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是由當權者寫的,而當權者一如我們的父母,總是偏心的,因此同是觸目驚心的大事,有些就像不受寵愛的孩子,最好消失,就當家里沒有這樣的人,歷史里沒有這樣的事;但有些嘛,卻像天之驕子了,備受注目,年年家里都替它做生日,歷史不能遺忘啊。
9·11肯定屬于后者。
彼時彼景,即使我們不想記起,卻也難以忘懷,就算我們真的忘懷了,媒體也不會放過你,因為每年到了這個時候,總會做點紀念報道,今年碰上十周年,更厲害了,到處都看到9·11,9·11,9·11。你大概也碰過不少吧,不如我問你,你認為9·11為你帶來了什么?
難嗎?這問題其實不是我而是一群藝術家發(fā)出的,他們之所以發(fā)出這問題,當然是他們早有答案了。這群藝術家認為9·11為他們帶來了充滿生機的兩個字: 反恐。原來他們都是患了恐懼癥的人。自從發(fā)生了9·11恐怖襲擊以至后來的反恐戰(zhàn)爭,他們雖然不愛戰(zhàn)爭,卻愛上了反恐。
他們高呼:化恐懼為力量,一起作反。
這群藝術家趁著9·11十周年辦了一個展覽,口號正是這個。這段日子,展覽的宣傳幾乎比得上9·11的報道了,到處都看得到。而吸引我的,不單是展覽的主題,更是前往展覽的指示。是這樣的, 按照指示,參加者離開他本來身處的地點之后,必須一直往右走,即使迂回曲折,也不能向左。而展覽的地方選在我城的極東方,也就是極右方了。
我乖乖按著指示,一直往右走,我粗略算過,該比我用所謂正常的途徑多花了足足四十五分鐘。但,奉藝術之名嘛,況且,我多走了四十五分鐘的路,也讓我多看了平時奉方便之名所走的路所不能看到的。
到了展覽的地方,人不多,我得以悠閑地讀著大門旁的解說,才知道我剛才如此這般來到這里,已經(jīng)完成了我的一個藝術行為,或行為藝術,L1叫它《自右》。L1還寫著:我是一個Levophobia病人,在我八歲的時候,有天早上,我下床,清清楚楚地感覺我必須先穿右鞋,從此我就害怕在我身體左方的一切。
《自右》,L1說,不是他的美學,也不是他的政治,是他不能不做的事情,是他每天的掙扎;借著這次反恐展覽,就變成了他邀請我們一起參與的藝術。
L1大概是這群藝術家最有名的一個吧。我繼續(xù)往右走,不過幾分鐘,我看到一道小門,把門打開,馬上就聽到吵得千軍萬馬萬馬千軍的,但耳朵不像眼睛,沒有機關可以關起來啊,忽然我就可憐起我的耳朵來,一天到晚都張著,不累嗎?然后,我的眼睛開始活躍了,看到房間里原來放了二十架電視機,播著各式各樣的視頻,音量是調到最高吧,很吵很吵。
我瞄到右邊還有一道小門,急忙跑過去把它打開,里面是另一個世界?。『莒o很靜,我在安定之后再小心看看,房間里同樣放了二十架電視機,也同樣播著各式各樣的視頻,卻全都調到靜音了吧,因此,我只看到各式各樣的人不斷動著他們的嘴巴,無聲的。
這件作品是L2的,叫《和諧》。L2患了Laliophobia,亦名Lalophobia,恐懼的正是說話。L2說,她從小就口吃,慢慢連說話也不敢了??墒?,長得漂亮的人就有漂亮的命數(shù),當L2越來越少說話的時候,人家也越來越多表達對她的傾慕,認為這個有著美貌的少女居然還有教養(yǎng)有內涵有氣質—簡言之,不修藝術專業(yè)就是暴殄天物。
后來,L2果然入了藝術學院,再次證明個人與社會,生理與心理,注定與慫恿的辯證關系。
從《和諧》來到《棄暗投明》,是L3的作品。怎樣告訴你呢?《棄暗投明》顯然以視覺為主,很難用文字形容,或說,不該用文字形容要看的、要感受的。就引述L3自己的解說吧:我愛光,作品是我與光的種種嬉戲,與光的種種周旋,與光的種種性行為。
說得真有趣,剛好叫我想到上個禮拜體驗過的“暗中作樂”演唱會。當時,我們與黑暗做了一些嬉戲,例如,告訴身旁兩位陌生人你的名字,例如,感覺座椅物料的質感。但,有一位演出的歌手的確呼吸困難。L3還說,她患了Lygophobia,黑暗恐懼癥,很多人都有這個癥,參加這次反恐展覽,就是要鼓勵同病們明目張膽干自己想干的。
化恐懼為力量,一起作反。 他們認為如此才是反恐。
你知道嗎,以L為首的恐懼癥有十七種,包括:Lachanophobia,害怕蔬菜;Limnophobia,害怕湖;Lockiophobia,害怕生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