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朔的小說《橡皮人》引發(fā)了網(wǎng)絡熱議,不少人更是覺得自己的生活狀態(tài)與無夢、無趣、無痛的“橡皮人”頗為相似。而“橡皮感情”主要是針對那些同居數(shù)年卻遲遲未進入婚姻的“同居族” ,由于時間一長,隨著彼此了解加深,激情漸漸退卻,和許多老夫老妻一樣,有著貌合神離,無愛又無痛、無趣也無夢的生活境況。
未婚同居,一直是一個較具爭議的社會現(xiàn)象。隨著現(xiàn)代都市化進程的不斷深化和人們思想觀念的多元化,未婚同居漸漸成為現(xiàn)代都市男女一個難以回避的社會熱潮,不管是漂泊在外的年輕一族,還是小有身家的中產(chǎn)階級亦或是家財萬貫的社會名流,都不乏未婚同居的例子,而未婚同居族也叫“試婚族”?,F(xiàn)代都市生活讓人們有了更多的選擇的同時,也潛藏了更多的情感危機,究竟什么樣的情感才稱為“橡皮感情”?這種“橡皮感情”是否意味著情感的終結?要怎樣才能緩解和改善這種看似尷尬的生活境地?
隨著二人相處的時間一長,激情退卻,新鮮不再,生活好像蒙上灰塵,變得暗淡無光,沒有了憧憬,沒有了期待,日子平淡無味。如果這些情況你都正在經(jīng)歷的話,那就說明你們之間的感情已經(jīng)開始 “橡皮”了,而“橡皮感情”大致有8大癥狀:
癥狀⒈ 交流有障礙
你們剛開始約會的時候,你把你所有的秘密都告訴他。現(xiàn)在,和他聊天似乎都變得很困難,連基本的交流都成了一種美好的愿望。
癥狀⒉ 兩看互生厭
熱戀期,他在你身上看不到缺點,只有有點,即使是你的缺點,也變成與眾不同的優(yōu)點,一年、兩年后,你身上所有的優(yōu)點都變成了他挑剔的對象。二人四目相對、相互依偎的
imE4BHxZ5dH9mQ3gUbUqcOjaYiP85vwUuj1e+4mqlS4=時間蕩然無存。
癥狀⒊ 沒有了高潮
你們剛開始的時候,你一整天都有高潮。但是現(xiàn)在你不記得自己上次高潮是什么時候,高潮是女人和男性相通的一種獨特表現(xiàn)。如果沒有高潮,很難想象日子要怎么繼續(xù)?
癥狀⒋ 角色發(fā)生顛倒
剛開始談戀愛時,總是他給你打電話,發(fā)關心的簡訊。然而,時間一長,角色開始互換,現(xiàn)在你成了那個經(jīng)常打電話和發(fā)信息的人,很明顯,他對你已經(jīng)沒有興趣了。
癥狀⒌ 浪漫不見了
你們初相遇的時候,他總是時不時地給你驚喜或安排一場浪漫的約會。但是現(xiàn)在和你約會似乎都讓他覺得很為難。如果你因為他不再浪漫而難過的話,何不和你的女性朋友一起出去開心一下呢。
癥狀⒍ 見朋友比見他的時間多
即使談戀愛了,見朋友也很正常。但是如果你見朋友的時間已經(jīng)遠遠地多于你見他的時間,那么你的感情可能有危機了。
癥狀⒎ 工作,工作還是工作
你的男朋友是不是突然之間就變得很忙。總是一整天都呆在辦公室,幾乎每天晚上多加班。是的,他在躲你。如果他想見你,他會安排好時間的。
癥狀⒏ 爭吵不休,冷戰(zhàn)不止
爭吵和分歧越來越多地出現(xiàn)在你們的生活里。是的,兩個成長背景和思想觀念截然不同的人肯定會有爭吵,但是健康的爭吵和無休止的沒有解決辦法的爭吵還是有區(qū)別的。
如果感情也出現(xiàn)了以上癥狀,是不是就意味只有分手才是唯一解決問題的辦法?其實不然,出現(xiàn)這些情況是每個“同居族”都會遇到的情感瓶頸,要突破瓶頸,告別“橡皮感情”,其實也不乏技巧:
不要一成不變
與使人心跳加速的愛情相比,生活是瑣碎而平淡的,我們應該以平和的心態(tài)來接受這個事實。面對日復一日的生活,要讓自己變得有趣起來,時常制造生活中的小驚喜和小浪漫,激發(fā)雙方的興奮點和興趣,善于從平常的生活中發(fā)現(xiàn)情趣和感動,用自己的活力感染周圍的人。
直接恭維對方
同居男友其實就好比夫妻雙方,適時的贊美會給生活增添不少的情調。比如你說:“我喜歡你的領帶?!本蜁鼓莻€男人感到迷茫,不知道你喜歡的是領帶,還是他這個人,所以你應該這么說:“你戴著那條領帶相當瀟灑,它使你的眼睛顯得格外清澈。”
并不是每次都要說出真相
似乎聽起來有些違反常識,但是和伴侶保持“100%的透明度”并不是件好事。在討論一些棘手的敏感話題時,如雙方的家庭如何,最好“三緘其口”,不要把自己的喜怒哀樂一股腦倒給對方,“保留的話”才能真正增進感情。
雙方吵架無勝者
因為兩個人的個性和生活方式有根本性的差異,伴侶之間任何一方都不能試圖改變對方的“臭脾氣”。那種認為每次吵架必有勝利一方和道歉一方的想法是要不得的。我們應該盡量想出補救措施,而不是陷入無休止的爭吵中。
回味美好時光
有心理專家做過實驗,他分別采訪了100對關系親密的伴侶,發(fā)現(xiàn)他們有個共同點:即使兩人吵得不可開交,他們?nèi)匀粫浴皻v史的眼光”看待問題,回味對方以前疼愛自己的一點一滴。他們相信吵架是情感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所以就不會那么“投入”地斤斤計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