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百生
(元江縣種子管理站,云南 元江 653300)
隨著 《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以下簡稱 《種子法》)的頒布實施、《云南省農作物種子條例》的出臺和種子市場的放開搞活,種子經銷網點急劇增多。為確保元江縣農業(yè)生產用種安全,維護種子經營者、使用者的合法權益,結合我縣種子市場現(xiàn)狀,認真組織開展種子法律、法規(guī)及安全購種常識的宣傳、培訓和種子市場專項整治工作,使我縣種子市場的經營秩序得到了進一步的規(guī)范。
每年春秋兩季播種期前,利用鄉(xiāng)鎮(zhèn)趕集日、結合“3.15”活動深入各鄉(xiāng)鎮(zhèn)、農場,以發(fā)放宣傳材料、實物展示、圖片展示、現(xiàn)場咨詢及廣播的形式,針對農民開展種子法律、法規(guī)及安全購種、用種常識的宣傳,引導農戶科學選種、用種,讓廣大農戶懂得如何選購到優(yōu)質豐產的種子,進一步提升農戶的維權意識。
自《種子法》、《云南省農作物種子條例》頒布實施以來,采取集中培訓學習的形式,組織召開“種子經營人員法律法規(guī)及基本知識培訓會”。培訓會主要采取自編教材的形式,結合我縣種子市場的現(xiàn)狀,以案例分析的形式,對相關的法律條款以及經營者在進種或者種子銷售過程中應該注意的問題等進行詳細講解。通過培訓,使種子經營人員的法制觀念和守法意識得到了進一步的提高。
結合我縣實際,把種子市場比較混亂的一些鄉(xiāng)鎮(zhèn)、村委會作為重點檢查區(qū)域,把有過違法經營行為的種子經營戶納入重點監(jiān)控對象,對屢教不改的經營者的違法經營行為依法給予嚴懲,定期不定期的對全縣種子市場進行執(zhí)法檢查,做到檢查不留死角,辦案不走人情,有效地規(guī)范了種子市場。
通過幾年來種子市場管理中遇到的問題,結合同一品種有不同生產商、不同產地、不同包裝規(guī)格的特點,為了更詳細地記錄經營品種的基本情況,設計制作和完善了經營品種備案登記表的內容,在原備案登記表的作物種類、品種名稱、審定(登記)編號、品牌四項欄目基礎上,增加了產地、包裝規(guī)格、備案數量、日期及經營品種數量的追加登記欄等內容,并制作成冊,便于經營戶的攜帶和保管。
在辦理品種的備案登記時,對經營者提供的種子包裝袋雙面復印件內容進行嚴格審核,審核其包裝、標簽內容是否齊全、規(guī)范,品種是否已審定以及“兩證”是否真實、有效等,不符合要求的一律不予備案,并當場責令經營者將種子限期退回供貨方,最大限度地減少未審先推和包裝、標簽不合格的種子流入我縣種子市場。對于審核通過準予經營的品種,把它記錄在《農作物種子經營品種備案登記冊》上,并加蓋 “已備案條章”。
品種、數量的備案登記,一方面有利于種子管理部門隨時掌握全縣種子的調供情況,有利于執(zhí)法人員在執(zhí)法檢查時一眼就能看出哪些品種是辦理過備案登記的,只需對沒有辦理備案登記的品種、經營檔案的建立健全等內容進行檢查;另一方面也有利于農戶在購買種子時,核實自己所要購買的品種是否通過種子管理部門的審核。
由于沒有相應的法律條款對經營不再分裝的原包裝種子或者受具有種子經營許可的種子經營者委托代銷種子的經營者的文化水平、固定經營場所的面積、經濟賠償能力等做出明確的規(guī)定,入市門檻較低,導致目前種子市場普遍存在以下問題:一是經營人員中以普通農民居多,具備相關專業(yè)知識的較少,文化水平參差不齊,整體素質差,絕大多數不能很好地進行種子的售前、售中和售后服務;二是鄉(xiāng)鎮(zhèn)基層部分種子經營門店面積較小、經營物資種類繁多,經營環(huán)境較差,不利于管理。
2.2.1 《云南省農作物種子條例》第三十一條規(guī)定,禁止經營下列種子:“……(三)應當包裝而未包裝或者包裝不合格的;(四)沒有標簽、標簽殘缺、標簽不清,擅自修改、涂改標簽內容,或者標簽內容不符合規(guī)定的……”但在法律責任中沒有對 “應當包裝而未包裝”、“沒有標簽、或者標簽內容不符規(guī)定”的處罰依據,而在實際工作中,這幾種類型的違法經營行為是最常見的。
2.2.2 《種子法》第六十二條規(guī)定:“違反本法規(guī)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農業(yè)、林業(yè)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工商行政管理機關責令改正,處以1000元以上1萬元以下罰款:(一)經營的種子應當包裝而沒有包裝的;(二)經營的種子沒有標簽或者標簽內容不符合本法規(guī)定的;(三)偽造、涂改標簽或者試驗、檢驗數據的;(四)未按規(guī)定制作、保存種子生產、經營檔案的;(五)種子經營者在異地設立分支機構未按規(guī)定備案的。”但法律責任對以上的違法經營行為只是作出了責令改正,處予罰款的規(guī)定,而沒有沒收種子的規(guī)定,而(一)、(二)、(三)項類型的種子往往是存在種子質量安全隱患的,只是給予責令改正、罰款,而不沒收種子,一旦種子銷售出去,會給農業(yè)生產用種安全帶來隱患。
2.2.3 《種子法》第六十四條規(guī)定:違反本法規(guī)定,經營、推廣應當審定而未經審定通過的種子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農業(yè)、林業(yè)行政主管部門責令停止種子的經營、推廣,沒收種子和違法所得,并處以1萬元以上5萬元以下罰款。而根據縣級種子經營者中普通農民居多的現(xiàn)狀,罰款1萬元的處罰決定很難執(zhí)行。在實際工作中,遇到以試驗用種的名義進行未審定品種的銷售的違法行為時有發(fā)生,且經營品種數量較小,沒有經營票據,無法界定經營行為。
2.2.4 適用簡易程序而沒有處罰的依據。適用簡易程序處罰的種類只有警告或者是罰款,而且罰款的金額為公民50元以下,法人或者其他組織1000元以下。但目前,在鄉(xiāng)、村級種子市場的執(zhí)法檢查過程中,發(fā)現(xiàn)有違法經營種子的農民、個體工商戶,且經營種子品種、數量較少(一般在10公斤以下),本著教育為主,處罰為輔的原則,對這一類型的種子經營者的違法行為決定采用簡易程序給予警告或較低數額的罰款。但在《種子法》、《云南省農作物種子條例》法律責任的法律條款中沒有給予警告或者公民50元以下,法人或者其他組織1000元以下罰款的處罰依據,所有法責處罰的下限都是1000元以上,而在鄉(xiāng)、村級種子市場執(zhí)法過程中確實存在需要用簡易程序來辦理的種子案件。
因應當包裝而未包裝種子價格低,不法商販利潤空間大,在我縣種子市場上,由鄰縣流入的散裝種子有一定的市場,但不法商販流動性大,隱蔽性強,查處存在一定的困難。
目前種子市場經營品種多、亂、雜,套牌經營、套用其它品種審定編號、其它公司生產許可、經營許可的種子以及一個品種多個名稱的種子在市場上經??梢?,統(tǒng)一、規(guī)范的品種查詢及“兩證”查詢系統(tǒng)不夠完善,品種及“兩證”的真實性、有效性等難以充分核實,給品種的備案審核工作帶來了一定的影響。
(1)提高入市門檻。為從根本上解決目前縣級種子市場普遍存在種子經營人員文化水平偏低、整體素質差以及固定經營場所面積較小、經營物資種類繁多、經營環(huán)境較差不利于管理的現(xiàn)狀,建議對經營者的文化水平、固定經營場所的面積等做出明確的規(guī)定,提高入市門檻。
(2)盡早完善相關法律條款,便于基層操作,促進種業(yè)健康發(fā)展?!斗N子法》及其配套規(guī)章中對種子管理的某些條款過于宏觀和原則,有的規(guī)定沒有相應的罰則,有的沒有做出具體規(guī)定條款,相關法律條款不夠完善、具體,有的在實際工作中缺乏可操作性。
(3)上級主管部門應加強對種子企業(yè)的管理,從源頭上杜絕包裝不合格、標簽不合格、未經審定品種的種子流入種子市場。
(4)加強和完善品種查詢系統(tǒng)和“兩證”查詢系統(tǒng),及時更新信息,便于基層在辦理品種備案登記時查詢、核實,確保農戶用上放心種子,促進農業(yè)增效,農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