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評價是校本課程學習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具有主體多元性、要素綜合性、方法多樣性及標準靈活性等特點。近十年,筆者堅持開設校本課程《旅游地理》,開課過程中主要采用以下三種學生學業(yè)的評價模式。
一、角色扮演——模擬導游展示評價模式
1.角色扮演評價模式簡介
角色扮演即設定某種情境與題材,以某種任務的完成為主要目標,讓學生扮演自己以前沒有體驗過的角色或作旁觀者,通過行為模仿或行為替代,使學生注意力專注于活動的進行,讓學生在真實的模擬情景中,體驗某種行為的具體實踐,以感受所扮演角色的心態(tài)和行為,把學到的理論知識運用到實際工作中,達到幫助學生了解自己、改進提高、掌握知識的一種方法。
模擬導游展示評價模式即讓學生分組充當導游,向游客(老師和同學)展示和介紹景點,根據(jù)其角色扮演接近程度或勝任力,由評委(老師和學生)共同進行評價。
2.評價活動過程
首先,確定角色扮演評價模式為“暢游神州大地”模擬導游展示,該活動的具體要求如下。①根據(jù)《旅游地理》課程所學內容、本人旅游實踐、報刊雜志、網(wǎng)絡電視等途徑了解的旅游地理知識,選擇一個區(qū)域(可以是一個景區(qū)、一個城市或一個省區(qū)),突出重點(如景觀類、文物古跡類、民俗風情類、美食類等)來介紹該地區(qū)的旅游資源。②可采取多樣形式(如景觀圖片、圖表、實物、模擬情境等)進行展示。③分組要求:自由組合、自由選題(每組人數(shù)6~8人,其中選出1人擔任評委;各組選題不能雷同,若雷同必須改題或改區(qū)域)。④各組都要制作PPT進行展示。⑤10分鐘展示,3分鐘互動(回答模擬游客提問或其它形式互動)。
其次,根據(jù)“暢游神州大地”模擬導游展示的要求進行分組,各組自主選題,學生多選擇已經(jīng)游覽過的比較熟悉的旅游景點;接著進入找資料、制作PPT、教師點撥修改、試講階段,這一階段最為重要,一般需要2~3周。學生的選材豐富多樣,如第一學段的廣東美食、桂林自然景觀、臺灣人文景觀、香港迪士尼樂園、西藏人文景觀、四川旅游;第二學段的九寨溝、古城南京、水鄉(xiāng)烏鎮(zhèn)、香港購物美食之旅。
在本學段最后一次課(90分鐘)上,各小組全體成員上臺進行模擬導游展示,并接受模擬游客和評委的提問。評委除了課題組老師外,還邀請地理教研組長及其他老師擔任評委,同時擔任評委的還有每小組的一名同學,評委根據(jù)各組的實際表現(xiàn)進行評分。在展示過程中,各組同學不僅制作了精美的PPT,而且還帶來各種道具以及互動環(huán)節(jié)的獎品,現(xiàn)場氣氛十分熱烈,形式生動活潑。課后學生普遍反映通過這樣的活動,不僅可提高地理學習興趣,還強化了合作精神、團隊意識、自信心等。
3.評價指標體系
小組成績評定:每一小組展示完畢后,每一位評委根據(jù)評分細則(如表1)當場評分,然后去掉一個最高分和一個最低分,并計算平均分,評出小組成績。
個人成績評定:根據(jù)各成員在活動中所承擔的任務及任務的完成情況、與其他成員之間的互助合作情況,評出ABC三個等級。積極參加活動,很快完成任務,在小組中起到模范帶頭作用的評為A等(等級系數(shù)為1.2);能夠參加活動,并完成小組分配任務的評為B等(等級系數(shù)為1.0);參加活動不積極或沒有完成小組分配任務的評為C等(等級系數(shù)為0.6);同時結合平時的表現(xiàn),評出平時的成績。個人最終成績=等級系數(shù)×小組成績×70%+平時成績×30%。
這種評價模式,是在教室里創(chuàng)設情境的條件下,讓學生模擬導游活動,不僅可操作性強,比較容易開展活動,有助于增強每一位學生獨立自主精神,還可使學生的潛能得到最大限度發(fā)揮。
二、實踐活動——旅游實踐探究活動評價模式
1.實踐活動評價模式簡介
實踐活動是基于學生的直接經(jīng)驗,緊密貼近學生自身生活與社會生活,由學生自主實踐和探索,體現(xiàn)對知識綜合運用的一種活動。實踐活動超越封閉的課堂,面向自然、面向社會、面向學生的生活和經(jīng)驗,在開放的空間中促進學生發(fā)展,增強學生對自然、社會和自我的實際體驗。
旅游實踐探究活動評價模式即學生分組參加旅游實踐活動,在實踐中應用《旅游地理》課程所學知識,對旅游線路的設計、旅游景點的布局、旅游設施的設置、旅游管理與服務等方面進行考察,回校后向老師和同學匯報展示考察結果與考察報告,成績由老師和學生共同評價。
2.評價活動過程
首先,確定實踐活動評價模式為“暢游福州,感受魅力”的旅游實踐探究活動,該活動的備選主題如下,然后由學生自由報名并選擇一組主題游。①福州文化之旅:三坊七巷經(jīng)典古建筑之旅,涌泉寺、西禪寺、華林寺等名寺之旅,馬江海戰(zhàn)紀念館、馬尾船政學堂遺址等地的船政文化之旅,福建福州國家壽山礦產(chǎn)公園等地的壽山石文化之旅,曇石山文化之旅,名人(如林則徐、嚴復、林覺民等)故居之旅;②福州風光之旅:名山之旅、溫泉之旅、江濱之旅、城市公園之旅;③福州美食之旅:探訪福州的名菜與傳統(tǒng)特色小吃的名店,并了解其歷史與制作工藝等。
然后根據(jù)學生的選擇分成三組:第一組——三坊七巷經(jīng)典古建筑之旅;第二組——福州名山之旅;第三組——福州美食之旅。選定主題后,各組制定切實可行的活動計劃方案,教師進行仔細指導,對一些不切合實際的或者存在安全隱患的方案,及時與學生溝通并一起設計比較可行的方案。
利用周末一天時間,課程組的3個老師各帶1組學生進行實踐,在實踐過程中,引導學生關注景點的布局、管理是否合理、旅游服務是否需要改進等問題。教師同時觀察每個學生的表現(xiàn)——參與度、解決問題的能力、與同學的協(xié)作情況等。
實踐活動結束后,安排一節(jié)課進行匯報,先由3個小組代表匯報展示考察結果與考察報告,然后由學生個人談本次實踐活動的收獲,并把自己認為做得比較好的活動方案設計或調查報告及實踐中的攝影作品或繪制的旅游線路等進行展示,并在校內展出。
3.評價指標體系
校本課程實踐活動注重過程,對學生的評價應更關注學生參與活動的情感態(tài)度及解決問題的能力,關注學生對待實踐過程的價值取向,絕不能單純以結果定成績,根據(jù)活動特點,設計評價細則(表2)進行評價。
這樣的評價模式打破傳統(tǒng)的封閉式評價模式,使學生可以在社會環(huán)境和自然環(huán)境中,通過自主選擇旅游主題線路開展綜合研究,這對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學習能力極為有益。同時通過這樣的旅游實踐,也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以及促進學生自身綜合發(fā)展。
三、作品展示——編寫旅游導報評價模式
1.作品展示評價模式簡介
作品展示評價模式是學生通過學習一門課程,根據(jù)該課程的內容要求,進行作品創(chuàng)作,然后以呈現(xiàn)作品的方式作為主要的評價方式。
編寫旅游導報評價模式即讓學生根據(jù)《旅游地理》課程所學知識,編寫1份旅游導報來推介1個地區(qū)的旅游資源,并在課堂上進行廣泛交流,學生表現(xiàn)由老師和學生共同評價。
2.評價活動過程
每年三月,福州市都舉辦一次旅游文化節(jié),以此為契機,確定作品展示評價模式為編寫“魅力福州”旅游導報,讓學生以推介福州市的旅游資源為內容,編寫1份旅游導報,具體要求如下。①以小組(3~4人)為單位,每人必須參與編寫一部分內容,共同完成1份旅游導報。②選擇的景點或活動必須能代表福州地方特色,突出福州旅游資源的獨特性、觀賞性、文化性等特點。③旅游導報采用圖文并茂的方式,既要求美觀又要求內容充實,具有可讀性。
根據(jù)要求學生自由組合形成小組,用2~3周時間,通過查找資料、實地探訪、實地拍攝等方式獲取第一手材料,然后再編輯排版,設計1份圖文并茂的旅游導報。在本學段最后一次課(90分鐘)上,各小組將編寫的旅游導報進行交流展示,最后收集各組的作品在校內集中展出。
3.評價指標體系
小組成績評定:每一小組交流展示完畢后,根據(jù)評價表3,學生評委(每組1人)與老師評委共同為小組評分。
個人成績評定:在評出小組成績后,再根據(jù)表4對學生個人進行評價,最后教師根據(jù)小組成績與個人評價以及學生平時的表現(xiàn),給出終結性評價。
這種評價模式可激活學生知識儲備,完善學生知識結構,做到學以致用,而且還可提高學生搜索和處理信息能力、交流與合作能力。同時這種評價模式將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有機結合,最大限度地發(fā)揮評價對教學活動的導向作用?!?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