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利兵
(德州學院,山東 德州 253023)
半精紡工藝是一種突破專業(yè)限制,介于精梳毛紡和粗梳毛紡之間的一項創(chuàng)新技術,較精毛紡工藝具有生產(chǎn)流程短,生產(chǎn)的紗線更蓬松、柔軟豐滿,與粗毛紡工藝相比具有紗支高,條干均勻、表面光潔、面料平整細膩等特點[1]。賽絡紡最初用于毛紡系統(tǒng), 是以兩根粗紗在一個錠子上生產(chǎn)兩股紗,織造時并不需要任何附加加捻過程,可產(chǎn)生并紗的麻花效果,結構緊密,因而賽絡紗質量較好,尤其是毛羽、條干、強力指標均優(yōu)于環(huán)錠紗。根據(jù)市場要求,通過對傳統(tǒng)環(huán)錠細紗機的改造,開發(fā)生產(chǎn)了19.2 tex半精紡絲光毛/尼龍/羊絨賽絡混紡紗線,獲得了良好的市場效益。
采用柔軟光滑的絲光毛,具有羊絨般的手感,絲一樣的光澤,有防縮水、可機洗、抗起球等優(yōu)良特性[2-3];選用強力好、耐磨性好、耐用性極強的尼龍,尼龍織物的彈性及彈性恢復性極好,外觀具有毛型感,表面光亮,身骨柔軟,富有彈性;另用集輕薄、保暖、柔軟、光滑于一身的 “軟黃金”——羊絨作原料,其織物產(chǎn)品外表美觀、華麗高雅、手感柔軟、穿著舒適等。三種纖維混紡,既可改變羊毛織物起皺的缺點,又使織物吸濕透氣、輕薄保暖、耐磨牢靠,有一定的抗起球等優(yōu)良特性。
尼龍纖維含量超過30%時,紡紗難度將會增大,同時紗線品質將會下降。絲光毛和羊絨含量較高時紡紗難度也將增大,紡紗成本較高。因此針對不同的混紡比例進行了多次試驗??紤]到產(chǎn)品最終用途為秋冬季面料,故要保證其保暖性和舒適性,確定絲光毛/尼龍/羊絨為70/25/5,品種為19.2 tex。
為了減少絲光毛、尼龍和山羊絨的靜電現(xiàn)象,在對尼龍及山羊絨進行加濕給油預處理時,應先進行試紡,上油與給水應適當, 過多易黏在一起,纏繞針布,并造成金屬針布生銹;過少則不能達到充分梳理, 纖維損傷大,落毛多。通過測試, 山羊絨加油控制在3.0% ,抗靜電劑控制在2% ,水約10%;尼龍加油控制在0.5%~1%,抗靜電劑控制在0.7%~1.3%[4]。
原料混和設備由容積式的喂毛斗改為棉紡設備的A006B型混開棉機。經(jīng)過預處理的3種原料在A006B型混開棉機上進行充分開松,再通過吸風道進入FA179型喂棉箱, 混和效果大有改善。和毛一般進行2~3次,使絲光毛尼龍和棉纖維混和更加均勻充分,開松效果更強, 減少色差。
散纖維染色 → BC262型和毛機 → FA206型梳棉機 → FA316型并條機( 兩道) → EJK211型粗紗機 →EJM128細紗機 → 1332M型絡筒機[5]
由于絲光毛、尼龍和山羊絨在長度、細度、強力、回潮率等方面差異較大,梳棉工序在最終成紗成本和紗線制成率等方面有重要作用。既要考慮梳理效果,提高單纖化程度,又要合理控制落棉,保證正確混紡比。
梳理工序面臨單纖化程度和纖維長度損傷這一矛盾,單纖化程度的好壞是減少毛粒、保證成紗條干質量的關鍵,因此在制定梳棉工藝時一定要依據(jù)這一原則確定給棉板的分割工藝長度、各梳理元件的速度、速比、隔距和轉移率等。梳理機械狀態(tài)要“穩(wěn)、準、快”[6]。梳棉工藝采取“柔和梳理,順利轉移,輕定量,中隔距,提高錫刺比,適當降低道夫速度”原則。由于賽絡紡紗機提高了成紗條干質量,減少了毛羽,所以梳棉工序的負擔降低,可提高梳棉機產(chǎn)量的15%左右。另外應保持錫林、道夫和蓋板平整,各通道光潔,生條偏輕掌握,適當提高車間溫濕度,盡可能地消除毛?,F(xiàn)象。其主要工藝參數(shù)如表1所示。
表1 梳棉工序主要工藝參數(shù)
由于去除鱗片的絲光毛的抱合力較差,山羊絨的卷曲度大,纖維彈性好,所以并條工藝以提高纖維平行伸直度,降低質量不勻為重點。在前紡加強混合作用,并條由原來的三道混并改為兩道,增加混合環(huán)自調(diào)勻整機構,加強對熟條的長、短片段不勻的控制。主要參數(shù)如表2所示:
表2 并條工序主要工藝參數(shù)
因為條子中纖維抱合力差,條子不夠均勻,為減少斷頭,采用“增大捻度、降低車速、增大羅拉鉗口隔距”的辦法,粗紗定量應偏輕掌握,以減小細紗牽伸,有利于減少毛羽。適當控制粗紗伸長率,加大捻度和徑向的卷繞密度,增大纖維間抱合力,優(yōu)選后區(qū)牽伸倍數(shù)與總牽伸倍數(shù)比值,減少紗條弱捻區(qū),提高紗條的光潔度,改善成紗條干。牽伸型式為四上三下雙短皮圈牽伸,為增加粗紗條在細紗機上的可紡性,粗紗下機后存放一定時間以增加回潮。
由于絲光毛滑糯,為防止牽伸效率降低,需增大前中皮輥壓力,采取“輕定量、小牽伸、小鉗口、緊隔距、重加壓、低車速”的原則,加強對浮游纖維的控制,合理配置工藝參數(shù),以減少斷頭,降低意外伸長造成的紗疵,改善粗紗條干。捻系數(shù)的設計需根據(jù)原料的長度、細度、細紗后區(qū)隔距、后區(qū)牽伸倍數(shù)等因素綜合考慮,一般比純棉略大,便于細紗工序對羊絨短纖維的控制,提高紗線質量。另外,粗紗卷繞張力必須適當,同時還應盡可能加裝合適的假捻器,否則易增加斷頭,影響粗紗條干質量[7]。工藝參數(shù)如表3所示:
表3 粗紗工序主要工藝參數(shù)
為改善成紗條干,降低毛羽,細紗工序采用賽絡紡工藝,由于賽絡紡兩根粗紗同時喂入,粗紗架容量需比傳統(tǒng)的環(huán)錠紡粗紗架容量多一倍,在實際生產(chǎn)中,可以減小粗紗架吊錠的間距,同時增加吊錠的數(shù)量,為防止產(chǎn)生單紗和獲得兩根須條良好的抱合力,通過反復試驗,選定隔距為1.5 mm的雙口喇叭口,生產(chǎn)過程中細紗斷頭少,且成紗質量好。
采用較大的后區(qū)牽伸倍數(shù),降低膠圈滑溜率,改善條干。同時適當加大前羅拉隔距,既有利于彎鉤纖維伸直,也有利于減少細節(jié)和改善條干。為了減少細紗機斷頭 ,賽絡紡紗接頭速度要慢一些,能夠減少單股紗產(chǎn)生的數(shù)量,也有利于降低紡紗張力,減少紗線斷頭。由于絲光毛和羊絨的抱合力弱,易產(chǎn)生靜電,在紡紗過程中易產(chǎn)生大量的毛羽和粗細節(jié),為此,選用的鋼絲圈耐磨性要好,號數(shù)宜偏輕控制,適當減小前鉗口隔距,能夠減少毛羽和防止出現(xiàn)硬頭[8]。如表4所示。
表4 細紗工序主要工藝參數(shù)
為保證紗線條干質量,減少毛粒、粗細節(jié)和毛羽,應適當降低絡筒速度,最好控制在400~600 m/min,減小絡筒張力,同時為提高質量,應使用電子清紗器。合理控制捻接強力,相對濕度控制在75%~80%[9]。電子清紗器設定值為: 短粗節(jié):+160%×115 cm;長粗節(jié)+40%×30 cm。為了防止長片段單股紗進入成品,絡筒工序還要通過設置長細節(jié)限制,對單股長細節(jié)片段加以有效清除, 以保證賽絡紗的質量。19.2 tex 70/25/5絲光毛/尼龍/羊絨賽絡紗質量指標,如表5所示:
表5 成紗質量指標
3.1絲光毛、尼龍、羊絨在混紡前要經(jīng)過上油和防靜電等預處理,以提高其可紡性和成紗質量。
3.2采用半精紡工藝紡制秋冬季羊絨混紡紗線,為羊絨混紡產(chǎn)品增添了新品種。
3.3采用賽絡紡紡紗技術,改善了紗線結構,減少了紗線毛羽,對主要工藝參數(shù)做了優(yōu)化,使紡出的紗線滿足了羊絨針織品的要求。
參考文獻:
[1] 劉軍.半精紡工藝及其應用現(xiàn)狀[J].毛紡科技,2009,37(5):56—60.
[2] 張梅,李博.CoolMax/Amicor/絲光毛/羊絨功能性夏季羊絨紗線的研發(fā)[J].上海紡織科技,2008,36(10):35—36.
[3] 張梅,井恩發(fā).狐貍絨/絲光毛/Tencel/棉混紡緊密紗的生產(chǎn)實踐[J].棉紡織技術,2007,35(7):38—40.
[4] 張清錄,宋紅,張瑾.簡議羊絨半精紡紡紗[J].毛紡科技,2004,(4):38—39.
[5] 劉承晉.半精紡工藝流程及紡紗設備的選用[J].紡織學報,2009,30(9):49—54.
[6] 繆定蜀.半精紡加工技術在棉紡企業(yè)的應用[J].上海紡織科技,2007,35(4):24—26.
[7] 周衛(wèi)忠.淺訴半精紡生產(chǎn)車間的工藝設計[J].上海紡織科技,2008,36(1):22—24.
[8] 劉林兵,高衛(wèi)東.賽絡紡紗系統(tǒng)結構特征的比較[J].紡織導報,2005,(2):38—43.
[9] 周衛(wèi)忠.自動絡筒機生產(chǎn)半精紡紗線的技術措施[J].紡織導報,2009,(1):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