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冬的11月,當國內(nèi)很多地方氣溫陡降之際,溫暖的陽光依舊照耀著西昌的山川草木。螺髻山下蕎麥飄香,金黃色的玉米鋪滿田野,邛海邊上的彝家風情小鎮(zhèn)映襯著冬日暖陽,仍然春色無限……
就在這個時候,彝族將以最隆重的禮儀,迎來他們古老盛大的節(jié)日——彝歷年(相當于漢族的春節(jié),也有的地區(qū)彝歷年的時間在農(nóng)歷十一月),而作為全國最大彝族聚居地——涼山彝族自治州的首府,西昌的彝歷年無疑最為盛大而隆重的。在彝語中,彝歷年被叫作“庫什”,其具體日期,一般由當?shù)氐漠吥υ谇耙辉轮袦蚀_推算出。
沐浴在彝歷年里的人們,不僅要歡慶年輪的更迭,更要懷念并祭祀家中祖靈,因此,彝歷年期間的各種活動,都被籠罩在神圣吉祥而又歡騰熱烈的氛圍中。此外,彝歷年也被稱作是“嘴巴和耳朵的節(jié)日”,因為在這個古老的慶典上,無數(shù)傳統(tǒng)美食可以讓人們的味蕾得到盡情的享受,而那春潮般壯觀瑰麗的“年歌”,更是令人們的心靈洋溢出幸福。
接引祖先來過年 三晝夜不停歇
彝歷年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上古時期。據(jù)彝文典籍記載,“庫什”一詞源于彝族先人瓦布庫什。在文字的描寫中,瓦布庫什形象高大且智慧過人。傳說,他因思念去世的父母而守在火塘邊日不食、夜不寐。為了紀念父母、感謝他們的養(yǎng)育之恩,每到父母祭日,瓦布庫什都要殺豬宰羊祭祀3天,而這一習俗也影響到整個民族,并演變成為彝族祭祖的神圣節(jié)日。再后來,更被約定俗成為過新年的吉祥日子。
通常,當?shù)氐囊妥瀹吥诿磕甑霓r(nóng)歷十月中選出3天來過“庫什”新年。此時,繁忙了一季的人們,將要在金色和藍色拼接起的山間湖畔迎來盛大的彝歷新年。
除了要置辦最新鮮的柴、米、酒、菜當作年貨,更重要的環(huán)節(jié)是在“庫什”的前一天,團聚的一家人會在自家門前點起一堆大火,讓烈烈的濃煙接引祖先的靈魂回家過年。就這樣,伴著明澄澄的火光,彝歷年如期而至——新年第一天就叫“庫什”,清晨,男女老少都換上節(jié)日的盛裝,婦女們忙著煮飯、做蕎餅。男人們則集中起來,簇擁著“翁色爾古”(意為殺豬能手),從寨中輩分最高的人家開始,挨家逐戶地宰殺過年豬,而孩子們則歡呼著尾隨大人,一家一家地“維西納古坡”(割豬蹄)。隨后是用年豬祭祖儀式,待祖先“飽餐”之后,一家人才開始吃年飯。酒足飯飽,熱鬧的“庫子”(歡慶)便開幕了,男女老少各自組建成數(shù)十人的隊伍,一家一家地“庫子”,不分民族和主客,一路歡歌嬉笑。隊伍每到一家都爭著唱豐收歌,說祝愿詞,而主人家將獻上各種美食美酒,“庫子”慶典會貫穿新年始終,這樣壯觀的彝歷年俗,其喜慶之勢,真如海潮般覆蓋了整個西昌大地!
新年第二天被稱為“多博”(盡情歡樂),這一天也是彝歷年快樂的高潮。孩子們帶上自家的砣砣肉、蕎麥餅等食物到野外進行“威什那古(集體野餐)”活動。而未婚的男女們則盛裝聚會,情意涌動,他們手拉手跳起歡快的“鍋莊”。與此同時,還有成群結(jié)隊的男人們挨家串門,人人大塊吃肉、大碗喝酒,向主人以及外來的客人互賀新年。其中新年剛開啟的米酒、玉米酒、蕎麥酒、燕麥酒、泡水酒香醇入脾,令每一個經(jīng)歷過彝歷年的客人都久久不能忘懷。 新年第三天則被稱為“阿甫博基”(送祖歸天)。彝族傳統(tǒng)觀念認為,這一天祖靈已經(jīng)同家人團聚,就要啟程歸天了。人們在凌晨雞叫時準時起床,煮好祭品、做好炒面,為祖先敬上食鹽和各種佳肴,男主人念著送別的祭詞:“神祖在上,保佑全家幸福安康、保佑來年五谷豐登、六畜興旺。”人們懷著最虔誠的心歡送祖先的靈魂。雞鳴后的歡送儀式舉辦得越早越好,以便讓祖先的靈魂歸途平安。
奇特的“賽豬膘” 風情美食節(jié)上的盛宴
彝族流傳著這樣的諺語:“都宰(火把節(jié))是眼睛的節(jié)日,庫什(彝歷年)是嘴巴的節(jié)日?!边@話一點都不夸張,彝歷年在飲食風俗上有著十分獨特的講究,最出名的就是殺年豬。
彝族殺年豬十分有趣。年豬一般要好吃好喝地喂養(yǎng)一年再宰殺臘制,彝族認為經(jīng)過臘制后的豬膘,越肥膩、越厚,越能顯示主人的勤勞,是一種富裕的象征。為了展示財富和能力,彝族每年都要在新年期間舉辦“賽豬膘”,會上彝家小伙身著盛裝,手上托著各家宰殺出的年豬肥膘肉,站在高臺上向眾人展示,獲勝者將獲得“本年度最勤勞者”的贊譽。
除了體格要足夠肥碩外,年豬還有許多儀式——殺豬前,先斟酒敬祖先,再敬“翁色爾古”。殺完年豬,人們再鄭重地取出豬肝、腰在火塘中燒熟,由男主人恭恭敬敬地敬獻給祖先。與此同時,家人則忙著在蔑席上把豬肉砍成1寸見方的“砣砣”,煮熟晾干后,撒上鹽、花椒面、辣椒面、木姜子等拌勻,就成了香嫩可口、風味獨特的彝家砣砣肉。而剩余的豬肉則制成香腸、臘肉,這些都是彝家最具特色的待客菜肴之一。
為了讓這些傳統(tǒng)又不失韻味的特色美食發(fā)揚光大,從2007年開始的每個彝歷年,西昌都會舉行“中國?西昌風情美食節(jié)”。美食節(jié)上不僅有傳統(tǒng)的彝家美味,更是薈萃了你不能不嘗的西昌特色佳肴——有山珍,西昌有豐富的林產(chǎn)品,其中野生菌就有200多種;有河鮮,邛海盛產(chǎn)豐富的淡水魚、蝦、蟹等水產(chǎn)品。2005年邛海大閘蟹參加在全國大閘蟹展評,一舉奪得金獎。邛海周邊特有的燒烤魚片、南瓜魚、桑拿蝦、醉蝦、泥鰍鉆豆腐、酸辣鱔魚、清蒸毛蟹等幾十道漁家特色菜,讓人垂涎欲滴;還有豐盛的民族餐。到了西昌,除了品嘗彝家的砣砣肉、蕎餅外,回族的泡椒牛肉、毛肚湯,藏家的手抓羊肉,各種風味的民族餐都是不可錯過的美食。而美食節(jié)的其他各項活動,如百人長壽宴、千人平安宴、萬人風情宴等,更是滲透到西昌的每個角落,每個層面。
不僅有味蕾的享受,彝歷年還是耳朵的節(jié)日。整個新年期間,“庫什牛牛”(年歌)隨處飄揚,只要庫什牛牛的樂聲一起,彝家人就沸騰了——只要歌聲不斷,敬酒就不會斷,這樣一家一戶流水般傳唱下去,每到高潮部分,人們便歡呼雀躍,跟著歌聲跳起舞蹈。熱情澎湃的歌聲中唱出了彝族那火熱的真性情。
整個彝歷年期間,各種慶典活動也紛至沓來。有熱烈的少數(shù)民族大聯(lián)歡、民族特色濃郁的彝族傳統(tǒng)射箭大賽、熱情奔放的酒歌大賽、生態(tài)田園的鄉(xiāng)村旅游等豐富的活動,讓人應接不暇,盡顯彝歷年時尚與傳統(tǒng)完美結(jié)合的迷人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