她,如果不要券可以打8折付1100元錢,要券就不打折但可以送720元的券,相當于只要付660元,等于打了4.8折,很合算的。曉敏想,現在是1380元,如果再買20元東西湊夠了1400元豈不是可以再“多拿120元券”?
可是搜尋了一圈,該柜臺全是風衣等大件商品,價格都在500元以上,最后只好作罷。恨恨地拿到720元券,曉敏開始在商場狂兜圈子,終于發(fā)現一雙自己喜歡的靴子,588元,營業(yè)員說不用券8折,用券就原價還不找零,于是,600元券買下。剩下120元券怎么也找不到合適的商品買,最后一想,棉毛衫褲穿壞了總歸要買的,貼上60元現金買下一套。
《好日子》計算器:
曉敏這次通過用券到底打了多少折扣呢?
如果完全不用券,曉敏買下這堆商品的總價是1380×0.8+588×0.8+180×0.8=1718元;而通過用券,曉敏實際支付的現金是1380+120=1500元,券的實際折扣數為1500÷1718=0.87,僅僅相當于打了八七折!
而且,獲得這個折扣的代價還是她不得不買了一套可能要很久以后才會穿的棉毛衫褲。結論是,數學功底比較差的MM還是選擇老老實實標明“全場×折”的商家為好。
貓膩:標價抬高,虧大了
琳達是個比較精明的女人,她逛商場總是愛貨比三家。去年秋天她看中了某品牌的辦公室套裝,標價1200元,她覺得有點貴。終于等到了圣誕節(jié)那家商場大搞返券活動,滿300送200。她想,買下這套衣服可以拿到800元券,正好可以配雙鞋子,還能添點其他衣物。
可是到了柜臺一看,它的標價居然變成了2088元,按這個價格可以送1200元的券。粗看上去,實際僅僅支付了888元,但是那1200元的券還得用掉。跑到早已相中的鞋子柜臺一看,天吶,這個品牌的鞋子雖然收券,可是原來標價498元的鞋子漲到了898元。買了鞋子再買了條圍巾,券花光了!
《好日子》計算器:
琳達已經算精明了,但還是計算不過商場。商場不搞活動前她其實只用支付1698元現金就可以買到中意的套裝和鞋子,其他衣物可以隨心所欲地挑選。而參加了商場的活動,一下子付出2088元現金,看上去一下子拿到1200元的券很爽,但由于參加商場活動的品牌都普遍地提高了價格,這點券買到的東西比促銷前只少不多。
貓膩:滯銷品趁機出動
每年商場推出全場送券活動的時候,小米會看到這樣一個奇特的景象:很多商品上面蓋著一塊布,意思是今天全場“X”折,但被蓋著的商品不在此列。
如果家電類商品可以返券或者可以使用返券購買,商場通常都會指定型號。比如電視機開始流行銀灰色時,很多黑色的、款式比較老的、功能也落后的產品就成了“指定”機型。小米去年曾經花2000多元買了一臺29英寸“指定”彩電,當時便宜了六七百元錢,搬回家后,卻怎么都不滿意,但打折商品還不能退貨,心里那份懊惱就別提了。
《好日子》計算器:
其實這些被布蓋著的商品都是廠家推出的最新款,廠家不肯讓利,所以用布蓋上。后來可能覺得拿布蓋著常常遭到消費者的質疑,而且也有損于商場的形象,所以變成了打折前一天售貨員把不能讓利的貨都收到庫房里藏起來。一位經理透露說,折扣比較大時,銷售商會把以前的剩貨趁機拿出來處理掉。因為這時的消費者一心只想著便宜,覺得自己已經得了那么多的“實惠”,對商品也就不那么挑剔了。
貓膩:購物沒完沒了,優(yōu)惠少得可憐
每次拿到返券,舒拉為了把這些券給花出去,就得沒完沒了地在商場轉悠,買得越多送得越多,本來想把100元券花完了事,但不得已添200元又買了些東西,又得到了一張券。如此這般,直到精疲力竭、氣急敗壞為止。
《好日子》計算器:
幾乎十有八九的姐妹在送券的“魚鉤”下都會超支:原本只打算消費500元,但結果是花了六七百甚至上千元。而沒完沒了消費的結果是買了一堆自己也許并不需要的東西。再說券的使用范圍,這些券大多不能在超市、家電、通信、羊絨等區(qū)域消費。大部分參加送券的柜臺都寫明“本柜臺只收現金”,從總數上來說,能送券的柜臺遠遠多于能收券的柜臺。
招數1.全部選好后統一購買
不要一件一件交錢買東西,更不能急于購買返券的商品,將要買的東西全都挑好,開出小票,然后仔細計算哪些用來返券哪些用來花券,再一起到收銀臺結算。
招數2.慢功出細活兒
首先把手里的小票分類,哪些是無條件參加活動的,哪些是只返券不收券的,哪些是只收券不返券的。然后,分別將會返券的金額、收券金額計算出來,用無條件參加活動(即可以返券、也可以收券)的小票來協調前面數字的差額。
招數3.不買第二輪
如果你的智慧和耐心實在無法把手中的小票搭配出一個正合適的收返券組合,那么千萬記住:不要為湊券再去買東西!無數慘痛經驗證明這種情況下買的東西壓箱底比例超過90%。為湊券補買東西的底線是:絲襪。
小編手記:
為了算清楚各種優(yōu)惠券到底能折合成幾折,我們特意請畢業(yè)于數學系的同事來幫忙。同事又請上從事會計工作的同班同學一起算。在算了兩個小時后,他們兩人表示,送券更多是一種迷惑人的數字游戲,再聰明的消費者都會被繞暈。他倆舉例說,以商家推出的買100送30連環(huán)送為例,當消費者購買第一個100元時,享受到的折扣是7折,但當購物超過100元后,折扣就再也達不到7折了,最低的變成了8.5折。他們列出了這樣一個非常復雜的折扣計算公式:100+(N-1)×70=折扣N×100(N為消費者購買的100元的個數)按照此計算方式,無論消費者買多少個100元,折扣都不能達到7折,只能是買得越多,折扣越接近7折。
而我們調查了10個商場5種以上的返券模式,最后得出的結論是,不管是買多少返多少,所有的折扣都是介于6-8折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