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全球化趨勢銳不可當?shù)慕裉?,民族文化的對外傳播是一項重要工程。但由于語言和文化的差異,經(jīng)過翻譯加工的中國古典文學作品在詞語的運用上、文化意象的傳播上、文化形象的塑造上都失了應有的自然和優(yōu)美。本文將從中國古典文學作品的翻譯角度來探討中國民族文化在對外傳播過程中的失落。
【關鍵詞】失落文化負載 翻譯
一、引言
現(xiàn)代社會中,全球化是大勢所趨,各國紛紛開放國門,向國外展示自己的文化實力,宣傳自己的文化形象。中國的古典名著哲學思想也開始被其他國家的人所接受,其特有的文言方式表達了特殊且豐富的思想,而這些又是英文所不能精確闡釋的。外國人對于中國真正的文化元素了解得雖多但不深。例如,四大名著中的《西游記》在西方人眼中被認為太過暴力,而反映中國封建社會生活的《紅樓夢》卻被認為是一部描寫情欲的小說。語言表達的不同、文化觀念的不同、翻譯者的功底等都是造成這種文明失落的原因。本文正是從翻譯的內(nèi)容來說明中國古典文化元素在對外傳播過程中的失落。
二、失落的文化
漢代文學家許慎在其著作《說文解字》中有一段關于翻譯的訓詁:“囮,譯也。從‘口’,‘化’聲。率鳥者系生鳥以來之,名曰‘囮’,讀若‘訛’?!雹儆纱丝梢钥闯?,所謂“譯”者,即“傳四夷及鳥獸之語”。人雖能準確傳達出鳥獸之意,卻無法復制出鳥獸說話的形態(tài)和動作,頗失了生動。現(xiàn)代的翻譯也是如此,中譯英,外國以自己的母語熟讀了中國的古典名著、詩詞,獲知了中國人的哲學,卻無法感受到中文文言的意象,頗失了內(nèi)涵。由于文化觀念的不同,所產(chǎn)生的負載詞及其內(nèi)涵的差異,英語與中文文言的形象差異,中文的提示隱含特征與英文的平鋪直敘的差異,這其中所產(chǎn)生的失落卻也是無法避免的。
1、負載詞內(nèi)涵的缺失
“文化負載詞中有一種是源語(source language)與目的語(target language)中都有相對應的概念物質或基本(核心)意義”②。這類詞是在不同民族發(fā)展過程中發(fā)展起來的,具有特殊的文化內(nèi)涵的詞語,因此對不同的民族會產(chǎn)生大相徑庭的意義。
富含文化內(nèi)蘊的文化負載詞可以有多種表現(xiàn)形式。例如,漢語中的青松、臘梅、秋菊、翠竹,漢語中的“三”、“八”、“四”等等。而最典型的卻是中華民族的圖騰“龍”和“鳳”,它與西方語言中的dragon和phoenix的形象概念雖相同,但所表達的意義卻完全不一樣。這些同樣的概念由于不同的民族文化而被賦予了不同的延伸意義,造成了翻譯中無法逾越的障礙。
例如,《紅樓夢》第九回中的一句:“這學中……‘一龍九種,種種各別’,未免人多了就有龍蛇混雜?!睏顟椧?、戴乃迭的譯文為:“……as the proverb so aptly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