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志向
地下出土的文獻資料,為漢語史研究提供了豐富的材料。充分利用這批新材料,將有助于推動漢語史研究的進步。反之,如果僅從已有的漢語史研究成果對這批新材料進行分析,而不考慮出土文獻資料的特殊性,有時也會有削足適履之嫌。本文所要討論的“下土”和“下都”,即是這樣的例子。
“下土”,《漢語大詞典》有五個義項:1.大地。2.四方;天下。3.指人間。4.偏遠的地方。5.低洼之地。
“下都”,《漢語大詞典》有兩個義項:1.即陪都。于京都之外,擇地別建的另一都城。列朝所指不一。2.神話傳說中稱天帝在地上所住的都邑。
但是《漢語大詞典》中的這些義項,對于出土文獻中的“下土”和“下都”,卻并不適用。
1966年出土于河南洛陽的哀成叔鼎[1]有這樣的一句話:“嘉寔惟哀成叔。哀成叔之鼎,永用禋祀;尸于下土,以事康公,勿或能怠?!?/p>
1988年出土于湖北襄樊的鄭臧公之孫鼎和缶[2],缶銘較殘,鼎銘作:“余鄭臧公之孫……其選于下都曰:‘烏呼哀哉!烈叔烈夫人,萬世用之?!倍︺懙摹斑x于下都”,缶銘作“其獻下都”。
對這幾件春秋晚期的鄭國銅器中出現(xiàn)的“下土”和“下都”,學者們有不同的解釋。先說“下土”。哀成叔鼎中的“尸于下土”,趙振華(1981:69)認為是“在土底下腐朽”,馬承源則認為是“主祭山川之神,就是指鄭國山川之祀”(1990:501)?!笆痹懳淖鳌八馈?,讀為“尸”,在金文中訓為“主”是很常見的,趙先生解作“腐朽”不確。按馬先生的意見,“下土”即使指鄭國的土地山川。蔡運章(1985:58)也有類似的意見:“‘下土’謂天下之義。這里當指康公分封的國土或采邑。”
“下土”,在先秦文獻中往往指的是與“上天”相對的天下的土地,如《詩·小雅·小明》“明明上天,照臨下土”、《詩·小雅·小旻》“旻天疾威,敷于下土”。馬、蔡等的釋法與傳世文獻相合,似乎是正確的。
不過張政烺(1981:32)也指出了此說存在的一個問題:“尸于下土,按金文慣例理解就是執(zhí)掌天下,或主宰人間,這和哀成叔的身份極不相稱,何況這時哀成叔已死,早離開了人間啊。因此推測這里的下土,是另外一個含義,乃指兆域即地下宮室而言?!睆埾壬⒁抖Y記·檀弓下》“夫子疾,莫養(yǎng)于下,請以殉葬”為證,指出:“哀成叔生事康公,死后也還可以主管康公冥府的事,故言尸于下土。其或殉葬而死,亦未可知?!?/p>
由于“下土”一詞多見于古籍,并無“兆域”一類的意義,所以面對哀成叔鼎的孤證,張政烺很謹慎地使用了“推測”的字眼。鄭臧公之孫鼎和缶銘的“下都”一詞的出現(xiàn),為我們繼續(xù)討論這個問題提供了可能。
鄭臧公之孫鼎和缶銘中的“下都”,黃錫全、李祖才(1991:857)認為有兩種可能:“一是下對上而言,表示方位,如同上蔡、下蔡、上鄀、下鄀、上、下等,那么,‘下都’就是對‘上都’而言……‘下都’可能就是今之河南新鄭之‘鄭韓故城’相對于今之陜西華縣‘鄭縣故城(暫依舊說)而言的’。二是將‘下都’理解為洛陽的‘下都’?!唇窈幽下尻柵f城?!嵤挤庵腹驯局軈柾跎僮?,鄭與周有這種特殊關系,鄭君死后葬于‘下都’洛陽也是可能的?!?/p>
眾所周知,燕有“下都”,晉也有所謂的“下國”,見于《左傳·僖公十年》“狐突適下國”,應即與“下都”同義,孔穎達疏說:“……此曲沃,晉之舊國,故謂之為下國也。”從這些諸侯國有“下都”或“下國”的情況來看,將鼎銘和缶銘中的“下都”理解為鄭或是周的一個都邑,似乎是可行的。但是鼎和缶都出土于湖北襄樊,與新鄭或洛陽都相去甚遠,此說顯然不可信。
傳世文獻中“下都”也見于《山海經(jīng)·西山三經(jīng)》:“西南四百里,曰昆侖之丘,是實惟帝之下都?!惫弊⒃?“天帝都邑之在下者?!边@里的“下都”是指相對于“上天”的處于地上的都邑。這一用法與相對于上天的“下土”的用法接近。將“下都”理解為與“下土”一樣是使指鄭國的土地山川,似乎也可講通。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鄭臧公之孫鼎、缶和哀成叔鼎一樣,都出土于墓葬之中,器主也正是墓主。既然鄭臧公之孫鼎和缶是隨葬在墓中,制器者希望“烈叔烈夫人,萬世用之”,那么其銘文所說“選于下都”的“下都”與其說是相對于上天的人間,倒不如說是相對于人間的地下世界要更貼切。從這個角度來看,張政烺將哀成叔鼎的“下土”解釋為“兆域即地下宮室”,則可能過于拘謹了。
李學勤(2010:167,169)在綜合這兩批出土資料時指出:“‘下都’謂地下之都,這是說器主父母逝世遷居地下,與燕下都之類人間都邑無關?!峦痢颓笆鰣F山M1器銘的‘下都’相同,以后世話說便是冥界?!笨芍^卓識。
此外,1994年出土于山東海陽縣嘴子前春秋后期墓的一件鑒形銅盂,也可為李先生的說法做佐證。銅盂上有這樣的銘文:“囂所獻,為下寢盂?!保?]這個囂所獻的寢盂,與鄭臧公之孫獻于下都的鼎和缶一樣,是為墓主在冥界生活所準備的器物。這里的“下”,看來應為李學勤所說的“遷居地下”之“下”。
“下土”泛指地下,這比較容易理解。但是古人是否認為地下有“都”呢?我們認為也沒問題。傳世文獻中有“幽都”這個詞。“幽都”見于《尚書·堯典》:“申命和叔,宅朔方,曰幽都?!币员狈接内?,是以稱之。但是在《楚辭·招魂》之中,“幽都”就用來指稱地下世界:“魂兮歸來,君無下此幽都些?!蓖跻葑⒃?“幽都,地下后土所治也。地下幽冥,故稱幽都?!奔热坏叵驴煞Q為“幽都”,自然也可以稱為“下都”了。
西漢初年有一種特殊的喪葬文書叫“告地策”,也可以為我們理解古人心目中的“地下之都”做一參考。“告地策”是某地的官吏為墓主向地下虛擬官吏“移籍”所造的文書,其中對地下虛擬官吏的稱呼有“地下丞”、“地下主”、“安都丞”等。(陳松長 2008:21—25)既然地下和人間一樣有管理的官吏,那么自然也是可以有都邑的。
綜上所述,我們認為在這幾件春秋晚期的鄭國青銅器中出現(xiàn)的“下土”應指與地上人間相對的地下冥界,“下都”應指與人間都邑相對的地下冥都。相關辭書可以補充這兩個義項。
附 注
[1]洛陽博物館.洛陽哀成叔墓清理簡報.文物,1981(7):65—66.
[2]襄樊市博物館.湖北襄陽團山東周墓.考古,1991(9):783—784.
[3]煙臺市文物管理委員會,海陽縣博物館.山東海陽縣嘴子前春秋墓的發(fā)掘.考古,1996(9):7.
1.蔡運章.哀成叔鼎銘考釋.中原文物,1985(4).
2.陳松長.告地策的行文格式與相關問題,湖南大學學報,2008(3).
3.黃錫全,李祖才.鄭臧公之孫鼎銘文考釋.考古,1991(9).
4.李學勤.鄭人金文兩種對讀.∥通向文明之路.北京:商務印書館,2010.
5.馬承源.商周青銅器銘文選(第四冊).北京:文物出版社,1990.
6.張政烺.哀成叔鼎釋文.古文字研究,1981(5):32.
7.趙振華.哀成叔鼎的銘文與年代.文物,19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