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衛(wèi)平
一般地說,延安整風運動的開展以1942年 4月3日中共中央宣傳部發(fā)出關于討論毛澤東整頓三風報告的決定 (以下簡稱“四三決定”)為標志,這場運動也因毛澤東提出整頓學風、黨風和文風而得名。然而,就它的起因、發(fā)展過程以及發(fā)生的作用而言,延安整風運動的意義又并非單純反對主觀主義、宗派主義、教條主義所能代表。筆者認為,將延安整風運動前前后后聯(lián)系起來看,它不只是一次黨內教育活動,更是一個從20世紀30年代后半期一直延續(xù)到40年代前半期黨的思想建設的過程性事件。毛澤東曾說:“一定要整頓三風,來一個徹底的思想轉變。這個轉變已經準備很久了,從遵義會議以來就在準備?!雹佟督h以來重要文獻選編》第19冊,中央文獻出版社,2011年,第233頁。因此,將延安整風運動視為黨的歷史實踐中思想革命的一個重大事件來認識更為深刻。
關于延安整風運動,中共黨史學界有很系統(tǒng)的研究,成果頗豐。諸多研究中,對延安整風運動發(fā)生的背景闡述十分詳細和清晰,筆者完全贊同,這里不再贅述。從延安整風運動發(fā)生的背景可以發(fā)現(xiàn)一個重要的歷史線索,即它是黨中央到延安后開展思想建設的延續(xù)性結果,此前開展的學習運動是整風運動的先導。
延安整風運動開展雖然有標志性的文獻,但它究竟從什么時候開始也有不同的說法。例如楊尚昆就不是以中共中央宣傳部的“四三決定”作為標志,他在回憶錄中說: “1941年5月,毛主席向在延安的高級干部作了《改造我們的學習》的報告,這是延安整風運動的開端”。②《楊尚昆回憶錄》,中央文獻出版社,2001年,第208頁。這樣的看法并非沒有道理,因為1942年正式開展的整風運動基本精神確實與毛澤東的這個報告有關,當時黨中央在部署開展整風運動的文獻中,多次提到毛澤東的這個報告。這里不擬討論“開端”的問題,楊尚昆的看法為我們提供了研究延安整風運動緣起的重要啟示。
延安整風運動正式開展之前,黨內已經在開展一場學習運動。這場學習運動緣起于毛澤東在1938年10月中共六屆六中全會上向全黨發(fā)出的學習號召。他強調:“指導一個偉大的革命運動的政黨,如果沒有革命理論,沒有歷史知識,沒有對于實際運動的深刻的了解,要取得勝利是不可能的”。他指出“普遍地深入地研究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的任務,對于我們,是一個亟待解決并須著重地致力才能解決的大問題。我希望從我們這次中央全會之后,來一個全黨的學習競賽”。③《毛澤東選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533頁。黨中央很快落實毛澤東的講話精神,學習運動首先從延安在職干部開始。
1938年11月,中共中央決定成立干部教育部,延安在職干部教育活動拉開帷幕。1939年5月20日,毛澤東于延安在職干部教育動員大會上發(fā)表講話,著眼“建設大黨”的要求,就學習運動作了詳細的闡述。1940年1月3日和20日,中共中央書記處先后發(fā)出《關于干部學習的指示》《關于在職干部教育的指示》;10月20日,中共中央宣傳部作出《關于提高延安在職干部教育質量的決定》。1941年5月19日,毛澤東在延安干部會上作報告,首先提出了反對主觀主義的問題,并建議“系統(tǒng)地周密地研究周圍環(huán)境”, “全黨推行調查研究的計劃”,“轉變黨的作風”、對近百年的中國史進行綜合研究、加強在職干部教育等具體建議。7月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通過《關于增強黨性的決定》;8月1日,毛澤東起草了《中共中央關于調查研究的決定》;9月26日,中央書記處決定在延安及外地各重要地點成立高級學習組,側重研究黨的歷史;11月6日,毛澤東在陜甘寧邊區(qū)參議會上發(fā)表演說,提出了反對宗派主義的問題。1942年2月1日,毛澤東作《整頓黨的作風》報告,提出“反對主觀主義以整頓學風,反對宗派主義以整頓黨風,反對黨八股以整頓文風”的任務,引出了整風運動的主題,標志著學習運動向整風運動的轉變。
1942年3月31日,毛澤東參加《解放日報》改版座談會,在講話中說:“我們提出了整頓三風。但要達此目的,非有集體的行動,整齊的步調,不能成功?!雹佟督h以來重要文獻選編》第19冊,第181頁。于是就有了“四三文件”的誕生。整頓三風先是在延安范圍開展,從4月到6月短短3個月內,延安參加的人數(shù)達10098人。②《建黨以來重要文獻選編》第19冊,第330頁。6月8日,中央發(fā)出指示,將整風運動從延安推向全黨。③《建黨以來重要文獻選編》第19冊,第326頁。1943年4月3日,中共中央發(fā)出《關于繼續(xù)開展整風運動的決定》,規(guī)定再用一年的時間全黨開展整風運動,并要求各地“靈活地運用延安經驗,著重于自己創(chuàng)造新的經驗”④《建黨以來重要文獻選編》第20冊,第278頁。。由上可見,從事件的過程看,延安整風運動絕不是一個單獨孤立的活動,它延續(xù)了從1938年底開始的黨內學習運動,毛澤東整頓三風的動議就是產生于延安在職干部教育活動的推進過程之中。從發(fā)展過程看,先是一般在職干部學習活動,然后是黨的高級干部學習研究黨史,再后是延安地區(qū)干部整風,最后發(fā)展為全黨整風??梢哉f,延安整風運動是學習運動的延伸,是將學習運動轉換成為黨的建設方式的一個創(chuàng)舉。自1921年以來,雖然在繁忙的實踐中黨始終重視加強自身建設,但像延安整風運動形式的思想革命還沒有過。以后的實踐表明,延安整風運動總結的黨的建設經驗一直沿用到今天,其科學性的價值得到事實的檢驗。
從1938年底開展黨內學習運動到1942年開展整風運動,貫穿的一個核心思想就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這是在遵義會議解決軍事路線上的是非問題之后,進一步解決思想路線是非問題的體現(xiàn)。
與到達延安之前的情況相比,20世紀30年代末的中國共產黨人馬克思主義的知識豐富得多,對國情的了解也深刻得多。但怎樣對待馬克思主義卻還存在著嚴重的認知障礙。盡管革命遭遇曲折的教訓明顯擺在面前,黨的思想路線分辨上的是是非非依然有很多糾結。例如黨內有一批在蘇聯(lián)受過馬列主義知識系統(tǒng)訓練的領導人擁有較大的影響力,黨內對中國“山溝里”有沒有馬克思主義持有懷疑。毛澤東從30年代起反對主觀主義和教條主義,揭示了黨的建設一個根本性的問題,即究竟如何科學地對待馬克思主義。延安整風運動的整個過程實質上就是圍繞這個根本問題開展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延安整風運動揭示的最為深刻的思想命題。
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的歷史上,一些建黨的早期活動家如李大釗、鄧中夏、瞿秋白等就曾意識到,在中國運用馬克思主義必須結合中國的實際。黨成立后的初期革命實踐中,區(qū)分黨的最低綱領和最高綱領、注意分析中國社會各階級、思考無產階級革命領導權問題、確定統(tǒng)一戰(zhàn)線策略等等,都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實踐中的表現(xiàn)。然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意識在很長時間里只是作為一種潛意識存在于少數(shù)領導人的頭腦里,因此行動上沒有進入“自由王國”狀態(tài),事實上的表現(xiàn)就是以書本上的馬克思主義原理規(guī)定中國革命的實踐路徑。黨內最早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上升為一種鮮明意識的是毛澤東。
1927年革命統(tǒng)一戰(zhàn)線破裂后,國民黨當局實行白色恐怖政策,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被迫將革命轉向偏僻農村,開始獨立探索中國革命道路的實踐。正是在這個實踐探索中,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意識在毛澤東頭腦中逐漸萌發(fā)。按照周恩來的說法,毛澤東探索中國革命道路的思想大約形成于1930年。⑤《周恩來選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0年,第179頁。從標志性的文獻看是《反對本本主義》一文。毛澤東在該文中指出:在中國搞馬克思主義不能“專門從書本上討生活”,正確的路線政策策略“決不是少數(shù)人坐在房子里能夠產生的,它是要在群眾的斗爭過程中才能產生的”,因此,“馬克思主義的‘本本’是要學習的,但是必須同我國的實際情況相結合”。可以說這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早思想表達。這個思想明確的表述是在1938年10月黨的六屆六中全會。毛澤東在會上指出:“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偉大力量,就在于它是和各個國家具體的革命實踐相聯(lián)系的”,“使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具體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現(xiàn)中帶著必須有的中國的特性,即是說,按照中國的特點去應用它,成為全黨亟待了解并亟須解決的問題”。①《毛澤東選集》第2卷,第534頁。1939年10月,毛澤東為延安出版的《共產黨人》雜志寫發(fā)刊詞,“根據(jù)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和中國革命的實踐之統(tǒng)一的理解”,對黨創(chuàng)建以來的歷史進程、黨的建設基本問題以及經驗進行闡述和總結。1941年5月,毛澤東在報告中明確指出:“中國共產黨的二十年,就是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普遍真理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日益結合的二十年?!雹凇睹珴蓶|選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795頁。這些論述表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意識在毛澤東個人頭腦中已經十分鮮明地樹立起來。
然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如果不由毛澤東的個人意識轉化為黨的集體意識,就難以成為全黨的行動。對于毛澤東來說,怎樣使他的這一個人意識成為黨的集體意識,需要借助于有效的形式。最簡捷的形式是通過文件的政治傳播方式,向全黨傳遞意識導向的信息,以統(tǒng)一全黨的思想。這種方式并非不能達到目的,事實上也經常為黨所采用。但遵義會議后黨內思想斗爭的發(fā)展表明,這樣的文件即使能夠產生,也不可能有效解決分歧,形成全黨共識。換句話說,用文件的政治傳播方式做不到使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由毛澤東的個人意識轉化為黨的集體意識。這從一定角度看也說明了當時樹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意識的難度。楊尚昆認為,假如沒有延安整風運動,“全黨思想統(tǒng)一不了”③《楊尚昆回憶錄》,第215頁。。延安整風運動的價值體現(xiàn)在找到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從毛澤東個人意識向全黨集體意識轉化的一種有效形式。
在延安整風運動過程中,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概念得到大力宣傳。毛澤東指出:“能使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教員,才算好教員?!雹堋督h以來重要文獻選編》第18冊,中央文獻出版社,2011年,第593頁。周恩來提出動員黨內外干部討論“尤其是要注意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具體問題”⑤《建黨以來重要文獻選編》第20冊,第339頁。。1944年7月董必武撰文指出:“須知黨在二十三年來的成就,正是因為馬列主義中國化有了逐漸的進步之結果,特別在毛澤東同志領導下,馬列主義的中國化更為顯著。”⑥《建黨以來重要文獻選編》第21冊,中央文獻出版社,2011年,第406頁。劉少奇在中共七大會議上對毛澤東思想的詳細闡述,代表了建黨以來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深刻的認識。他指出:“毛澤東思想,就是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與中國革命的實踐之統(tǒng)一的思想,就是中國的共產主義,中國的馬克思主義”,“不是別人,正是我們的毛澤東同志,出色地成功地進行了這件特殊困難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事業(yè)”,“這必須有高度的科學精神與高度的革命精神相結合”。⑦《劉少奇選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333、336頁。這些闡釋反復向全黨散播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思想,當時一些黨內領導人在談體會時都深切感受到,延安整風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集體意識的形成。1942年任弼時在筆記中談自己參加整風運動體會時說:“過去的二十一年,雖然是馬列主義的普遍真理與中國革命實踐日益互相結合的過程,但是真正自覺的認識普遍真理與革命實踐要密切結合的重要性,還是最近幾年才開始?!雹唷督h以來重要文獻選編》第19冊,第642—643頁。1943年3月27日,張聞天在寫給中央的報告中說:“我們在很久的時期內,簡直像一個天真爛漫的小孩子一樣,受了這許多痛苦,還不知道這釘子從何而來。只有經過許多犧牲與損失之后,經過毛澤東同志許多次的指出以后,我們才開始覺悟到”,“于是去年毛澤東同志反對主觀主義、教條主義的號召,才得到全黨有力的相應”。①《建黨以來重要文獻選編》第20冊,第193—194頁。任弼時、張聞天都是老黨員,又是經過長期革命實踐錘煉的資深中央領導人,他們這樣的體會很能夠說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從毛澤東的個人意識轉變?yōu)槿h意識,是延安整風運動的一大收獲。
毛澤東在1939年10月發(fā)表的《〈共產黨人〉發(fā)刊詞》中,曾將1927年以前的歷史階段稱為“黨的幼年時期”,并以土地革命戰(zhàn)爭階段和剛進行三年抗日戰(zhàn)爭階段的經驗積累來揭示黨的成長過程。20世紀40年代的中國共產黨處在什么樣的歷史方位?延安整風文獻資料提供了幾個基本判斷:第一是已經成為一個“大黨”;“它是經過長期鍛煉的,有了豐富的斗爭經驗,成為領導全國革命的政黨”。②《建黨以來重要文獻選編》第18冊,第806頁。第二是“準備勝利的黨”,抗日戰(zhàn)爭的勝利曙光已經展現(xiàn),要為實現(xiàn)全國執(zhí)政做好準備。第三是完全自主的政黨,具有獨立解決中國革命問題的能力。這表明,它已經不是一個年輕的黨,走向政治成熟是必然要求。
樹立核心權威是一個政黨政治成熟的標志之一。中共七大之前的六屆黨的中央領導機構,陳獨秀擔任了五屆總書記,但由于各種原因,并沒有形成具有權威的領導核心。1927年中共五大以后,黨中央最高領導人幾經變換,也沒有形成核心權威。從這個角度看,1935年1月遵義會議意味著黨進入領袖選擇的過程。從這次會議作出的機構調整和高層領導人改換,以及共產國際方面有關中共領導人的建議,都可以說明黨中央核心權威的形成需要選擇一個領袖。黨史著作一般都以遵義會議作為毛澤東在全黨領導地位形成的標志。值得指出的是,“領導”與“領袖”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毛澤東作為核心權威的領袖地位在遵義會議上并沒有樹立。事實表明,遵義會議后,毛澤東的權威曾受到多次挑戰(zhàn)。1937年3月,劉少奇在寫給張聞天的一封信中說:“我們還沒有中國的斯大林,任何人想作斯大林,結果都畫虎不成?!雹邸吨泄仓醒胛募x集》第11冊,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89年,第817頁。劉少奇這個話顯然是針對王明爭當領袖而講的,但也可以說明,遵義會議后黨內對于領袖選擇的問題沒有解決。
遵義會議后,陳云、任弼時、劉亞樓、王稼祥、周恩來等領導人先后前往莫斯科,向共產國際匯報情況,爭取到了共產國際對中共選擇毛澤東作為領袖的支持。1938年8月初,從莫斯科回到延安的王稼祥傳達了共產國際執(zhí)行委員會總書記季米特洛夫的指示:“您應當告訴大家,必須支持毛澤東為中國共產黨的領袖。他是在實際斗爭中鍛煉出來的領袖。王明等人,就不要再爭了!”當時,共產國際已經作出決定,不再干預各國共產黨的事務,對中共領袖選擇發(fā)出的指示只是一個建議而已,并無強制性作用。俄羅斯檔案資料表明,共產國際雖然對曾經信任和青睞的王明感到失望,但轉為支持毛澤東并非表明對其思想路線的認同。1944年周恩來在延安做報告說:“一九四○年我到共產國際去,共產國際的領導同志都還擔心我們離開工人階級太遠了。我說我們在農村里經過長期斗爭的鍛煉,有毛澤東同志的領導,完全可以無產階級化。共產國際的一些同志聽了之后大嘩,不以為然?!雹堋吨芏鱽磉x集》上卷,第178—179頁??梢?,共產國際盡管認同以毛澤東為領袖,但對中國革命仍保留著一貫的偏見。
張聞天在遵義會議的報告中,使用的是“中央主要領導者毛澤東同志”的提法。延安的報紙雜志上以“領袖”稱呼毛澤東是在1940年以后。查閱資料發(fā)現(xiàn),首先稱毛澤東為領袖的是王明。該年5月3日,王明在延安“澤東青年干部學校”作了《學習毛澤東》的講演,其中說到毛澤東是“公認的領袖”⑤王明:《學習毛澤東》, 《新中華報》1940年5月7日。,但在前面加了“在黨的工作中”的限制詞。1941年4月,《解放》周刊的一篇署名文章中指出:“說到創(chuàng)造性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問題上的發(fā)展,最主要最典型的代表,應指出的是我們黨的領袖毛澤東同志。”①張如心:《在毛澤東旗幟下》,《解放周刊》第127期。1942年7月1日,朱德在《解放日報》上撰寫的紀念文章中說:“我們黨已經有了自己的最英明的領袖毛澤東”。1943年11月,鄧小平在北方局黨校整風動員會上的講話指出:“現(xiàn)在我們有了這樣好的黨中央,有了這樣英明的領袖毛澤東同志,這對于我們黨是太重要了?!雹凇多囆∑轿倪x》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88頁。如果說遵義會議確立了毛澤東在全黨的領導地位的話,那么,進入40年代后毛澤東的全黨領袖地位開始得到認同。
延安整風運動在黨的領袖選擇中有著重要的意義。毫無疑問,毛澤東在黨的領袖選擇中脫穎而出,是建立在對中國革命實踐具體經驗基礎上的歷史選擇。20世紀20年代末30年代前期,黨領導革命經歷了大起大落的波折,遭遇了巨大的失敗,為兩條不同思想路線和革命路徑的比較提供了充分的事實依據(jù)。在血的慘痛代價下,失敗與成功兩種結果的鮮明對照,使“左”傾教條主義指導的錯誤印證了毛澤東堅持農村革命根據(jù)地道路的正確。然而,毛澤東領袖地位的認同絕不是“成者為王敗者為寇”的結果。成敗可以論英雄,但只是建立在成敗基礎上的領袖地位絕不可能牢固。黨對毛澤東的領袖認同是與思想認同緊密相連的,延安整風運動正是這樣一個領袖認同與思想認同相統(tǒng)一的過程。20世紀40年代初,在以“領袖”稱呼毛澤東的同時,“毛澤東思想”、“毛澤東道路”、 “毛澤東旗幟”等概念也同時開始出現(xiàn)。一旦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與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的道理成為全黨的共識,對毛澤東思想的認同也就水到渠成。1945年5月在中共七大上,劉少奇代表黨中央作修改黨章的報告,對毛澤東思想作了精辟概括,指出:“在中國共產黨產生以來,產生了、發(fā)展了我們這個民族的特出的、完整的關于中國人民革命建國的正確理論”,“這個理論,就是毛澤東思想”,毛澤東思想“乃是發(fā)展著與完善著的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③《劉少奇選集》上卷,第333、335頁。中共七大黨章以“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與中國革命具體實踐之統(tǒng)一”的科學定義確立了毛澤東思想的指導地位。這是黨的建設的一個重大收獲,延安整風運動體現(xiàn)的對毛澤東領袖認同和對毛澤東思想認同相統(tǒng)一,標志著黨實現(xiàn)了馬克思主義中國歷程的第一次飛躍。
延安整風運動在黨的建設史上留下了濃重的一筆。毛澤東當年評價它是“是做一件建設黨的事”。延安出版的解放日報社論稱:整頓三風是“我黨思想上的革命”④《建黨以來重要文獻選編》第19冊,第232、208頁。。這場全黨范圍的馬克思主義思想教育運動解決了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就是以什么樣的態(tài)度對待黨的建設。延安整風運動是研究黨的建設科學化很好的經驗性素材。
第一,延安整風運動的建黨經驗突出表現(xiàn)在對黨的建設規(guī)律的把握上。實踐產生經驗,經驗顯示規(guī)律??偨Y革命實踐經驗貫穿于延安整風運動全過程,整頓三風的主題思想是從總結革命實踐經驗基礎上提出來的,毛澤東強調反對主觀主義、宗派主義、黨八股針對的是黨20多年歷史實踐中發(fā)生的問題,全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意識形成于革命實踐的經驗概括。這樣的經驗總結不僅表明黨對中國革命規(guī)律的深刻把握,也意味著對黨的建設規(guī)律把握的提升。從黨的建設規(guī)律把握看,最為重要的是對黨的指導思想科學化的認識獲得了從“必然王國”到“自由王國”的飛躍。如果說建黨時期馬克思主義被作為旗幟樹立起來,更主要的是一種救國新思想新方案的“拿來主義”式搬用的話,那么,通過延安整風運動,中國革命實踐已經使馬克思主義成為真正意義上科學化建黨的思想武裝。與建黨時期局限于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階級斗爭、剩余價值等基本原理的傳播介紹不同,延安整風運動對馬克思主義的認知更側重它的科學價值。黨的領導人強調:“馬列主義是人類有史以來最高發(fā)展了的科學” (張聞天);①《建黨以來重要文獻選編》第18冊,第201頁?!榜R列主義乃是一切科學的最高成果,它的世界觀,它的方法,當然也適用于一切科學。掌握了它,可以使一切科學得到新的發(fā)展”(朱德);②《建黨以來重要文獻選編》第18冊,第536頁。指出:“馬克思列寧主義是從客觀實際產生出來又在客觀實際中獲得了證明的最正確最科學最革命的真理”(毛澤東)。③《毛澤東選集》第3卷,第817頁。這些從科學價值意義上定位的馬克思主義認知顯然超越了建黨時期的水平,是對黨的建設規(guī)律把握的提升。
第二,創(chuàng)造性思維使科學精神植入黨的建設之中。毛澤東是最早將黨的建設與科學化聯(lián)系起來認識的中共領導人。1929年12月他就在起草的黨內決議中提出“使黨員的思想和黨內的生活都政治化,科學化”。1930年他又倡導“共產黨人從斗爭中創(chuàng)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線”。④《毛澤東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92、116頁。從毛澤東當時提出問題的角度看,針對的就是黨內離不開馬列“本本”的教條現(xiàn)象,他認為,這是不思進取、缺乏創(chuàng)新的保守主義。毛澤東正是秉持這樣的觀念,在探索中國革命道路的實踐中將創(chuàng)造性思維與黨的建設實踐相結合,突出科學化的精神。1942年3月30日,毛澤東在中央學習組作《如何研究中共黨史》的講話中說:“我們要把馬、恩、列、斯的方法用到中國來,在中國創(chuàng)造出一些新的東西。”⑤《建黨以來重要文獻選編》第19冊,第180頁。延安整風運動本身就是創(chuàng)造性思維運用于黨的建設的成功實踐。“這一運動表現(xiàn)了中國共產黨人在思想上的創(chuàng)造才能”⑥《建黨以來重要文獻選編》第20冊,第319頁。,它使黨的建設納入科學化的軌道,科學精神成為黨的建設健康發(fā)展的保障。正因為如此,鄧小平指出:“這次整風在黨的歷史上是空前的,不僅對于我們中國黨的建設有其偉大的意義,就是對于世界各國黨也是很重要的貢獻?!雹摺多囆∑轿倪x》第1卷,第86頁。
第三,將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融為一體,使黨的建設具有的工程意義得到充分體現(xiàn)。政黨發(fā)展總是與自身建設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一部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就是一部黨的建設史。然而,在革命年代的殘酷環(huán)境下,黨的建設受到很大的限制。1939年毛澤東將黨的建設作為偉大的工程提出來,第一次形成系統(tǒng)性和全面性的建設思路。從黨的建設樹立科學化價值取向看,延安整風運動的重要意義表現(xiàn)在形成了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基本格局。這三大建設將黨思想武裝的科學性、組織發(fā)展的科學性、工作態(tài)度的科學性統(tǒng)一起來,極大地豐富和發(fā)展了馬克思主義黨建思想。毫無疑問,延安整風運動解決了黨的歷史實踐中思想路線是是非非的問題,但它的影響和作用是全方位的?!敖涍^整風階段,我們黨在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形成了高度的統(tǒng)一,形成了堅強的團結,形成了集中統(tǒng)一的黨中央的領導?!雹唷多囆∑轿倪x》第1卷,第207—208頁。通過延安整風運動,黨在思想建設中樹立了一切從實際出發(fā)的實事求是思想路線;在組織建設上,提出了“黨的支部應該成為領導群眾斗爭的核心”、 “黨員的質量重于數(shù)量”、大力培養(yǎng)忠實于無產階級事業(yè)忠實于黨的干部等重要思想,在黨支部的地位作用、組織原則、領導機構、基本任務、中央與地方黨部的關系等方面形成完整的理論;在作風建設上,提煉出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和人民群眾緊密地聯(lián)系在一起以及批評與自我批評三大優(yōu)良作風。“我們黨很完整的作風,經過延安整風已經建立起來了”⑨《鄧小平年譜 (1975—1997)》(上),中央文獻出版社,2004年,第160頁。。從這個意義上說,延安整風運動創(chuàng)造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三位一體”布局,以緊密聯(lián)系的內在邏輯關系使黨的建設工程特征得到充分顯示,留下了黨的建設科學化實踐的歷史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