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大多數(shù)去尼泊爾旅行的人,行程清單上安排給加德滿都谷地的預(yù)算不會超過兩天。
在快速享受完國際游客集散地泰米爾區(qū)(Thamel)這個異域氛圍與酒精氣息勾兌的虛幻天堂、走馬燈似地逛完3個杜巴廣場后,游客們通常會沿著普里特維公路(Prithvi Hwy)絕塵而去,趕往傳說中的徒步圣地博克拉(Pokhara),或者干脆折返,飛過喜馬拉雅山,直抵西藏。
少有人愿意在這個遍地黃金與傳說的谷地多停留幾日——人們總是試圖加快腳步,尋找更多陌生的風(fēng)景。其實,哪怕只一天,去城市邊緣的山地昌古村(Changunarayan village)徒步,你都會有驚喜的發(fā)現(xiàn)。那里有尼泊爾最原真的鄉(xiāng)村風(fēng)光和名為昌古納拉楊(Changu Narayan Temple)的神廟。
昌古村距離加德滿都約22公里。神廟雄踞在村子的小山之巔,是整個谷地最古老的印度教神廟之一,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確定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從巴克塔普爾南面的大門出發(fā),在塵土飛揚的Sankhu road步行兩小時即可到達(dá)。這一路并不孤單,你會經(jīng)過一所學(xué)校、一個燒制陶瓷的廣場、一個當(dāng)?shù)丶泻蛶讉€販賣木雕與唐卡的藝術(shù)家開設(shè)的小作坊。
我在一家唐卡店門前停下來,它細(xì)膩的筆觸和鮮見的圖案招人喜歡。之前在拉薩的八廓街也看到類似的唐卡商店,較之拉薩,這里的氛圍則輕盈許多——唐卡的主題不再限于長相兇惡的保護(hù)神或菩薩,而是清新的植物、草藥,頗有中東細(xì)密畫風(fēng)格。
R先生從專門繪制唐卡的學(xué)校畢業(yè)后,在此地以售賣自己繪制的唐卡為生。一番交談后,他執(zhí)意留我下來,并泡了一杯上好的大吉嶺新茶,還取出放大鏡展示他的得意之作——一幅尼泊爾風(fēng)情畫卷。從國土北部8000米的雪山到南部特耐平原奇特旺的犀牛、猛獸,從尼泊爾之眼博德納大佛塔到博克拉費瓦湖,從米提拉藝術(shù)之城賈納克布爾到錐形金花桔色香紅茶,全被他融入這幅小小的畫卷,創(chuàng)新的意識和精湛的畫功為他帶來眾多國際訂單。
告別R先生繼續(xù)前行。約莫半小時后,
鉆入一處大門,昌古村的核心區(qū)——昌古納拉楊神廟已近在眼前。在此,你可以回頭鳥瞰整個谷地——銀灰色天幕下,龐大繁雜又遙無邊際的城市在天邊一線雪山的腳底止步。
用100尼幣買了門票,把多余的衣物和雜碎寄存在門口的食雜鋪子里,換上新添置的尼泊爾麻料衣褲,輕裝出發(fā)。這是一座令人印象深刻的雙重屋頂寶塔型建筑,金燦燦的大頂在落日里風(fēng)姿綽約。屋頂?shù)拈苤系駶M了多臂的密教神像,鍍金大門兩側(cè)有同樣精致的鍍金窗,石獅雕像護(hù)衛(wèi)左右。廟前角落的圓柱上分別刻著海螺和圓盤——這是毗濕奴(Lord Vishnu)的象征。
神廟真正的精華,是散落在庭院各個角落的雕塑:10頭十臂的毗濕奴被毒蛇盤繞,橫臥著,周圍的場景分別是天堂、地獄和人間。在帕坦杜巴廣場屹立于圓形石柱上的馬拉國王與王后在這里變換為面朝神像跪在鍍金籠子里的全身像。東北角的毗濕奴威風(fēng)凜凜地坐在它的坐騎嘉魯達(dá)上,這不正是10元尼幣上的圖案嗎?
已到日落時分。光線和空氣中的粉塵混合在一起,像是給古老城池罩上了金色的光環(huán)。滿山的樹抽出濃綠,暖陽投射在神廟金色的大門之上,我是那天傍晚惟一的游客。
什么是慢旅的心境?“感受力或許是它最主要的特征。我們懷著謙卑的態(tài)度接近新的地方。對于什么是有趣的東西,我們不帶任何成見?!?阿蘭?德波頓說。
旅行時,如果放棄每小時100英里的“偉大計劃”,從從容容地行進(jìn),或許可以變得健康些、快樂些、明智些。世界之大,遠(yuǎn)超過眼睛可以容納的范圍,走得多慢或多快,也不會看到更多。真正珍貴的東西是所見所思,而非速度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