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民族大學美術學院 于宏
“框”在英文中是“frame”,本意指畫框。畫框把繪畫空間與周圍空間分開,把觀者的注意力集中在框內的空間。邊框越醒目,框內的圖像空間在視覺上越集中。
“框”由傳統(tǒng)美術中用以固定空間的具象畫框演變?yōu)槿缃褚曈X傳媒中擴展空間的視窗,在平面構圖方向和深度上引導著空間結構的變化。本文中的“框”主要指書籍封面中的線框、虛框、實框等視覺元素。在期刊與圖書中,“框”是構圖的需要,是創(chuàng)意定位的需要,也是封面設計中空間感和形式感很強的一種設計元素。而“框”在圖書與期刊中的表現形式與表現意義也根據這兩種載體的不同而有所區(qū)分。
書籍作為文字以及圖片圖形的一個載體需要得體的整體設計。書籍封面中的構成要素不僅包括書名字體、主題圖片,還包含了線條線框、色彩色塊、肌理紋樣等。這些要素根據書籍特定內容的需要進行排列構成,以視覺形式表達設計者的創(chuàng)意和構思。這里我們主要以期刊封面與圖書封面設計中的“框”進行比較分析。
由于期刊出版物的連續(xù)性,期刊封面的設計語言和表現形式更加注重個性特色,期刊封面設計也較圖書更加重視其品牌的定位設計。在當下競爭激烈的期刊市場,期刊的品牌價值是其在同類期刊競爭中取勝的關鍵要素。在這樣的市場環(huán)境下,設計者需要關注期刊封面當中的每個組成部分,從中突出元素的主要特色來區(qū)別期刊之間的不同理念?!翱颉弊鳛楠毦咛厣囊曈X元素能夠集中讀者視線,形成比較直接的視覺感受。在封面設計中恰當運用“框”這種視覺元素,能夠使期刊產生一種“封面效應”,打造期刊品牌。
如《國家地理》、《時代》周刊分別以黃色和紅色的平直邊框成為世人熟識的標志。那視覺沖擊力極強的經典邊框簡單明了,寬窄適度,理性與親和力并存?!稌r代》周刊自1927年起加上了標志性的紅色邊框,這與人物照片共同形成了它重要的封面品牌標志。這個邊框是由具有明確性、簡潔性和銳利性特征的平直實線構成的。這條粗細均勻、恰到好處的紅色平直實線邊框使期刊的封面有了豐富的層次感和立體感,在期刊的周圍產生一種巨大的空間張力?!稌r代》周刊中的邊框,四邊直而堅硬的線條同時代表了一種力量,與人們對平衡的喜愛、對穩(wěn)重的感覺以及對構圖基本原理的了解相契合。醒目的邊框遠看像是一個窗口,將期刊封面的精彩內容匯攏在這個邊框窗口內,仿佛引導讀者打開這個窗口,去開啟期刊內部之豐富的大千世界,富有暗示性和隱喻性,又有抒情意味。
圖書封面中的邊框形式相較于期刊中的要更多樣,這是由圖書的設計特點決定的。圖書出版一般不具備期刊出版的連續(xù)性,有效銷售時間比較長,往往具有多次重印甚至再版的機會。相對來說,圖書個體更加獨立,更需要能夠表達書卷氣和文化感。
圖書中的“框”在構圖中不僅僅是為了達到視覺侵略的目的,有時是為了與其他設計元素形成一種古典式的對稱集中構圖形式。《書林新話》是曹聚仁半個多世紀前讀書生活的經歷和經驗之談。這些漫話閑語今日看來依然啟人感悟、思索。三聯書店的范用先生為本書做封面設計,一燈紅燭,兵書寶劍,隱約著一雙酒盞,配一行“檢書燒燭短,看劍引 長”,分明花箋圖案,惹人浮想。淺色調子配以大量留白,極簡極雅。封面邊緣壓一個細細的單色平直線框,古典雅致。封面當中的元素(字體、插畫等)均以手繪曲線為主,以平直細線的邊框平衡版面。短而富有變化的曲線與連續(xù)平直的線框內外呼應,在對比中達到視覺的協(xié)調統(tǒng)一,整本書給人以素雅的審美感受。
康定斯基認為“線”具有“引人注目性”,他在《論藝術的精神》中說:“在將直線向偏離中心的位置任意徐徐移動時,冰冷的抒情就慢慢變?yōu)闇嘏氖闱樵?,并且最終形成一種引人注目的景象。然而抒情性依然占優(yōu)勢——整個直線領域本來就是抒情性的?!笨梢娭本€線框在平面視覺傳媒中如果運用得當,對于主題的表達可起到關鍵的作用。
期刊中的邊框設計不僅僅是一種獨具特色的視覺化手段,同時也要考慮期刊的風格主題。經過大量的讀者調查驗證,讀者在購買期刊時,75%的決策取決于封面的視覺化傳達形式。因此期刊的封面設計要迎合經濟形態(tài)下的競爭需要,統(tǒng)一期刊封面識別系統(tǒng),塑造自身品牌特色。這也表示期刊封面設計較圖書封面設計更需具備個性鮮明、風格統(tǒng)一的視覺表達特色。
作為美國影響最大的新聞周刊,《時代》周刊首開期刊報道時事的先河,以敘述體進行解釋性報道,以獨到深刻的睿智思辨剖析世界局勢,報道鮮為人知的幕后故事。《時代》周刊以其信息的權威性、新聞的國際化打破了美國新聞窒息靈性的框框,為人們了解世界大事打開了一扇窗。“框”在這里既代表窗框,也顯示了新聞周刊對時事的關注和對熱點的聚焦?!稌r代》周刊封面中的紅色邊框代表封面的主要色調。紅色給人以熱情、奔放、革新、向前等心理體驗,又不失穩(wěn)重、大氣、得體,與《時代》的定位極為協(xié)調。紅色平直邊框圈住期刊精心選擇的新聞焦點人物,邊框直線與框內圖片線條相切形成的角度自然形成某種生動的感覺,加上鮮明的色彩對比,構成了有力的畫面力量,與獨具特色的封面人物造型設計相得益彰,成功吸引讀者的第一視覺沖擊和第一閱讀欲望。
圖書相對于期刊在設計中需要表達的知識性、信息性更加集中,主題性更強,品牌營造更具文化積累和市場沖擊力。圖書中的邊框設計因而在視覺表現上更需貼合書籍主題需要,與其他視覺元素共同以藝術形象設計的形式來反映圖書的內容。
《書林新話》是一本“書話”題材的談論書的書,1954年初版。作者以散文創(chuàng)作立足文壇,在書中反對“讀死書”、“死讀書”,推崇顏李學派“學以致用”的讀書態(tài)度,主張疑吉、叛師和獨立思考,一篇篇品藻舊籍的讀書感悟令人深思。這類讀書散記較短小,意深遠,適合配以大氣清雅的封面。封面上傳統(tǒng)寫意的插畫花箋居一角,與細細平直邊框相配,正如裝裱過的中國畫一般,傳統(tǒng)書卷氣質躍然紙上。細線邊框與有一定寬度的邊框比較起來纖弱清秀,更加文雅。此類細線邊框與中國傳統(tǒng)信箋中線的分割構圖類似,與封面中其他設計元素(書名、作者名、插圖等)風格統(tǒng)一,構圖完整?!翱颉痹谶@里既補充了構圖,也是書籍主題的需要。
路易·馬丁認為,畫框可以使“作品在可見空間獲得獨立”。如果將期刊與圖書中的“框”與畫框聯系起來,我們可以發(fā)現,一個合適的“框”形成的邊界可以劃分一個“框”內的世界和“框”外的世界??騼仁蔷裢饣某橄笏囆g世界,框外是紛雜零散的現實世界。阿恩海姆說:“透過這個窗口,觀賞者就看到了另一個世界。”這個窗口,就是區(qū)隔設計與生活的一個界限。
邊框在期刊封面中使用時,可以將框內封面與周圍空間分離開,在眾多期刊陳列中吸引觀者把注意力集中在期刊封面。邊框越醒目,越能引人注目,越能區(qū)隔期刊封面邊框周圍嘈雜的環(huán)境。正如《時代》雜志的紅色品牌字體和邊框作為十分重要的視覺元素可以幫助其建立起個性化的品牌形象,使封面設計不僅具視覺美感,也成為經營哲學和品牌定位的表達符號。“框”在圖書封面中使用時,形式變化更加多樣,不同寬度、不同顏色的線框融合在構圖中可以表現不同書籍的性格和情態(tài)。適合的邊框能夠集中封面構圖中的設計元素,幫助表現圖書的文化內涵主題,展現圖書獨特的文化氣質。
“框”將意義與形式緊密連系在一起,它的外表看似固定,但隨時準備著變化,根據不同形式的書籍主題在封面中做無窮的變化?!翱颉笔撬囆g與現實之間的通道,“框”內作為藝術的界面,遵循的是藝術的基本原理;“框”外作為現實的空間,以客觀的自然規(guī)律反射出框內的藝術情境。可以說,我們被“框”引導進入一種審美狀態(tài),置身于某種審美關系中。
期刊封面中的邊框顯示了期刊的視覺沖擊力與空間結構,圖書封面中的邊框顯示了圖書的文化主題與構圖的需要?!翱颉钡纳衿嬖谟谒梢园褵o序的現實世界,按某種有序的目的,由設計者根據書籍的主題內容并依照人的精神邏輯作一個剪裁。經此裁剪過的一部分“現實世界”,由于“框”的區(qū)隔以及設計者的構建而升華為一個特定的精彩、豐富的精神世界。
[1][俄]康定斯基著,查立譯.《論藝術的精神》[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7年
[2][美]阿恩海姆著,滕守堯譯.《藝術與視知覺》[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
[3]朱光潛.《文藝心理學》[M].上海文藝出版社.1982年
[4]曲亞囡.《中國雜志平面設計風格的研究》.蘇州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