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長宏
河南省新鄉(xiāng)市中醫(yī)院,河南 新鄉(xiāng) 453003
痤瘡是一種以顏面、胸、背等處生丘疹如刺,可擠出白色碎米樣粉汁為主要表現(xiàn)的皮膚病,現(xiàn)代醫(yī)學認為本病是好發(fā)于青春期男女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癥,青春期后可逐漸痊愈。本病屬于損容性皮膚病,雖不影響健康,往往給患者帶來一定的心理負擔,部分患者病情較重,易遺留凹陷性瘢痕,嚴重影響其正常的生活、學習和交際。筆者自1993年3月至2011年9月,以仙方活命飲加減內(nèi)服治療痤瘡,取得滿意療效,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病例116例,其中男72例,女44例;年齡14歲~31歲;病程3個月~17年,臨床病情輕重分級:參考Pillsbury瘡分級法,將病情分為Ⅰ~Ⅳ度。
1.2 診斷標準 西醫(yī)診斷標準:參照趙辨主編《臨床皮膚病學》[1]制訂。青春期開始發(fā)病,好發(fā)于面部、上胸及背部皮脂腺發(fā)達部位,對稱分布。皮損為毛囊性丘疹、膿皰、結節(jié)、囊腫、黑頭粉刺和疤痕。
1.3 納入標準
符合上述西醫(yī)診斷標準及Ⅰ~Ⅳ度病情輕重分級標準。年齡14~31歲。觀察前7天內(nèi)停服上述疾病為主要適應癥的中西藥物及停止采用針對上述病癥的其他治療方法。未服過避孕藥及其他影響內(nèi)分泌及免疫的藥物??陬^知情同意。
1.4 排除標準
除外合并心血管、肝、腎等疾病、精神病患者及妊娠哺乳期婦女。
1.5 療效標準
參照《中藥新藥治療痤瘡 (粉刺)的臨床研究指導原則》[2]制訂:治療結束時計數(shù)各種皮損數(shù),與治療開始時進行比較,并計算改善程度。皮損改善程度=(治療前皮損數(shù)-治療后皮損數(shù))/治療前皮損數(shù)×100%。臨床痊愈為皮損消退>90%,或完全消失,患者滿意;顯效:皮損消退60%~90%,患者較滿意;有效為皮損消退20% ~59%,患者不太滿意;無效為皮損消退<20%,或增多,患者不滿意。有效率按基本痊愈加顯效計。
2.1 基本藥物組成 以仙方活命飲加減。處方:當歸10g、乳香6g、沒藥6g、白芷10g、穿山甲6g、皂角刺10g、甘草6g、金銀花 30g、赤芍 10g、天花粉 10g、陳皮 6g、防風10g、浙貝母6g、黃柏10g、大黃6g、黃連10g、連翹10g、壁虎10g。濕熱重者加茵陳、梔子;陰虛者加旱蓮草、女貞子;月經(jīng)前后加重者加香附、益母草;結節(jié)明顯者加蜈蚣、生牡蠣。
2.2 治療方法 上方藥物各適量,常規(guī)水煎200ml,早晚分服;急性發(fā)作期可以外用本院制劑消腫止痛膏,3周為一療程。
治愈49例 (42.24%),好轉64例 (55.17%),未愈3例 (2.59%)總有效率97.41%。
痤瘡,中醫(yī)稱之為肺風粉刺,七版《中醫(yī)外科學》將其分為肺經(jīng)風熱、腸胃濕熱、痰濕瘀滯3型[3]。筆者從事臨床多年,發(fā)現(xiàn)青春期男女多素體陽熱偏盛,兼之喜食肥甘厚味,致令脾失健運,濕熱內(nèi)生,熏蒸顏面,發(fā)為粉刺、炎性丘疹,日久濕熱與瘀痰膠結不去,凝滯肌膚而成囊腫、結節(jié),故治宜以祛濕、清熱、祛痰、化瘀為法。仙方活命飲首載于《醫(yī)宗金鑒·外科心法要訣》,被列為主治腫瘍第一方,并有外科首方之美譽,兼具清熱解毒、活血通絡、消腫散結諸功效,主治瘡瘍腫毒初期而屬陽證者。筆者以仙方活命飲為主方,取其金銀花味甘性寒,最善清熱解毒療瘡,故重用為君藥;當歸、赤芍養(yǎng)血活血,乳香、沒藥消腫止痛,陳皮行氣祛痰共為臣藥,以行氣活血通絡,消腫止痛;由于濕熱毒邪多羈留于肌膚腠理之間,故用白芷,防風以辛散驅(qū)風、通滯散結,使熱毒外透;浙貝母排膿散結、天花粉養(yǎng)陰清熱,合則清熱化痰散結,可使痤瘡未成即消;穿山甲、皂角刺潰堅透膿,通行經(jīng)絡,使膿成即潰;黃柏、黃連、大黃共奏清熱解毒燥濕之功,壁虎活血通絡,更兼壁虎血肉有情之品,生肌斂口,療效獨特,瘡家之圣藥連翹既可清心瀉火,又可解毒以消癰散結。甘草調(diào)和諸藥,使諸藥直達病所;諸藥合用則行氣活血、軟堅透膿、驅(qū)風散毒。如此則瘀結消散、血流暢通、通則不痛。腫消、瘀祛、絡通、瘤散,療效獨特。
[1]趙辨.臨床皮膚病學[M].3版.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936-938.
[2]鄭筱萸.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S].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02:298.
[3]李曰慶.中醫(yī)外科學[M].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02:207-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