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期
多方法聯(lián)合分析未來地震發(fā)生趨勢 ……………………………………………… 余懷忠,程 佳,張小濤,等 (1)
t-D地震定位方法研究 ……………………………………………………………… 惠少興,張元生,李順成 (10)
Delaunay三角剖分插值算法在MT成圖中的應用 ……………………………………………… 楊利容,簡興祥 (14)
水平兩層均勻介質中井下電阻率觀測信噪比的理論計算 ……………………… 解 滔,杜學彬,鄭國磊,等 (18)
玉樹MS7.1地震時空破裂過程及與地表破裂帶的對應關系 … ………………… 劉白云,袁道陽,陳繼鋒,等 (23)
重力式擋土墻結構體系可靠度的Monte Carlo模擬 …………………………………………… 杜永峰,余 鈺 (29)
阻尼連體結構地震響應影響參數(shù)研究 … ……………………………………………… 李春鋒,杜永峰,李 慧 (33)
青海玉樹7.1級大震的預測討論 ………………………………………………… 郭安寧,郭增建,焦 姣,等 (39)
強震人員損失回歸預測方法 …………………………………………………………… 李曉杰,姜立新,楊天青 (44)
四川龍泉山斷裂帶及其活動性與潛在地震危險性討論 … ……………………………………… 黃 偉,江娃利 (50)
近期新疆震源機制解與地震活動特征研究 … ………………………………………… 高國英,聶曉紅,龍海英 (57)
福建九龍江下游NW向斷裂帶第四紀以來活動特征 … ………………………… 葉友權,黃卿團,王遹其,等 (64)
756年張掖—酒泉地震考 ………………………………………………………… 雷中生,袁道陽,鄭文俊,等 (72)
隴東黃土高原地區(qū)建筑抗震設防參數(shù)研究 ……………………………………………………… 王愛國,趙澤賢 (78)
河北邯鄲—邢臺地區(qū)波速比和泊松比分布特征研究 …………………………… 張小濤,韓麗萍,張新東,等 (84)
強震動臺站與干擾源最小距離的初步研究 ……………………………………… 李佐唐,潘穎凌,田秀豐,等 (88)
內蒙古呼和浩特—包頭地區(qū)地震目錄的完整性分析 … ……………………………… 韓曉明,曹孟娜,張 帆 (93)
2008年汶川地震后的三次強余震地表峰值加速度衰減場研究 … ……………… 姚 凱,孫崇紹,朱珊珊,等 (99)
第2期
南北地震帶北段強震形變異常特征與預測指標研究 ………………………… 王雙緒,張 希,祝意青,等 (105)
斷陷盆地陡坡帶高精度地震勘探技術應用 …………………………………………………… 付兆輝,秦偉軍 (114)
軌道約束對簡支梁橋彈塑性地震反應的影響 ………………………………………………… 張永亮,陳興沖 (121)
第四紀盆地隱伏斷層活動性的D-T法研究及應用 ……………………………… 張 路,曲國勝,朱金芳 (126)
甘東南至陜甘寧交界中強震危險區(qū)地震活動能量場時空特征 ……………… 羅國富,屠泓為,馬禾青,等 (132)
基于干涉成像的微震定位方法 ………………………………………………………………… 凌丹丹,李德春 (138)
武都—康縣斷裂帶活動性初步研究 …………………………………………… 賈 偉,劉洪春,柳 煜,等 (142)
大地震前近臺背景噪聲的頻譜分析 ………………………………………………… 許康生,李秋紅,李 英 (150)
利用格林函數(shù)庫計算2008年青海大柴旦6.4級地震的余震震源機制 ……… 劉 薇,張曉清,石玉成,等 (154)
降雨和地震耦合作用對滑坡穩(wěn)定性的影響——以甘肅西和Ⅲ號滑坡為例 ……… 龔文俊 ,李明永,吳志堅 (161)
遼寧地區(qū)震情預測預警層次分析模型研究 …………………………………………………… 曹鳳娟,焦明若 (167)
華北地震區(qū)巖石圈磁異常場零值線與中強震震中分布關系 ………………… 顧春雷,張 毅,顧左文,等 (174)
汶川地震后甘肅臨夏北塬黃土場地大面積沉陷研究 ………………………… 王 謙,袁中夏,王蘭民,等 (180)
銀川盆地西大灘隱伏斷層晚第四紀活動特征 ………………………………… 雷啟云,柴熾章,王 銀,等 (186)
地貌沉積學方法在活斷層研究中的應用 ……………………………………… 盧海龍,胡小猛,吳潔利,等 (192)
汶川巨震與玉樹強震地氣系統(tǒng)演變的對比分析 ……………………………… 湯懋蒼,廖留峰,鄧國衛(wèi),等 (199)
2012年5月3日金塔—阿拉善盟5.4級地震震源機制解 …………………………………… 張 輝,王熠熙 (205)
2012年5月11日甘肅肅南MS4.9地震震源機制解 …………………………………………………… 張 輝 (207)
第3期
地震作用下非貫通節(jié)理巖體斜坡破壞的物理模型試驗研究 ……………………… 倪振強,孔紀名,阿發(fā)友 (209)
Ant-Miner算法改進及在地震預測中的應用 ………………………………… 邵曉艷,劉 寧,李玲玲,等 (215)
基于粒子群優(yōu)化最小二乘向量機的地震預測模型 …………………………………………… 徐松金,龍 文 (220)
青藏高原東北緣地殼上地幔速度結構的地震層析成像研究 ……………………… 周民都,王椿鏞,曾融生 (224)
Voronoi圖和雙曲線聯(lián)合方法在地震快速定位中的應用 … ………………………… 王慶民,劉希強,沈得秀 (234)
Pdif震相在CDSN蘭州地震臺的記錄特征 ………………………………………… 許健生,隗永剛,張淑珍 (239)
基于Newmark-β顯式直接積分法的三塔斜拉橋非線性地震響應分析 …………… 喻明秋,祝 兵,張斗龍 (245)
基于Mann-Kendall法的地震前兆觀測數(shù)據(jù)異常分析 …………………………… 陳振勛,辛小龍,賀瑞纏 (250)
2008年于田7.3級地震前西昆侖地形變的GPS初步研究 …………………… 李 杰,王曉強,王 琪,等 (256)
汶川地震前后川滇及其鄰區(qū)GPS水平運動演化特征 ………………………… 賈 鵬,張 希,張曉亮,等 (264)
汶川大震前數(shù)字地震儀位移地脈動低頻異?,F(xiàn)象研究 ……………………………………… 董 蕾,楊立明 (268)
延慶五里營井稀有氣體地球化學特征 ……………………………………………… 高 玲,林元武,楊明波 (274)
中小地震定量分析在地震區(qū)帶劃分中的應用——以龍門山地震帶及鄰區(qū)為例 … 謝卓娟,呂悅軍,張力方 (277)
地震災害經濟易損性評估研究——以甘肅省為例 ………………………………… 李 鑫,郭安寧,焦 嬌 (284)
1970年以來甘肅臺網地震觀測報告收集整理及其重新定位研究 …………… 馮建剛,蔣長勝,韓立波,等 (289)
水庫區(qū)地震前兆在地震預報中的意義 ………………………………………… 焦 姣,郭安寧,高思如,等 (294)
甘肅高臺分量式應變前驅波的特征分析 ……………………………………… 劉鴻斌,尹 亮,李東生,等 (299)
玉樹強震前低層大氣的奇特結構 …………………………………………………… 彭小桐,鄧文彬,李盛林 (308)
第4期
基于非??焖倌M退火算法的地震譜反演方法 ……………………………… 張廣智,李 寧,李 超,等 (313)
多級串聯(lián)非比例阻尼隔震結構地震響應分析 ……………………………………… 杜永峰,張尚榮,李 慧 (319)
飽和土中圓柱形襯砌對瞬態(tài)彈性波的散射 …………………………………… 王 瀅,高 盟,高廣運,等 (324)
巖石的非線性西原流變模型及其應用 ……………………………………………… 袁 林,高召寧,孟祥瑞 (331)
2011年四川爐霍MS5.3地震加速度記錄的時頻分析與能量計算 …………… 李大虎,梁明劍,黎小剛,等 (335)
地震震中實時動態(tài)定位的方法研究 …………………………………………… 劉希強,孫亞強,趙 冰,等 (342)
鐵路連續(xù)梁拱組合橋基于摩擦擺支座的減隔震研究 …………………………………………………… 夏修身 (350)
垂直應變的研究意義及模型分析 ……………………………………………………………… 楊 江,杜為民 (355)
高階統(tǒng)計量在形變固體潮汐異常信息提取中的應用 ………………………… 李希亮,劉希強,張 玲,等 (359)
基于主成分分析及BP神經網絡分析的地震人員傷亡預測模型研究 ……………………… 田 鑫,朱冉冉 (365)
深埋公路隧道在雙向地震動作用下的最大動力反應分析 …………………… 孫 文,梁慶國,安亞芳,等 (369)
天津—北京高分辨地震折射剖面初至波走時成像 …………………………… 賈宇鵬,王夫運,田曉峰,等 (375)
東大別地磁剖面磁異常的匹配濾波分析與地震研究 ………………………… 徐如剛,張 毅,王 雷,等 (383)
玉門、民樂等地震前跨斷層形變異常及與定點前兆觀測的相互印證 ………… 李瑞莎,張 希,唐紅濤,等 (388)
蘭州莊浪河階地差分GPS測量與構造變形分析……………………………………………… 劉興旺,袁道陽 (393)
臨潼—長安斷裂第四紀活動性勘探 …………………………………………… 李曉妮,馮希杰,任 雋,等 (398)
Matlab在天津市強震動臺網烈度速報中的應用 ……………………………… 劉雙慶,聶永安,高武平,等 (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