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軍
楚國宗室才子斗子文被任命為總理(令尹)時,楚國內(nèi)部民生凋敝,國庫空虛,外部群雄四起,弱肉強食,處于前所未有的危機之中。他沒有令老板失望,每天“未明而立于朝,日晦而歸食,朝不謀夕”。這樣的工作態(tài)度,這樣的工作作風(fēng),堪稱鞠躬盡瘁的典范。楚成王高興之余,為了讓斗總理能放開手腳,索性當起了甩手掌柜。
然而,經(jīng)過多年的折騰,楚國已經(jīng)是個空殼子,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庫里沒錢怎么辦公???時勢逼著斗子文想出了一個驚天地泣鬼神的辦法:自毀其家,以紓國難。他把自己家里的絕大部分財產(chǎn)都無償獻給國家,并且動員整個家族給國家捐錢。斗子文形象好,影響力大,他大公無私率先垂范,朝廷官員甚至全國百姓也都紛紛捐款,國家財政立刻得到根本改善。
國庫是滿了,斗家卻已無隔夜之糧,斗子文衣衫襤褸,走路都有氣無力。成王既感動又心疼,終于想出一個比較自然的辦法:朝堂上每天都預(yù)先放好一塊臘肉、一袋子干糧,宰相先別急著請示匯報,先陪我吃完早餐再說。可是光他一人吃飽不行?。〕赏踔蓝纷游牡钠?,就找借口今天賞布兩匹,過幾天再賞糧食三石。就算你斗子文再清廉,總不能拒絕國君給你的賞賜吧!而且這也符合慣例,有功則賞,其他大臣也說不出什么來。沒想到,只要成王一賞賜,斗子文不拒絕也不理論,直接從朝堂上消失,悄悄躲起來,任誰也找不到,結(jié)果朝政癱瘓,成王只好妥協(xié),取消給他的賞賜。
斗子文擔任總理27年,在他的不懈努力下,積貧積弱內(nèi)亂不斷的楚國一躍成為政治穩(wěn)定、經(jīng)濟繁榮、諸侯敬服的強大國家??删驮谑⑹赖絹碇畷r,斗子文卻提交了辭呈。成王大惑不解:“我又不是不信任你,你又何苦這樣呢?再說,國家也不能沒有你呀!”斗子文卻認為國家富強是全國上下共同努力的結(jié)果,自己的作用不大,還鼎力推薦了繼任人選。但他并沒有一走了之,而且把自己多年來治理國家的心得對繼任者傾囊相授,等國家需要他重返工作崗位時,他又即刻受任于危難之際,解國家之倒懸,待百姓安居之后,再一次退歸故里。在他的有生之年,三次出山,三次退隱。
人活著就是求個富貴,當官發(fā)財,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幾千年來都是如此。為什么斗子文卻這么“傻”呢?放著宗室貴族的富豪生活不享受,做了令尹,卻首先把家里的錢捐了;千辛萬苦得建大功,則必身退。其實,他的這些另類做法,并不是所有人都不懂,只是很少有人肯這樣做而已。假如他不毀家紓難,那么楚國能否度過難關(guān)實在不好說,覆巢之下安有完卵,他的小日子又豈能富足;假如他貪戀財物,勢必不能公正廉明,彈劾、揭露和抨擊勢必會如影隨形,謾罵、仇恨、甚至不可預(yù)測的報復(fù)也會隨之而來;假如他貪戀權(quán)位,就算不會被別人拉下來,國君的信任也有可能演變?yōu)椴录?,他可能最終得不償失—這與忠誠無關(guān),更與能力無關(guān),越國大夫文種、秦國丞相李斯、漢代的韓信和霍光等等,數(shù)不勝數(shù)。
《道德經(jīng)》說得明白:“功成身退,天之道也?!边@既是境界,更是智慧。范蠡懂得,張良懂得,斗子文無疑也懂得。他對好友解釋:“當官是造福和庇護百姓的,如果百姓的財物沒了,而我卻得到了富貴,這就是將我的幸福建筑在百姓的痛苦之上,那么我離死亡也就不遠了。我不是在逃避富貴,而是在逃命??!”這并非杞人之憂。到楚莊王在位時,由于族人貪戀權(quán)位,斗子文的家族全部被滅。
斗子文三次“逃命”,看似吃虧,實際卻是對自己負責(zé)。
編 輯/葡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