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米
都知道潘石屹有兩個兒子,一個叫潘讓,一個叫潘少,父母都是公眾人物,但這兩個孩子卻鮮少在公眾場合露面,據(jù)說曾有電視臺少兒欄目請他和兒子一起做節(jié)目,編導費盡口舌,也沒有說動潘石屹,“我是我,他是他,別把我們攪合到一塊兒!”聽起來很是鐵面無情,這也是他一貫的態(tài)度:不想讓兒子因為父親的成功就覺得自己也跟著鍍了層金。
作為商人,他無疑是一個與時俱進的商人,但作為父親,他說:我是個不合時宜的父親。近日,潘石屹接受了記者的采訪——
名字里暗含的期許:懂得讓,要得少
我常常感到現(xiàn)在的教育,讓人很緊張,什么“早教成就寶寶優(yōu)質(zhì)未來”,什么“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很小的孩子,就教育他去爭去搶,告訴他這個世界是怎么優(yōu)勝劣汰弱肉強食的,你不爭你不搶你就沒飯吃!我曾經(jīng)在北京動物園里親眼看見,一個父親抱著三四歲的兒子,看著一群老虎正在撲食活雞,對兒子說:看看,雞沒用,只能被吃掉,你將來是要做老虎還是做雞?真難以想象這孩子長大了會是個什么樣的人?太恐怖了!
如果這個世界是這么殘酷的話,那么我們何苦要帶孩子來到這個世界?天天一睜開眼,就想著怎么爭怎么搶,那也太累了。我寧可我的兒子將來不成功不富有,我也不希望他活得這么累,我寧可他厚道一點仁義一點,遠離敵意和爭斗,輕松愉悅地生活。
我的大兒子潘讓在學校里是個公認的厚道孩子,有一次,他和同學玩游戲,把同學的衣服扯了一個小口子,同學要他賠,潘讓覺得很委屈,回來和我說。
可能別的家長也會覺得這要求有點過分,因為只是一個小口子,不注意看根本看不見;再說小孩子玩游戲,扯來扯去是難免的,但我什么也沒說,只是讓他自己處理,后來潘讓把自己的零花錢拿出來給那孩子買了件新衣服,還自我安慰說:賠就賠吧,他那件壞了的衣服正好可以給我穿!
小兒子潘少也有與世無爭的風范。幼兒園里排演童話劇,其他人都爭演主角或者配角。只有他,先讓別人挑,最后只能扮演一棵沒有一句臺詞的樹,戴著面具站在那里動也不能動,他還挺高興。
如果按照許多家長的邏輯,這樣的孩子在學校里一定處處受欺負.事實還恰恰相反,潘讓和潘少的人緣極好,走到哪里都能迅速和身邊的人打成一片,學校里選班長,他倆的得票永遠是最高的。
最有意思的是有一次,潘讓和一個同學不知為什么事情吵了起來,鬧到老師那里,老師沒問事情原委就站到了潘讓一邊,理由是:潘讓這么好脾氣的人都能和你吵起來,說明你太過分了!
也許在別人看來,潘石屹的兒子,那還不是要風得風要雨得雨?但事實上,我一直注意讓他們的生活保持在他們班的一個中等水平,甚至要偏下一點。我覺得現(xiàn)在的孩子得到的不是太少而是太多了,人從儉入奢易,但從奢入儉就特別難,還這么小就擁有很多,如果長大了,自己的能力不能維持這樣的生活水準,就會活得很痛苦。再說人的快樂和物質(zhì)其實也沒什么關(guān)系,我想起我小時候,連個書包都沒有,五分錢的菜都吃不起,但現(xiàn)在回想起來,都是快樂的記憶!
見過潘讓和潘少的人,都說他倆特別懂事、質(zhì)樸,絲毫沒有所謂富家子弟的習氣。像我們家經(jīng)常搞自助餐會,邀請朋友來聚餐,這兩孩子從來都是吃多少取多少,他兩用過的盤子里,永遠都是干干凈凈,不會剩下一點食物。洪晃有一次就說:真想把這兩盤子帶回家給我閨女看看,讓她受受教育!
潘讓是個狂熱的環(huán)保愛好者。他有一個理念就是“物盡其用”,什么東西都是用到不能再用了,才肯扔掉。如果有什么東西還能用,你讓他扔掉,在他看來就是資源浪費,幾乎就像是要割他的肉一樣。
他們兄弟倆在一起經(jīng)常玩的一個游戲就是:隨便拿一件舊東西,來發(fā)掘它還有什么用處,看誰發(fā)掘得多。比如說一件舊棉布T恤還能有什么用?一個說可以做抹布,另一個說可以做尿布;一個說把一頭縫上就是一只布口袋,另一個說剪成條可以做拖把;一個說可以制作玩偶的身體,另一個說縫一縫可以做餐墊……他們可以玩這個游戲玩上很久。
曾經(jīng)有很多人問我怎么給兒子取這么特別的名字,其實這名字里蘊含著我對他們的期望:做一個懂得讓、要得少的人,我相信只要能做到這兩點,就能擁有一個溫暖、快樂的人生。
父與子工作室:陪伴是最好的禮物
今年央視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上有一首兒童歌曲,叫做:愛我你就陪陪我。我覺得非常好,現(xiàn)在很多父母會給孩子買很多昂貴的禮物,會給孩子創(chuàng)造很優(yōu)越的物質(zhì)條件,但孩子還是不覺得幸福,還是對父母不夠親近。其實孩子對物質(zhì)不是那么敏感的,他們真正需要的不是這些,而是父母能夠陪在他們身邊,和他們一起玩耍、分享和交流,愛我你就陪陪我,而不是用物質(zhì)來敷衍我。
我和孩子們在家里有一個“父與子工作室”,這個名字是潘讓起的。他用毛筆寫了一個牌子,貼在門上,然后他們還有一個口號,叫:材料、材料!工具、工具!這表達了一種動手的狀態(tài)。
我們在屋子里放了各種各樣的鋸子、電刨、電磨等等工具,一起做一個凳子或者一個鳥巢,這是我們最快樂的時間,做什么、怎么做,父子三人商量著來,他們說得對,我就聽他們的。
我做錯了,照樣會被他們嘲笑,在這里父親不再是一個高高在上的不可觸摸的名詞,而是可感可親可觸的。我的很多做事情的方法、程序和經(jīng)驗,就在這個過程中自自然然地影響了他們,根本不需要你把他們勉強弄到你的面前,義正詞嚴地教育他們該怎么做事情,那樣說沒用的,說了他們也記不住。即使記住了他們也不會聽的,因為他們會覺得:憑什么你說的就是對的???憑什么我要照你說的去做???
這兩孩子都是做事很嚴謹、邏輯性很強的人。和平時這種鍛煉是很有關(guān)系的,有一件事情特別有意思——我們公司上市的時候,小兒子對他媽媽說:“你們這個上市怎么還沒上完?為什么上市要這么長時間呢?你們得去做一個課題,一步步來,按照程序走,不要亂,你們不做課題不行。”把他媽給樂壞了。
我們還有一個“父與子讀書會”,我讀我的,他們讀他們的,我們就是在一個環(huán)境里讀,各自讀到有趣、感人的東西,就讀出來給大家分享一下。
人的語言能力和表達能力的提高,來源于閱讀,原來我根本不會寫文章,寫個紙條都結(jié)結(jié)巴巴的,現(xiàn)在通過和孩子們一起學習、閱讀,學會了寫博客、寫文章,還寫了書。我相信兒子的收獲一定也不小。
我們在北京的山里有一個房子,每個周末我都會和張欣帶著孩子去山里住。在山里我們每一件事都是自己動手做,砍柴,種菜、種玉米,自己生火做飯。在城市里你很難看到那種熊熊燃燒的火焰,實際上燃燒起來的火焰是很美的。
一家四口盤腿坐在鍋灶前,讀書、打牌、聊天……火光映紅了彼此的臉,我們的笑容是那么真實,心里是那么溫暖。那種感受,大概就是叫幸福吧?
而且因為在山里,沒有其他人,就我們一家人,有一種相依為命的親近感,平時小哥倆有什么矛盾,只要到山里住幾天,就自然和好了。
孩子們最喜歡在山里喂鳥,慢慢地他們發(fā)現(xiàn)一個有意思的現(xiàn)象,就是山里的鳥只吃帶殼的谷物,不帶殼的谷物鳥兒不吃,怕有毒,這樣的發(fā)現(xiàn)并不是每個孩子都可以有的,他們將這些山里生活的見聞講給學校里的小朋友聽,很受歡迎。
我們從沒有給孩子過多物質(zhì)的享受,但孩子和我們關(guān)系融洽,什么事都愿意和我們分享,我們是一個很親密的家庭。
我是我他是他:放手是最深沉的愛
總有人問我,對孩子的未來有什么期望,其實我的期望非常簡單,就是做一個正直、快樂、自食其力的人,足矣。我不會說你是我的兒子,青出于藍勝于藍,你將來一定要比我成功才行,再說什么是成功呢?在我看來,能做一個正直、快樂、自食其力的人,就已經(jīng)非常成功了。
我自認是一個合格的父親。張欣生孩子的時候,我請了一個月的假,就是在家伺候老婆孩子。雖然很多人包括張欣都覺得沒必要,但我覺得生孩子這件事是比任何事都重要的。
一個新生命的誕生,稍有疏忽,就會出問題,這時候旁邊一定要有能主事能決斷的人,關(guān)鍵時刻能發(fā)揮作用。在撫育孩子的過程中,如果張欣忙,我也會請假在家?guī)Ш⒆樱裁唇o孩子換尿布啊,喂孩子吃飯,帶孩子睡覺之類的事情,我全干過。有一次和我們公司的同事說起來,他們都覺得不可思議:潘總你還干過這個???
可是有的時候我這個父親又顯得不那么合格——我從不管孩子的學習成績。比如現(xiàn)在潘讓讀小學,班上的同學都在課余又上什么奧數(shù)課,好多孩子都戴上了眼睛,我覺得這是一件非常嚴重的事情。
在我看來,奧數(shù)可以學不好,學習可以不好,但身體是最重要的,這么小就戴上眼鏡了,這眼睛可是要使一輩子呢!換言之,他即使將來學習不好,但有一個好身體,怎么著都能自力更生,可是身體不好就完了,所以我們家的孩子都不上奧數(shù),也不上任何補習班,但體育運動都特別好。
我也從來不為他們的將來設(shè)計什么藍圖。在我看來只要不犯法,做什么都行啊。如果要問他們,他們一會兒說要做廚師,一會兒說要做海豚訓練師。潘少更絕,一門心思要做間諜,還煞有其事成天在家里進行自我訓練,我統(tǒng)統(tǒng)都是一個字:好!
其實潘少語言表達能力很強的,我的很多在電視臺工作的朋友都說讓這孩子去試試當個兒童節(jié)目主持人什么的,我都拒絕了。理由是我們覺得好的、覺得適合的,孩子不一定覺得好覺得適合。
我是個很省心的父親,該放手的地方全部放手,我相信每個孩子都有向上、向好、向善的本能,做父母的沒必要太擔心太操心,讓他們按照自己的心意去生活,去經(jīng)歷應該經(jīng)歷的。
我希望我的兒子,從小就是以自己的名字生活在這個世界上,而不只是“潘石屹的兒子”,我是我,他們是他們,我的光榮只屬于我自己,他們的人生要靠他們自己創(chuàng)造。
有一次,潘讓的學校里想邀請我去給孩子們做一個演講,其實要是別的學校我也就去了,但因為是潘讓的學校,我反倒拒絕了,我不想讓他的那些同學老師們都知道:哦,他是潘石屹的兒子。從此會對他另眼相待。
他在學校里犯了錯誤,也許老師就會說他:你真丟你爸的臉!他在學校獲得了什么機會,也許同學們就會議論:難怪,他是潘石屹的兒子嘛!而無論哪一種,對于一個小學生來說都是不公平的。
讓我欣慰的是這兩孩子都不是那種虛榮的孩子,他們甚至覺得有一個企業(yè)家父親是很“不酷”的事情,如果我是個搖滾明星,他們才覺得夠牛!
所以大部分時候他們都忙不迭地撇清和我的關(guān)系,像潘少,有一次他的小伙伴對他說:告訴你個大新聞,你和潘石屹的兒子名字一樣!潘少反應很快,立即回答:是么?潘石屹是誰?
中國的很多富豪都對身后的財產(chǎn)作了捐贈的處置,自然也會有很多人關(guān)注我在這方面的動向,雖然現(xiàn)階段我無意處置自己的財富,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我不會給我的兩個孩子留下太多的金錢。
我深深知道,我不能為他們做什么,我所能做的,就是過好自己的人生,在自己的人生里,做一個進取、樂觀、勇敢的人。
他們看著我,看在眼里記在心上,也會知道將來要做一個什么樣的人,這是我留給他們的比金錢更寶貴的“形象遺產(chǎn)”。
就像我的父親,當年被劃成右派下放到農(nóng)村,有一次,父親穿著只有一只袖子的襯衫到學校來接我,手臂上都是血,我問他怎么了,他說他到鎮(zhèn)上賣瓜,結(jié)果讓民兵小分隊給打了,即使遭遇到這樣的不幸,但父親帶我回家的路上還唱著歌,這件事給我特別大的震動,我從中感受到了樂觀的榜樣力量,這種樂觀一直到現(xiàn)在還在影響著我。
當年父親留給我的,也將會通過我,留給我的兒子,這就是傳承,也是一個父親,對兒子最深沉的愛。
編輯/楊曉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