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領運動”的導火索,是美國等西方各國的收入差距在經濟泡沫破裂后赤裸裸的暴露,其根源則是過去幾十年其教育、醫(yī)療、住房等根本性的社會經濟體制存在缺陷。然而,很多美國人并沒有意識自身必須經歷深刻的改革,卻指責全球化導致了自身的困境,并將矛頭指向中國。可以預見,美國國內政治將向左轉、國際政治戰(zhàn)略將向右轉,這會使中國在進入WTO后的第二個十年面臨嚴峻的考驗。對此,我們必須保持平常心態(tài),不為西方挑釁所怒,并勵精圖治加快改革,避免重蹈西方之覆轍,力求5年內在教育、醫(yī)療、住房等改革方面有重大突破,從而保持中國經濟持續(xù)的競爭力。
“占領運動”
具有深刻而廣泛的社會基礎
金融危機爆發(fā)3年后,正當華爾街已經在很大程度上從危機的沖擊中復蘇過來的時候,全球各發(fā)達國家卻風起云涌地興起了一場群眾運動,那就是“占領華爾街”運動。兩個月之內,占領運動已經從華爾街擴散到許多發(fā)達國家的主要城市。
到目前為止,這場運動呈現出了幾個突出特點:1、涉及的社會層面非常廣,除了金融業(yè)之外,幾乎所有階層的民眾都已經參與;2、運動所表達的訴求極為廣泛,既有反對華爾街貪婪的呼聲,也有增進社會福利的要求;既有防止大公司操縱競選和政策決策的呼吁,也有綠色環(huán)保主義的訴求;3、運動的矛頭指向了美國乃至整個西方的政治運作體制,參與者們抱怨美國的政治體制不足以反映絕大多數人的利益。
從這些特點我們可以看出,占領運動是一場自發(fā)的群眾運動。既然如此,它一定有最廣泛的群眾基礎,這個群眾基礎毫無疑問主要來自經濟層面,主要是抱怨政府福利支出的縮減,民眾生活水平的下降,失業(yè)率的高漲。那么,這種抱怨的根源在哪里?最直接的當然是與此情形呈鮮明對比和巨大反差的華爾街金融從業(yè)者等階層居高不下的收入;而如果眼光更加長遠,可以看到,這一不滿的種子在西方各發(fā)達國家早已埋下。
自從里根、撒切爾夫人等大刀闊斧的改革以來,西方各國的民眾收入差距一直在擴大,而這種收入差距集中表現為金融、高科技這些智力密集型產業(yè)和低端制造業(yè)、服務業(yè)等勞動密集型產業(yè)的差距,反映為教育水平上的差距。特別值得關注的是,過去幾十年來,這種差距在美國寬松的貨幣環(huán)境和信用擴張過程中得以掩蓋,窮人可以輕易借錢消費,貸款買房,而今泡沫已經破裂,煙幕已經散去,這種收入差距赤裸裸地暴露在人們的視線之下,并成為引發(fā)這場群眾運動最根本的原因。對此,印裔美國人、芝加哥大學金融學教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前任首席經濟學家拉古拉邁·拉詹(Raghuram G. Rajan)在金融危機爆發(fā)后發(fā)表的著作《斷層線》(Fault Lines: How Hidden Fractures still Threaten the World Economy)中有比較系統的描述和分析,此書也得獎頗豐,得到美國思想界的廣泛認同。
問題的根源在于深刻的
社會經濟體制問題
我們不妨再追問一下,這種收入差距的基礎是什么呢?毫無疑問,收入差距的出現,是過去幾十年以來西方自身的社會管理體制、教育體制等根本性的制度缺陷不斷暴露的過程,美國尤其突出。
在美國的體制下,普遍的教育水平落后于中國等一批發(fā)展中國家。當然,盡管在各級教育階段,包括大學和研究生階段,美國都有極為突出的個別教育機構,大學中的哈佛、麻省理工學院(MIT)、斯坦福,中學中的波士頓拉丁、紐約布魯克蘭科學高中、史蒂文森高中等都表現優(yōu)異,他們以培養(yǎng)諾貝爾獎得主級別的科學家為榮,但這無法掩蓋美國絕大部分教育機構停滯不前甚至于絕對水平下降的局面。中小學如此,大學也問題不少,比如,美國大學生的輟學率高達25%。
再比如說,美國過分依賴市場機制來解決住房和醫(yī)療問題,導致醫(yī)療費用、住房價格不斷上漲,住房、醫(yī)療、教育等體制缺少基本的普惠性的特征,從而加劇了社會矛盾。這些是美國等發(fā)達國家過去幾十年以來整體競爭力相對下降、社會矛盾不斷積聚的最深刻的原因。
客觀地講,美國等發(fā)達國家必須經歷深刻的改革,尤其是必須在教育、醫(yī)療、住房等涉及到現代市場經濟基本層面的各個領域進行深刻的反思和改革。這場改革比之于里根、撒切爾夫人時代的改革更加復雜,更為艱巨。
對此,美國的部分學者有清醒的認識。比如,哥倫比亞大學地球研究所所長、經濟學家杰弗里·薩克斯(Jeffrey D. Sachs)最近發(fā)表論著《文明的代價—重新喚醒美國的美德和繁榮》(The Price of Civilization – Reawakening American Virtue and Prosperity),書中用大量的數據論證美國必須進行深刻的變革。他提出的行動方案中,教育改革躍居第二?!都~約時報》專欄作家托馬斯·弗里德曼(Thomas L. Friedman)、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教授邁克爾·曼德爾保穆(Michael Mandelbaum)最近出版了暢銷書《我們過去曾經如此》(That Used to be US),其中把中國作為榜樣,大力鼓吹美國必須圖變,而最重要的就是教育體制改革。
全球化成為借口
不幸的是,很多美國民眾和精英人士并沒有意識,更不愿意承認他們的根本問題所在,他們的注意力卻集中在全球化之上。在他們看來,是全球化導致了美國等發(fā)達國家目前的困境,是全球化使他們大量的企業(yè)和民眾喪失了工作,缺少了競爭力。
的確,全球化使得美國的很多企業(yè),如波音、蘋果、英特爾公司獲得了巨幅利潤,也使得這些公司的部分產業(yè)轉移出境內,但是也必須看到,對美國這樣的大國,可貿易部門所占經濟的比重畢竟相對比較低。比如說,根據美國勞動統計局的數據,截止到2011年9月,美國的制造業(yè)人數僅為1174萬人,約占其非農就業(yè)總人數的8.9%,美國的制造業(yè)再發(fā)展,也解決不了就業(yè)問題和社會福利問題。因此,其問題不能完全歸咎于全球化,全球化至多是一個催化劑和加速器,它讓西方整體社會制度安排的不合理性更加突出地表現了出來。
美國有遠見的政治家對此看得非常清楚。前總統比爾·克林頓2010年11月在新加坡亞洲投資論壇上公開表示,他自己已經不需要競選了,可以講實話了:“美國的問題是自找的,不能拿中國當借口,相反,必須深刻改革,教育是美國重大短板?!?br/>
國內政策向左,國家戰(zhàn)略向右:
占領運動的長期影響
占領運動毫無疑問正在被美國的左派政治家所利用,這其中包括美國的民主黨人和其他國家的工黨人士。那么,占領運動的后果是什么呢?簡而言之,就是美國的國內政治向左轉,而國際政治戰(zhàn)略向右轉。
國內政治向左轉,指的是國家對政治、經濟各領域加大干預,比如對華爾街,將會實施一些討論已久的管制政策;在教育、住房、醫(yī)療等方面,也一定會出臺一些更為直接的管制。這種管制本身并不一定會帶來公共開支的上升,相反,它會在一定程度上節(jié)省完全靠政府購買的消費性公共開支。伴隨國內政策向左轉、向政府干預的方向轉,“管制”將會成為未來西方社會發(fā)展的關鍵詞。
在國際領域,西方的政客們一定會將注意點指向全球化,將矛頭指向中國,中國毫無疑問將會成為這場占領運動的受害者、犧牲品。他們一定會將群眾的怨氣引向中國,一定會說,是中國和中國企業(yè)的崛起搶占了大部分人的飯碗,他們正在反思全球化。
加入WTO的第二個十年,中國面臨的國際局勢會更加復雜
過去十年,加入WTO不僅沒有消滅和削弱中國的許多產業(yè),反而促進了汽車等制造業(yè)的蓬勃前進,帶來了中國經濟的快速發(fā)展。可以說,加入WTO的第一個十年是令國人驕傲的,但是下一個十年,對中國將會是一個嚴峻的考驗。
在占領運動的影響下,西方左派人士會將矛頭指向中國,右派也會把怨氣引向中國,從而導致社會各個層面都會將關注的重點轉向中國。比如說,在匯率問題上,他們很有可能對中國繼續(xù)施壓,還會把各種各樣的國際金融政策改革問題與匯率政策掛鉤;在知識產權方面,他們會進一步地向中國施壓,會指責中國企業(yè)的自主創(chuàng)新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他們的發(fā)展,他們會把大企業(yè)的經營不利歸咎于中國知識產權保護不力;在產品質量和準入方面,他們也會把矛頭指向中國,認為中國的產品質量不符合標準、中國的貿易不符合國際準則;在投資方面,他們也會針對中國,以社會責任、環(huán)境保護、守法等借口限制中國的對外投資。
不急不怒,勵精圖治,積極應對日益復雜的國際環(huán)境
在加入WTO后的第二個十年,中國必須要清醒地認識這一形勢,并在此前提下認真?zhèn)鋺?zhàn),起碼在三個方面作出努力。
1、保持平常心態(tài),不被西方政客的運作和挑釁所激怒。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國際環(huán)境的惡化是西方社會自身矛盾所帶來的,而不是中國本身的問題,因此,我們必須要客觀冷靜地對待這些問題,最應該防范的是中國自身心態(tài)的變化。我們不能被西方的挑釁行為所誤導,只有保持平常的心情、冷靜的心態(tài),才能夠最好、最有利地化解這些矛盾。如果我們自身的心態(tài)出現了波動,認識上出現了偏差,行為上出現了偏激,一定會在政策層面出現重要的失誤,這是萬萬要避免的。
2、勵精圖治,進一步搞好中國自身的基礎性體制改革。在認識到占領運動的根源是幾十年以來西方基本經濟、社會制度矛盾凸顯的同時,我們也應該反思自己,避免類似的矛盾累積。中國在教育、醫(yī)療、住房等方面也存在著重大的缺陷,我們必須根據中國的國情,借鑒世界上一些先進國家比如德國、新加坡、英國的重要經驗,勵精圖治,加快改革,力求5年內在這些方面有重大突破,這才能讓中國經濟保持持續(xù)的競爭力,同時也保持社會自身的穩(wěn)定。
3、想方設法,幫助中國企業(yè)在戰(zhàn)術層面做好各種具體的應對措施。要對我們的企業(yè),包括對出口企業(yè)和出國投資者,做好相關的培訓,讓他們了解西方社會變化的環(huán)境和法律、政治、社會體制,在堅持“走出去”的大原則下做好充分的準備,以冷靜客觀地應對迅速變化著的國際環(huán)境,積極有效地應對各種突發(fā)的矛盾,按照西方國家自身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去化解這些矛盾,包括跟西方當地的社會各界保持關系,盡量完成社會責任,極大地減少西方民眾和社會對中國產品和投資的抵觸情緒,這樣才能保持中國開放的態(tài)勢不變,不為西方政客的各種挑釁所誤導。
總之,堅持做自己的事情,堅持改革開放,保持平常心態(tài),冷靜觀察,不為西方的挑釁所怒,才能讓中國在加入WTO后的第二個十年穩(wěn)健前行,繼續(xù)取得長足的進步,奠定未來發(fā)展的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