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幾何時,“城市化”還是個讓人熱血沸騰的詞,現(xiàn)在卻讓人倍感無奈。從前,城市化是寄托無數(shù)理想的夢鄉(xiāng),如今卻成了一種繁殖迅猛的病灶,滋養(yǎng)了焦慮、肥胖、抑郁、功利、臆想等病征的橫行。人病了是因為城病了——千城一面、速度至上的造城沖動,齊頭并進的標志物心態(tài),恰恰就是城市的病征:城市形象焦慮。焦慮背后,是利益因素及根深蒂固的GDP崇拜,深層次則是城市價值理念的迷失。
近年來一些城市熱衷于表面繁榮、豪華的發(fā)展模式,卻忽視對百姓的服務功能。事實上,城市“貴族化”傾向不過是城市化大躍進過程中誘發(fā)的一項病征而已:建筑洋了,特色沒了;檔次高了,生活難了;城市大了,“空間”小了。
在如今的中國你難免會有“全球化”的幻覺,不管到哪個城市,外形都差不多。如果把城市擬作女人,原本火辣辣的重慶幺妹、嗲嗲的成都粉子、多情的湘妹子、有氣質(zhì)的蘇杭美女、精明的上海女人,眼下都改換成同一造型——一夜變?yōu)榻鸢l(fā)高鼻、豐胸翹臀的“西洋身”。
究根問底,病因其實很簡單,主要是政府主導的經(jīng)濟發(fā)展方式,重政績輕民生,不惜耗費公幣,只求做大家看得見的??吹靡姷氖荊DP,是形象工程。而對城市建設發(fā)展的重大決策與執(zhí)行,最主要的主人往往是缺席者,擁有話語權的并非廣大市民。
弊端由此顯現(xiàn),城市更像一個奇異的悖論:奢華與欠賬并存,一邊是城市越來越華麗,一邊是叢生的蟻族與鼠族。
考核一座城,不是看它擁有多少華麗標志,而是應該問問城市的主人,他們滿意嗎?方便嗎?幸福嗎?
?。▌⒄x人薦自《諷刺與幽默》2011年第3期圖:廖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