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第二屆國家農(nóng)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第五次會議審定通過的品種介紹(Ⅴ)——小麥(1)

2012-01-22 08:39:29辦公室
種子科技 2012年5期
關(guān)鍵詞:冬麥區(qū)黃淮抗寒性

辦公室

(國家農(nóng)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北京 100125)

(上接第4期第51頁)

5 小麥品種

5.1 川麥60號

5.1.1 審定編號:國審麥2011001。

5.1.2 選育單位:四川省農(nóng)業(yè)科學院作物研究所。

5.1.3 品種來源:98-1231//貴農(nóng)21號/生核3295。

5.1.4 特征特性:春性品種,成熟期平均比對照川農(nóng)16號晚熟1天。幼苗半直立,苗葉較窄,分蘗力強。株高92 cm,株型較緊湊。穗層整齊,熟相好。穗長方形,長芒,白殼,紅粒,籽粒半角質(zhì),均勻、較飽滿。畝穗數(shù)25.2萬穗,穗粒數(shù)35.7粒,千粒重46.6 g。抗病性鑒定:高抗條銹病,高感白粉病、赤霉病、葉銹病。2009年、2010年品質(zhì)測定結(jié)果分別為:籽粒容重786 g/L、792 g/L,硬度指數(shù)52.9、53.9,蛋白質(zhì)含量12.23%、12.25%;面粉濕面筋含量 24.0%、24.3%,沉降值 28.5 mL、30.0 mL,吸水率55.3%、59.5%,穩(wěn)定時間 3.4 min、3.0 min,最大抗延阻力 300E.U、372E.U,延伸性 144 mm、182 mm,拉伸面積57.8 cm2、90.6 cm2。

5.1.5 產(chǎn)量表現(xiàn):2008~2009年度參加長江上游冬麥組品種區(qū)域試驗,平均畝產(chǎn)366.0 kg,比對照川農(nóng)16號增產(chǎn)15.3%;2009~2010年度續(xù)試,平均畝產(chǎn)387.8 kg,比對照增產(chǎn)6.8%。2010~2011年度生產(chǎn)試驗,平均畝產(chǎn)373.8 kg,比對照增產(chǎn)3.2%。

5.1.6 栽培技術(shù)要點:(1)適宜播種期10月底至11月初,每畝適宜基本苗10萬~14萬苗。(2)注意防治蚜蟲、白粉病和葉銹病。

5.1.7 審定意見:適宜在西南冬麥區(qū)的四川省、貴州省、重慶市、陜西省漢中和安康地區(qū)、湖北省襄樊地區(qū)、甘肅省徽成盆地川壩河谷種植。

5.2 中原6號

5.2.1 審定編號:國審麥2011002。

5.2.2 選育單位:河南谷得科技種業(yè)有限公司。

5.2.3 品種來源:蘭考8679/陜農(nóng)7859。

5.2.4 特征特性:半冬性中熟品種,成熟期與對照周麥18號同期。分蘗力中等,成穗率中等。冬季抗寒性較好。春季發(fā)育稍慢,起身拔節(jié)較遲,兩極分化后發(fā)育速度加快。抗倒春寒能力一般。株高83 cm,株型偏松散,旗葉較寬長,下披,干葉尖重。稈質(zhì)偏軟,抗倒性中等。穗層整齊,穗長,小穗排列稀,結(jié)實性一般。穗紡錘形,長芒,白殼,白粒。籽粒半角質(zhì),飽滿度較好,黑胚率稍偏高。畝穗數(shù)40.8萬穗,穗粒數(shù)33.0粒,千粒重45.6 g??共⌒澡b定:高感白粉病、紋枯病、赤霉病,中感條銹病、葉銹病。2010年、2011年品質(zhì)測定結(jié)果分別為:籽粒容重785 g/L、794 g/L,硬度指數(shù)53.2(2011年),蛋白質(zhì)含量13.42%、12.38%;面粉濕面筋含量27.8%、27.0%,沉降值 22.0 mL、19.7 mL,吸水率53.8%、54.2%,穩(wěn)定時間 2.4 min、2.7 min,最大抗延阻力 150E.U、159E.U,延伸性 139 mm、122 mm,拉伸面積30 cm2、28 cm2。

5.2.5 產(chǎn)量表現(xiàn):2009~2010年度參加黃淮冬麥區(qū)南片冬水組品種區(qū)域試驗,平均畝產(chǎn)531.7 kg,比對照周麥18號增產(chǎn)5.8%;2010~2011年度續(xù)試,平均畝產(chǎn)594.6 kg,比對照增產(chǎn)5.7%。2010~2011年度生產(chǎn)試驗,平均畝產(chǎn)558.4 kg,比對照增產(chǎn)5.2%。

5.2.6 栽培技術(shù)要點:(1)適宜播種期10月上中旬,高水肥地每畝適宜基本苗12萬~16萬苗,中水肥地16萬~20萬苗。(2)注意防治白粉病、紋枯病。(3)高水肥地注意控制播量,防止倒伏。

5.2.7 審定意見:適宜在黃淮冬麥區(qū)南片的河南?。详枴⑿抨柍猓?、安徽省北部、江蘇省北部、陜西省關(guān)中地區(qū)高中水肥地塊早中茬種植。

5.3 周麥27號

5.3.1 審定編號:國審麥2011003。

5.3.2 選育單位:周口市農(nóng)業(yè)科學院。

5.3.3 品種來源:周麥16號/矮抗58號。

5.3.4 特征特性:半冬性中熟品種,成熟期平均比對照周麥18號早熟1天左右。分蘗力一般,成穗率中等。冬季抗寒性較好。春季起身拔節(jié)早,兩極分化快??沟勾汉芰σ话?。株高74 cm,株型偏松散,旗葉長卷上沖。莖稈彈性中等,抗倒性中等。耐旱性一般,灌漿快,熟相一般。穗層整齊,穗較大,小穗排列較稀,結(jié)實性好。穗紡錘形,長芒,白殼,白粒。籽粒半角質(zhì),飽滿度較好。畝穗數(shù)40.2萬穗,穗粒數(shù)37.3粒,千粒重42.6 g??共⌒澡b定:高感條銹病、白粉病、赤霉病、紋枯病,中感葉銹病。2010年、2011年品質(zhì)測定結(jié)果分別為:籽粒容重794 g/L、790 g/L,硬度指數(shù) 68.6(2011 年),蛋白質(zhì)含量13.21%、12.71%;面粉濕面筋含量28.9%、27.3%,沉降值 30.0 mL、27.2 mL,吸水率 60.1%、58.2%,穩(wěn)定時間4.1 min、5.2 min,最大抗延阻力 256E.U、240E.U,延伸性 130 mm,123 mm,拉伸面積 47 cm2、43 cm2。

5.3.5 產(chǎn)量表現(xiàn):2009~2010年度參加黃淮冬麥區(qū)南片冬水組品種區(qū)域試驗,平均畝產(chǎn)550.5 kg,比對照周麥18號增產(chǎn)9.9%。2010~2011年度續(xù)試,平均畝產(chǎn)589.6 kg,比對照增產(chǎn)5.4%。2010~2011年度生產(chǎn)試驗,平均畝產(chǎn)559.8 kg,比對照增產(chǎn)5.4%。

5.3.6 栽培技術(shù)要點:(1)適宜播種期10月10~25日,每畝適宜基本苗15萬~20萬苗。(2)注意防治條銹病、白粉病、紋枯病、赤霉病。

5.3.7 審定意見:適宜在黃淮冬麥區(qū)南片的河南?。详?、信陽除外)、安徽省北部、江蘇省北部、陜西省關(guān)中地區(qū)高中水肥地塊早中茬種植。

5.4 豐德存麥1號

5.4.1 審定編號:國審麥2011004。

5.4.2 選育單位:河南省天存小麥改良技術(shù)研究所、河南豐德康種業(yè)有限公司。

5.4.3 品種來源:周9811/矮抗58號。

5.4.4 特征特性:半冬性中晚熟品種,成熟期與對照周麥18號相當。分蘗力強,成穗率偏低。冬季抗寒性較好。春季起身拔節(jié)略晚,兩極分化快。抗倒春寒能力一般。株高77 cm左右,株型松緊適中。旗葉短寬,上沖,淺綠色。莖稈細韌,抗倒性較好。葉功能期長,灌漿慢,熟相好。穗層整齊,結(jié)實性一般。穗紡錘形,短芒,白殼,白粒。籽粒半角質(zhì),飽滿度較好,黑胚率稍偏高。畝穗數(shù)42.8萬穗,穗粒數(shù)32.1粒,千粒重44.8 g。抗病性鑒定:高感條銹病、葉銹病、白粉病、赤霉病,中感紋枯病。2010年、2011年品質(zhì)測定結(jié)果分別為:籽粒容重802 g/L、806 g/L,硬度指數(shù) 65.1(2011 年),蛋白質(zhì)含量14.98%、14.30%;面粉濕面筋含量 32.9%、31.5%,沉降值 46.0 mL、35.1 mL,吸水率 57.8%、58.7%,穩(wěn)定時間8.5 min、7.9 min,最大抗延阻力 448E.U、374E.U,延伸性 158 mm,144 mm,拉伸面積 92 cm2、74 cm2。 品質(zhì)達到強筋品種審定標準。

5.4.5 產(chǎn)量表現(xiàn):2009~2010年度參加黃淮冬麥區(qū)南片冬水組品種區(qū)域試驗,平均畝產(chǎn)522.7 kg,比對照周麥18號增產(chǎn)4.4%;2010~2011年度續(xù)試,平均畝產(chǎn)589.6 kg,比對照增產(chǎn)5.4%。2010~2011年度生產(chǎn)試驗,平均畝產(chǎn)549.0 kg,比對照增產(chǎn)4.9%。

5.4.6 栽培技術(shù)要點:(1)適宜播種期10月上中旬,每畝適宜基本苗14萬~20萬苗。(2)注意防治白粉病、葉銹病和赤霉病。

5.4.7 審定意見:適宜在黃淮冬麥區(qū)南片的河南?。详枴⑿抨柍猓?、安徽省北部、江蘇省北部、陜西省關(guān)中地區(qū)高中水肥地塊早中茬種植。

5.5 徐麥31號

5.5.1 審定編號:國審麥2011005。

5.5.2 選育單位:江蘇徐淮地區(qū)徐州農(nóng)業(yè)科學研究所。

5.5.3 品種來源:煙輻188/徐州26號。

5.5.4 特征特性:半冬性中晚熟品種,成熟期平均比對照周麥18號晚熟1天左右。分蘗力中等,成穗率高。冬季抗寒性一般。春季起身撥節(jié)早,對肥水敏感,兩極分化慢,抽穗晚。抗倒春寒能力一般。株高83 cm,株型偏緊湊,旗葉窄短、上沖。莖稈彈性一般,抗倒性一般。耐旱性一般,較耐后期高溫,熟相好。穗層厚,穗多、穗小。穗紡錘形,無芒,白殼,白粒。籽粒角質(zhì),飽滿,商品性好。畝穗數(shù)40.5萬穗,穗粒數(shù)32.1粒,千粒重42.9 g。抗病性鑒定:高感紋枯病,中感葉銹病、白粉病、赤霉病,慢條銹病。2009年、2010年品質(zhì)測定結(jié)果分別為:籽粒容重 785 g/L、785 g/L,硬度指數(shù) 58.5(2009 年),蛋白質(zhì)含量15.06%、16.13%;面粉濕面筋含量33.0%、35.6%,沉降值 46.7 mL、53.0 mL,吸水率 57.8%、57.4%,穩(wěn)定時間 8.4 min、6.4 min,最大抗延阻力303E.U、218E.U,延伸性169 mm、188 mm,拉伸面積70 cm2、58 cm2。品質(zhì)達到強筋品種審定標準。

5.5.5 產(chǎn)量表現(xiàn):2008~2009年度參加黃淮冬麥區(qū)南片冬水組品種區(qū)域試驗,平均畝產(chǎn)529.6 kg,比對照周麥18號減產(chǎn)1.1%;2009~2010年度續(xù)試,比對照增產(chǎn)3.0%。2010~2011年度生產(chǎn)試驗,平均畝產(chǎn)536.3 kg,比對照增產(chǎn)2.5%。

5.5.6 栽培技術(shù)要點:(1)適宜播種期10月8~16日,每畝適宜基本苗12萬~16萬苗,肥力水平偏低或播期推遲的地塊,應(yīng)適當增加基本苗。(2)注意防治紋枯病、赤霉病。(3)高水肥地注意防倒伏。

5.5.7 審定意見:適宜在黃淮冬麥區(qū)南片的河南省中北部、安徽省北部、江蘇省北部、陜西省關(guān)中地區(qū)高中水肥地塊早中茬種植。

5.6 宿553

5.6.1 審定編號:國審麥2011006。

5.6.2 選育單位:宿州市農(nóng)業(yè)科學院。

5.6.3 品種來源:煙農(nóng)19號/宿1264。

5.6.4 特征特性:半冬性晚熟品種,成熟期平均比對照周麥18號晚熟1天左右。幼苗半匍匐,長勢壯,葉細長,分蘗較強,成穗率一般。冬季抗寒性中等。春季起身拔節(jié)快,兩極分化快,抽穗晚??沟勾汉芰^弱。株高87 cm,株型偏緊湊,旗葉短小、上沖。莖稈彈性一般,抗倒性較差。耐旱性中等,較耐后期高溫。葉功能期長,灌漿快,熟相好。穗層整齊,穗多穗勻,穗小,結(jié)實性一般。穗紡錘形,籽粒半角質(zhì),較飽滿。畝穗數(shù)41.9萬穗,穗粒數(shù)32.5粒,千粒重43.4 g??共⌒澡b定:高感條銹病、葉銹病、白粉病、赤霉病、紋枯病。2009年、2010年品質(zhì)測定結(jié)果分別為:籽粒容重798 g/L、802 g/L,籽粒硬度指數(shù)59.1(2009年),蛋白質(zhì)含量14.21%、14.33%;面粉濕面筋含量30.9%、31%,沉降值40.3 mL、42.5 mL,吸水率 59.6%、54.0%,穩(wěn)定時間7.9 min、7.2 min,最大抗延阻力 453E.U、415E.U,延伸性 182 mm、172 mm,拉伸面積 107 cm2,96 cm2。品質(zhì)達到強筋品種審定標準。

5.6.5 產(chǎn)量表現(xiàn):2008~2009年度黃淮冬麥區(qū)南片冬水組品種區(qū)域試驗,平均畝產(chǎn)531.5 kg,比對照周麥18號減產(chǎn)0.7%;2009~2010年度續(xù)試,平均畝產(chǎn)522.9 kg,比對照增產(chǎn)4.1%。2010~2011年度生產(chǎn)試驗,平均畝產(chǎn)535.1 kg,比對照增產(chǎn)2.3%。

5.6.6 栽培技術(shù)要點:(1)適宜播種期10月10~20日,每畝適宜基本苗12萬~18萬苗。(2)注意防治條銹病、葉銹病、白粉病、紋枯病和赤霉病。

5.6.7 審定意見:適宜在黃淮冬麥區(qū)南片的河南省中北部、安徽省北部、江蘇省北部、陜西省關(guān)中地區(qū)高中水肥地塊早中茬種植。高水肥地注意防倒伏。在倒春寒頻發(fā)地區(qū)注意防止凍害。

5.7 西農(nóng)509

5.7.1 審定編號:國審麥2011007。

5.7.2 選育單位:西北農(nóng)林科技大學農(nóng)學院。

5.7.3 品種來源:VP145/86585。

5.7.4 特征特性:弱春性中早熟品種,成熟期平均比對照偃展4110晚熟1天左右。分蘗力較強,成穗率一般。冬季抗寒性一般。春季起身拔節(jié)早,春生分蘗多,兩極分化慢??沟勾汉芰χ械?。株高81 cm,株型偏松散,旗葉寬長、上沖,抗倒性中等。耐旱性和抗后期高溫能力較好,葉功能期長,熟相好。穗層整齊,小穗排列密,結(jié)實性好。穗圓錐形,長芒,白殼,白粒。籽粒角質(zhì),飽滿度較好。畝穗數(shù)40.0萬穗,穗粒數(shù)36.2粒,千粒重37.3 g??共⌒澡b定:高感葉銹病、白粉病、赤霉病、紋枯病,中抗條銹病。2009年、2010年品質(zhì)測定結(jié)果分別為:籽粒容重816 g/L、822 g/L,硬度指數(shù)67.4(2009年),蛋白質(zhì)含量14.45%、14.38%;面粉濕面筋含量30.9%、30.6%,沉降值 42.0 mL、38.6 mL,吸 水率56.9%、56.7%,穩(wěn)定時間 15.5 min、14.2 min,最大抗延阻力 792E.U、581E.U,延伸性 170 mm。 168 mm,拉伸面積174 cm2、129 cm2。品質(zhì)達到強筋品種審定標準。

5.7.5 產(chǎn)量表現(xiàn):2008~2009年度參加黃淮冬麥區(qū)南片春水組品種區(qū)域試驗,平均畝產(chǎn)505.0 kg,比對照偃展4110減產(chǎn)2.1%;2009~2010年度續(xù)試,平均畝產(chǎn)502.9 kg,比對照增產(chǎn)2.8%。2010~2011年度生產(chǎn)試驗,平均畝產(chǎn)521.3 kg,比對照增產(chǎn)4.4%。

5.7.6 栽培技術(shù)要點:(1)適宜播種期10月10~25日,每畝適宜基本苗18萬~22萬苗。(2)注意防治白粉病、葉銹病、紋枯病、赤霉病。(3)高水肥地注意防倒伏。

5.7.7 審定意見:適宜在黃淮冬麥區(qū)南片的河南?。喜康静琨渽^(qū)除外)、安徽省北部、江蘇省北部、陜西省關(guān)中地區(qū)高中水肥地塊中晚茬種植。

5.8 堯麥16號

5.8.1 審定編號:國審麥2011008。

5.8.2 選育單位:山西省農(nóng)業(yè)科學院小麥研究所、山西金鼎生物種業(yè)股份有限公司。

5.8.3 品種來源:晉麥54號/北農(nóng)8號。

5.8.4 特征特性:半冬性晚熟品種,成熟期平均比對照石4185晚熟1天左右。分蘗較強,畝成穗數(shù)多。區(qū)試田間試驗記載,冬季抗寒性好。春季生長穩(wěn)健,兩極分化快。株高83 cm,株型略散,旗葉窄長、上舉,穗下節(jié)長。莖稈蠟質(zhì),彈性差,抗倒性較差。耐旱性好,耐后期高溫,成熟落黃好。穗層較厚,穗長,口緊,小穗排列較稀,穗頂部結(jié)實性一般。穗紡錘形,長芒,白殼,白粒,籽粒角質(zhì)。畝穗數(shù)47.2萬穗,穗粒數(shù)34.1粒,千粒重40.0 g??购澡b定:抗寒性較差??共⌒澡b定:高感葉銹病、白粉病、赤霉病、紋枯病,中抗條銹病。2009年、2010年品質(zhì)測定結(jié)果分別為:籽粒容重815 g/L、800 g/L,硬度指數(shù) 62.0(2009年),蛋白質(zhì)含量14.35%、13.23%;面粉濕面筋含量31.8%、29.4%,沉降值36.8 mL、31.0 mL,吸水率57.8%、55%,穩(wěn)定時間5.2 min、5.5 min,最大抗延阻力 337E.U、280E.U,延伸性 159 mm、173 mm,拉伸面積 74 cm2、66 cm2。

5.8.5 產(chǎn)量表現(xiàn):2008~2009年度參加黃淮冬麥區(qū)北片水地組品種區(qū)域試驗,平均畝產(chǎn)537.8 kg,比對照石4185增產(chǎn)5.7%;2009~2010年度續(xù)試,平均畝產(chǎn)546.5 kg,比對照增產(chǎn)11.1%。2010~2011年度生產(chǎn)試驗,平均畝產(chǎn)580.0 kg,比對照增產(chǎn)7.2%。

5.8.6 栽培技術(shù)要點:(1)適宜播種期10月上旬,每畝適宜基本苗高水肥地16萬~20萬苗,中等地力18萬~22萬苗。(2)澆好越冬水。(3)及時防治蚜蟲,中后期注意防病、防倒伏。

5.8.7 審定意見:適宜在黃淮冬麥區(qū)北片的山東省、河北省中南部、山西省南部高中水肥地塊種植。

5.9 舜麥1718

5.9.1 審定編號:國審麥2011009。

5.9.2 選育單位:山西省農(nóng)業(yè)科學院棉花研究所。

5.9.2 品種來源:32S/Gabo。

5.9.4 特征特性:半冬性中熟品種,成熟期與對照石4185同期。分蘗力強,畝成穗較多。株高75 cm,株型松散??沟剐圆睢2糠衷圏c表現(xiàn)早衰。穗紡錘形,小穗排列緊密,長芒,白殼,白粒,角質(zhì)。畝穗數(shù)42.6萬穗,穗粒數(shù)37.9粒,千粒重37.1 g??购澡b定:抗寒性中等??共⌒澡b定:高感條銹病、葉銹病、白粉病、赤霉病,中感紋枯病。區(qū)試田間試驗部分試點葉枯病較重。2009年、2010年分別測定混合樣:籽粒容重820 g/L、780 g/L,硬度指數(shù)65.8(2009年),蛋白質(zhì)含量14.63%、14.28%;面粉濕面筋含量31.2%、30.2%,沉降值48.3 mL、42 mL,吸水率 62.2%、58.4%,穩(wěn)定時間8.2 min、11.3 min,最大抗延阻力 398E.U、518E.U,延伸性 162 mm、151 mm,拉伸面積 86 cm2、105 cm2。品質(zhì)達到強筋品種審定標準。

5.9.5 產(chǎn)量表現(xiàn):2008~2009年度參加黃淮冬麥區(qū)北片水地組品種區(qū)域試驗,平均畝產(chǎn)523.8 kg,比對照石4185增產(chǎn)2.9%;2009~2010年度續(xù)試,平均畝產(chǎn)504.7 kg,比對照增產(chǎn)3.9%。2010~2011年度生產(chǎn)試驗,平均畝產(chǎn)564.3 kg,比對照增產(chǎn)4.3%。

5.9.6 栽培技術(shù)要點:(1)適宜播種期10月上旬,每畝適宜基本苗高水肥地18萬~20萬苗,中等地力18萬~22萬苗。(2)播前藥劑拌種,防治前期蚜蟲傳播黃矮病毒。(3)澆好越冬水。(4)后期注意防病、防倒伏。

5.9.7 審定意見:適宜在黃淮冬麥區(qū)北片的山東省、河北省中南部、山西省南部高中水肥地塊種植。

5.10 冀麥585

5.10.1 審定編號:國審麥2011010。

5.10.2 選育單位:河北省農(nóng)林科學院糧油作物研究所。

5.10.3 品種來源:太谷核不育群體。

5.10.4 特征特性:半冬性晚熟品種,成熟期平均比對照石4185晚熟1天左右。幼苗半葡匐,葉色綠,分蘗力較強。春季生長穩(wěn)健,分蘗成穗較多。株高81 cm,株型緊湊,旗葉稍寬、上舉。莖稈粗壯,彈性好,抗倒性好。耐后期高溫,成熟落黃好。穗層不齊,小穗排列緊密,結(jié)實性較好,穗粒數(shù)多。穗紡錘形,長芒,白殼,白粒,角質(zhì),籽粒飽滿。畝穗數(shù)40.2萬穗,穗粒數(shù)37.5粒,千粒重42.1 g??购澡b定:抗寒性好??共⌒澡b定:高感條銹病、赤霉病、紋枯病,中感白粉病。2009年、2010年品質(zhì)測定結(jié)果分別為:籽粒容重822 g/L、802 g/L,硬度指數(shù)55.0(2009年),蛋白質(zhì)含量 14.8%、14.0%;面粉濕面筋含量 30.9%、29.2%,沉降值 21.6 mL、19.5 mL,吸水率58.4%、57.1%,穩(wěn)定時間 1.4 min、1.8 min,最大抗延阻力 130E.U、98E.U,延伸性 114 mm、122 mm,拉伸面積22 cm2、17 cm2。

5.10.5 產(chǎn)量表現(xiàn):2008~2009年度參加黃淮冬麥區(qū)北片水地組品種區(qū)域試驗,平均畝產(chǎn)540.8 kg,比對照石4185增產(chǎn)6.3%; 2009~2010年度續(xù)試,平均畝產(chǎn)524.1 kg,比對照增產(chǎn)6.5%。2010~2011年度生產(chǎn)試驗,平均畝產(chǎn)582.2 kg,比對照增產(chǎn)7.6%。

5.10.6 栽培技術(shù)要點:(1)適宜播種期10月上中旬,每畝適宜基本苗高水肥地18萬苗,中等地力20萬苗左右,晚播適當加大播量。(2)播前進行種子包衣或用殺蟲劑、殺菌劑拌種,防治地下害蟲和黑穗病。(3)澆好越冬水。(4)及時防治麥蚜和病害。

5.10.7 審定意見:適宜在黃淮冬麥區(qū)北片的山東省、河北省中南部、山西省南部高中水肥地塊種植。

5.11 石優(yōu)20號

5.11.1 審定編號:國審麥2011011。

5.11.2 選育單位:石家莊市農(nóng)林科學研究院。

5.11.3 品種來源:冀935-352/濟南17號。

5.11.4 特征特性:冬性中晚熟品種。黃淮冬麥區(qū)北片水地組區(qū)試,成熟期平均比對照石4185晚熟1天左右。幼苗匍匐,分蘗力強。株高77 cm,旗葉較長,后期干尖較重。莖稈彈性較好,抗倒性較好。成熟落黃較好。穗層整齊,穗下節(jié)短。穗紡錘形,白殼,白粒,籽粒角質(zhì)。畝穗數(shù)43.2萬穗,穗粒數(shù)34.5粒,千粒重38.1 g??购澡b定:抗寒性較差。抗病性鑒定:高感葉銹病、白粉病、赤霉病、紋枯病,慢條銹病。2009年、2010年品質(zhì)測定結(jié)果分別為:籽粒容重804 g/L、785 g/L,硬度指數(shù)66.4(2009年),蛋白質(zhì)含量14.02%、14.22%;面粉濕面筋含量31.8%、31.8%,沉降值40.5 mL、34.5 mL,吸水率61.2%、58%,穩(wěn)定時間 15.4 min、8.0 min,最大抗延阻力604E.U、408E.U,延伸性150 mm、168 mm,拉伸面積121 cm2、94 cm2。品質(zhì)達到強筋小麥品種審定標準。

北部冬麥區(qū)水地組區(qū)試,成熟期與對照京冬8號同期。分蘗成穗率較高。株高70 cm,抗倒性較好。畝穗數(shù)39.5萬穗,穗粒數(shù)33.1粒,千粒重38.2 g??购澡b定:抗寒性中等??共⌒澡b定:高感葉銹病、白粉病,中感條銹病。2009年、2010年分別測定混合樣:籽粒容重 793 g/L、796 g/L,硬度指數(shù) 66.3(2009 年),蛋白質(zhì)含量14.53%、14.59%;面粉濕面筋含量32.5%、32.9%,沉降值 44.1 mL、54 mL,吸水率 60.4%、59.4%,穩(wěn)定時間8.1 min、12.9 min,最大抗延阻力 302E.U、516 E.U,延伸性 160 mm、176 mm,拉伸面積 68 cm2、118 cm2。 品質(zhì)達到強筋小麥品種審定標準。

5.11.5 產(chǎn)量表現(xiàn):2008~2009年度參加黃淮冬麥區(qū)北片水地組品種區(qū)域試驗,平均畝產(chǎn)524.3 kg,比對照石4185增產(chǎn)3.1%;2009~2010年度續(xù)試,平均畝產(chǎn)508.3 kg,比對照增產(chǎn)3.3%。2010~2011年度參加黃淮冬麥區(qū)北片水地組生產(chǎn)試驗,平均畝產(chǎn)564.3 kg,比對照增產(chǎn)4.3%。2008~2009年度參加北部冬麥區(qū)水地組品種區(qū)域試驗,平均畝產(chǎn)448.1 kg,比對照京冬8號增產(chǎn)6.7%;2009~2010年度續(xù)試,平均畝產(chǎn)435.1 kg,比對照增產(chǎn)7.4%;2010~2011年度參加生產(chǎn)試驗,平均畝產(chǎn)419.8 kg,比對照中麥175減產(chǎn)2.5%。

5.11.6 栽培技術(shù)要點:(1)黃淮冬麥區(qū)北片適宜播種期10月5~15日,適期播種每畝基本苗高水肥地16萬~20萬苗,中等地力18萬~22萬苗;北部冬麥區(qū)適宜播種期9月28日至10月6日,適期播種每畝基本苗18萬~22萬苗,晚播麥田應(yīng)適當加大播量。(2)及時防治麥蚜,注意防治葉銹病、白粉病、紋枯病等主要病害。

5.11.7 審定意見:適宜在黃淮冬麥區(qū)北片的山東省、河北省中南部、山西省南部高中水肥地塊種植,也適宜在北部冬麥區(qū)的河北省中北部、山西省中北部、北京市、天津市水地種植。

5.12 山農(nóng)20號

5.12.1 審定編號:國審麥2011012。

5.12.2 選育單位:山東農(nóng)業(yè)大學。

5.12.3 品種來源:PH82-2-2/954072。

5.12.4 以往審定情況:2010年國家農(nóng)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

5.12.5 特征特性:半冬性中晚熟品種,成熟期平均比對照石4185晚熟1天左右。幼苗匍匐,分蘗力較強。區(qū)試田間記載,越冬抗寒性較好。春季發(fā)育穩(wěn)健,兩極分化快。抽穗稍晚,畝成穗多,穗層整齊。株高78 cm,株型緊湊,旗葉上舉、葉色深綠??沟剐暂^好。后期成熟落黃正常。穗紡錘形,長芒,白殼,白粒,籽粒角質(zhì),較飽滿。畝穗數(shù)43.3萬穗,穗粒數(shù)35.1粒,千粒重41.4 g。抗寒性鑒定:抗寒性較差。抗病性鑒定:高感赤霉病、紋枯病,中感白粉病,慢條銹病,中抗葉銹病。2009年、2010年品質(zhì)測定結(jié)果分別為:籽粒容重828 g/L、808 g/L,硬度指數(shù) 67.7(2009年),蛋白質(zhì)含量13.53%、13.3%;面粉濕面筋含量30.3%、29.7%,沉降值 30.3 mL、28.0 mL,吸水率 64.1%、59.8%,穩(wěn)定時間3.2 min、2.9 min,最大抗延阻力 256E.U、266E.U,延伸性 133 mm、148 mm,拉伸面積 47 cm2、56 cm2。

5.12.6 產(chǎn)量表現(xiàn):2008~2009年度參加黃淮冬麥區(qū)北片水地組區(qū)域試驗,平均畝產(chǎn)535.7 kg,比對照石4185增產(chǎn)5.3%;2009~2010年度續(xù)試,平均畝產(chǎn)517.1 kg,比對照增產(chǎn)5.1%。2010~2011年度生產(chǎn)試驗,平均畝產(chǎn)569.8 kg,比對照增產(chǎn)3.6%。

5.12.7 栽培技術(shù)要點:(1)適宜播種期10月上旬,每畝基本苗15萬~18萬苗。(2)抽穗前后注意防治蚜蟲,同時注意防治紋枯病和赤霉病。(3)春季管理可略晚,控制株高,防倒伏。

5.12.8 審定意見:適宜在黃淮冬麥區(qū)北片的山東省、河北省中南部、山西省南部高水肥地塊種植。根據(jù)農(nóng)業(yè)部第1505號公告,該品種還適宜在黃淮冬麥區(qū)南片的河南?。详枴⑿抨柍猓?、安徽省北部、江蘇省北部、陜西省關(guān)中地區(qū)高中水肥地塊早中茬種植。

5.13 山農(nóng)22號

5.13.1 審定編號:國審麥2011013。

5.13.2 選育單位:山東農(nóng)業(yè)大學。

5.13.3 品種來源:Ta1(MS2)小麥輪選群體。

5.13.4 特征特性:半冬性晚熟品種,成熟期平均比對照石4185晚熟2天左右。分蘗力強,成穗率中等。區(qū)試田間試驗記載,越冬抗寒性好。返青起身后葉直立,株葉型好。株高80 cm,株型松散,旗葉上舉,通透性好,葉功能期長,莖葉蠟質(zhì)重。莖稈有彈性,抗倒性中等,高水肥地有倒伏風險。抽穗成熟晚,熟相一般。穗層整齊,穗層厚。穗紡錘形,長芒,白殼,白粒,角質(zhì)。畝穗數(shù)40.5萬穗,穗粒數(shù)37.2粒,千粒重40.0 g。抗寒性鑒定:抗寒性較差。抗病性鑒定:高感條銹病、白粉病、赤霉病,中感葉銹病、紋枯病。2010年、2011年品質(zhì)測定結(jié)果分別為:籽粒容重812 g/L、812 g/L,硬度指數(shù)68.4(2011年),蛋白質(zhì)含量12.99%、13.02%;面粉濕面筋含量27.6%、27.1%,沉降值 31.5 mL、27.2 mL,吸水率59.8%、59.2%,穩(wěn)定時間 8.0 min、6.4 min,最大抗延阻力 448E.U,361E.U,延伸性 120 mm、126 mm,拉伸面積72 cm2、62 cm2。

5.13.5 產(chǎn)量表現(xiàn):2009~2010年度參加黃淮冬麥區(qū)北片水地組區(qū)域試驗,平均畝產(chǎn)529.3 kg,比對照石4185增產(chǎn)9.0%;2010~2011年度續(xù)試,平均畝產(chǎn)585.3 kg,比對照良星99號增產(chǎn)4.5%。2010~2011年度生產(chǎn)試驗,平均畝產(chǎn)588.8 kg,比對照石4185增產(chǎn)7.1%。

5.13.6 栽培技術(shù)要點:(1)適宜播種期10月5~10日,每畝適宜基本苗高水肥地12萬~15萬苗,中等地力14萬~18萬苗。(2)加強中后期管理,預防倒伏。(3)注意防治條銹病、白粉病。

5.13.7 審定意見:適宜在黃淮冬麥區(qū)北片的山東省、河北省中南部、山西省南部高中水肥地塊種植。

5.14 石麥22號

5.14.1 審定編號:國審麥2011014。

5.14.2 選育單位:石家莊市農(nóng)林科學研究院。

5.14.3 品種來源:臨8014/冀麥38號//石4185。

5.14.4 特征特性:半冬性早熟品種,成熟期平均比對照石4185早熟1天左右。分蘗力強,成穗率較高。株型偏松散,旗葉中長、窄、上舉,穗下節(jié)較短,穗層整齊。莖稈較細,莖葉蠟質(zhì)輕,彈性中等,抗倒性一般。穗紡錘形,短芒,白殼,白粒,半角質(zhì)。灌漿后期旗葉干尖明顯,熟相較好。畝穗數(shù)42.9萬穗,穗粒數(shù)35.2粒,千粒重40.3 g??购澡b定:抗寒性較好??共⌒澡b定:高感條銹病、葉銹病、白粉病、紋枯病,中感赤霉病。2010年、2011年品質(zhì)測定結(jié)果分別為:籽粒容重786 g/L、802 g/L,硬度指數(shù)66(2011年),蛋白質(zhì)含量13.29%、12.44%;面粉濕面筋含量28.1%、26.9%,沉降值17.5 mL、14.8 mL,吸水率 53.8%、52.6%,穩(wěn)定時間1.8 min、1.6 min,最大抗延阻力 114E.U、102E.U,延伸性 125 mm、118 mm,拉伸面積 20 cm2、16 cm2。

5.14.5 產(chǎn)量表現(xiàn):2009~2010年度參加黃淮冬麥區(qū)北片水地組品種區(qū)域試驗,平均畝產(chǎn)522.6 kg,比對照石4185增產(chǎn)7.6%;2010~2011年度續(xù)試,平均畝產(chǎn)586.9 kg,比對照良星99號增產(chǎn)4.8%。2010~2011年度生產(chǎn)試驗,平均畝產(chǎn)582.0 kg,比對照石4185增產(chǎn)5.8%。

5.14.6 栽培技術(shù)要點:(1)適宜播種期10月5~15日。(2)該品種分蘗力強,成穗率較高,應(yīng)控制播種量,提高播種質(zhì)量,預防倒伏,每畝適宜基本苗高水肥地16萬~20萬苗,中等地力20萬~22萬苗。(3)抽穗后及時葉面噴施殺蟲劑、殺菌劑,防治各種病蟲。

5.14.7 審定意見:適宜在黃淮冬麥區(qū)北片的山東省、河北省中南部、山西省南部高中水肥地塊種植。

(未完待續(xù))

猜你喜歡
冬麥區(qū)黃淮抗寒性
黃淮麥區(qū)Fhb1基因的育種應(yīng)用
作物學報(2022年3期)2022-01-22 06:50:22
水利誠信單位風采展示(駐馬店市黃淮建設(shè)工程有限公司)
黃淮學院藝術(shù)設(shè)計學院室內(nèi)設(shè)計作品選登
黃淮和長江中下游冬麥區(qū)小麥品種(系)農(nóng)藝性狀 及其聚類分析*
國內(nèi)外301份小麥品種(系)種子萌發(fā)期抗旱性鑒定及評價
小麥栽培的特點及不同冬麥區(qū)存在的問題
中期天氣預報
棗樹抗寒性檢測方法的篩選
巴梨的抗寒性試驗情況初報
中國果菜(2016年9期)2016-03-01 01:28:40
馬鈴薯普通栽培種雜交后代抗寒性分析
中國馬鈴薯(2015年5期)2016-01-09 06:11:11
岚皋县| 龙泉市| 清水县| 宜春市| 霍林郭勒市| 瑞金市| 丰台区| 招远市| 丰城市| 江川县| 肇州县| 滨州市| 墨脱县| 阜城县| 涿州市| 阿拉善盟| 胶州市| 京山县| 隆子县| 岗巴县| 晴隆县| 泌阳县| 富锦市| 宁武县| 施秉县| 昌乐县| 呼图壁县| 黄梅县| 隆化县| 丹寨县| 宿迁市| 师宗县| 泉州市| 贵阳市| 万荣县| 庆云县| 宽城| 桦甸市| 新昌县| 奉贤区| 喀喇沁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