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經(jīng)是一個農(nóng)民,在黑龍江的大地上耕耘。我種的主要作物就是土豆,因為品種好,再加上土質(zhì)優(yōu)良,氣候合適,所以銷路很好。但是,我不甘心讓二手商販們掙差價,于是自己購進了長途運輸車,準備去闖市場。盡管沒有熟悉的客戶,但我相信好東西加上誠信的品質(zhì),應該有不錯的銷路。
剛開始時,我的收入確實很不錯。后來,我的鄰居和老鄉(xiāng)也都采用這樣的方法,用“走出去”的方法尋找客戶,這樣一來,我和幾個老鄉(xiāng)常常在同一個鎮(zhèn)上不期而遇。
隨之而來的就是競爭。起初是良性的,大家比著降價。當降到一定程度的時候,我們都知道,再降,就會讓我們吃虧。再加上這是我們在冬天來臨前的最后一站,誰也不想讓這么多的土豆凍壞在車上,也不想無功而返。怎么辦?于是,惡性競爭就產(chǎn)生了,有些人以次充好,把那些好的、大的,放在最顯眼的地方,把那些快要凍壞的、小的,放在袋子的最下面,因為買主不可能一袋袋地打開來檢查,所以也混過了一些買主的眼睛。小聰明都只是暫時的,他們的信譽很快就掃地了。
因為我是一個老實人,我不愿去騙人、坑人。眼看著我的土豆滯銷,壞在那里,可我沒有辦法。
一天,我看到一位大嬸賣雞蛋,用的是網(wǎng)狀的兜子,里面的雞蛋是好是壞能看得一清二楚。我靈機一動,為什么我們的土豆別人想買又不敢買,不就是怕以次充好上當嗎?原因就出在包裝上,越是不讓別人看見越讓人不放心。
回去后,我把所有的袋子全換成網(wǎng)狀的兜子,讓我的土豆正大光明地見人。也許我的土豆沒有別人擺在外面的光鮮,但那是最真實的。如此一來,我打開了銷路,成功地賣出了剩余的土豆。
人生中,我們很多時候要包裝自己,把自己最好、最優(yōu)秀的一面展現(xiàn)給別人,雖然能讓別人眼前一亮,但是也會讓別人對你不為人知的一面產(chǎn)生不信任。在一些特殊的時候,我們不妨把自己暴露在別人眼前,是好是壞讓人盡收眼底,去留無意讓人自行挑選,憑的就是自信與坦蕩。
?。R耀良、余娟薦自《時代發(fā)現(xiàn)》2011年第8期圖:雷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