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淑華 王月梅 高明玲
急性腦梗死是丘腦供血障礙使腦組織缺血、缺氧而引起的腦軟化,病情較重,積極配合治療,做好基礎護理,防止進一步梗死、預防并發(fā)癥具有重要作用,通過2008年1月至2011年11月100例腦梗死患者病情觀察、預防并發(fā)癥、肢體功能鍛煉、語言訓練、出院及飲食護理,提高患者生活質量,促進康復具有重要意義。
本組100例均為住院患者,其中男54例,女46例;年齡35~80歲,平均68歲;入院時意識障礙6例,一側肢體偏癱76例,失語18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經CT掃描證實有不同部位梗死灶,符合急性腦梗死診斷標準。
2.1 嚴密觀察病情變化 密切觀察患者生命體征、神志、瞳孔的變化[1],如患者一側瞳孔散大或伴有劇烈頭痛、嘔吐時,應考慮腦疝的發(fā)生[2],立即24 h監(jiān)測心電、血壓、血氧。神志清醒者突然言語不清、嗜睡且反應遲鈍,應考慮有新的梗死,做好應急措施。
2.2 預防并發(fā)癥護理
2.2.1 預防肺部感染 急性腦梗死大多是老年人,因呼吸道功能減弱,昏迷者呼吸道分泌物增多,肺部易發(fā)生感染,應及時吸痰,清醒者痰液粘稠給霧化吸入,間斷氧氣吸入[3]。
2.2.2 預防泌尿系感染 對于尿潴留或尿失禁的患者行留置導尿,導尿期間進行膀胱沖洗。每日更換引流袋及會陰護理,按時留尿送檢。
2.2.3 預防便秘發(fā)生 讓患者養(yǎng)成定時排便,床上排便,按摩下腹部,促進腸蠕動。多食蔬菜、水果等。對便秘者給予緩瀉藥,必要時灌腸。
2.2.4 預防褥瘡發(fā)生 加強皮膚護理,保持床鋪清潔、干燥、平整、無渣屑;定時翻身,使用氣墊床、氣圈。對昏迷、病情危重及肥胖患者,身體受壓部位可放置水囊,溫水擦洗身體,保持皮膚干凈。
2.3 肢體和語言功能鍛煉 本組有76例發(fā)生偏癱,失語或語言不清18例?;颊呱w征穩(wěn)定、神經系統(tǒng)癥狀不再惡化48 h后康復訓練。語言障礙者聽錄音,反復訓練到說繞口令;預防肢體功能障礙的發(fā)生:做肢體被動運動和按摩,防止肌肉萎縮和關節(jié)攣縮并將肢體保持功能位置[4],練習翻身。隨病情坐穩(wěn)后進行站立、行走、平衡訓練[5]。
2.4 飲食及出院指導 動脈粥樣硬化是引起腦梗死根本原因,勸患者戒煙酒。保證足夠熱量,攝取高蛋白、高能量、高維生素食物,低鹽、低脂肪、低膽固醇飲食,多食蔬菜、水果、植物油等,避免暴飲暴食。適當體力勞動,保持良好情緒。按時用藥,堅持功能鍛煉。
通過患者出院隨訪表明,有74例生活自理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有15例患者生活完全自理,能繼續(xù)工作,有3例出現(xiàn)會厭麻痹,吞咽功能暫時性喪失者吞咽功能已完全恢復。
4.1 保持平和,穩(wěn)定心態(tài)是患者康復關鍵 患者心理復雜,悲觀失望、精神抑郁、情緒消沉,急躁不配合治療,建好護患關系,在生活上給予幫助,解釋疑問,使患者身心處于接受康復最佳狀態(tài),能正確對待自己疾病,樹立信心,配合治療,加強功能鍛煉,爭取早日康復。
4.2 提高生活質量是患者生存重要保證 因較高的發(fā)病率和致殘率,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且發(fā)生肢體偏癱人較多,早期通過運動,使大腦皮質傳遞神經沖動,興奮病變大腦,促進肢體主動運動出現(xiàn),防止肌肉萎縮、關節(jié)攣縮?;颊咄ㄟ^翻身、坐位、立位、步行訓練,經傳入、傳出沖動反復刺激,在病灶周圍形成新通路,從而建立肢體中樞運動模式,為整體功能恢復創(chuàng)造條件。
4.3 加強臨床護理工作,減少并發(fā)癥對患者的康復有促進作用。腦梗死多伴多種疾病,同時器官功能減退,免疫防御、抗病能力下降。因此認真觀察病情,制定護理計劃,解決出現(xiàn)的問題。這在很大程度上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從而降低死亡率和致殘率。
護理工作對于急性腦梗死患者的康復至關重要,通過對患者實施有效護理,使患者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建立良好醫(yī)患關系,積極配合治療。同時根據(jù)患者病情變化,不斷改善護理工作,使患者康復達到滿意效果,降低腦梗死致殘率和復發(fā)率,提高患者生存質量。
[1]姚景鵬.內科護理學.2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1:506.
[2]李清美,譚蘭,韓仲巖.腦血管病治療學.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1:435.
[3]趙巖,吳坤艷.大面積腦梗死患者的護理.臨床護理雜志,2005,4(3):9.
[4]任萍,張振美,侯亞麗.人文關懷在出血性腦梗死患者護理中的應用.齊魯護理雜志,2005,11(9):1421-1422.
[5]王平俠.早期肢體功能訓練在腦梗死患者護理中的應用.臨床實踐雜志,2006,15(9):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