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 欣
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平民化、市場化姿態(tài)涌現的都市報,迅速成長為中國報業(yè)的新銳。
時過境遷。隨著網絡媒體以“新聞快餐”的方式遍地開花,傳統(tǒng)媒體長期倚重的街頭新聞——那種淺層次的事件傳播,已然不能適應新的傳播生態(tài)與媒體格局。
2012年初,進入第16個發(fā)展年頭的《楚天都市報》全新改版。這次改版的顯著特點是:重大策劃報道高屋建瓴,發(fā)人深?。幻總€版面上的“小焦點”亮點頻出,奪人眼球;重點報道更加細化,《楚天深讀》《楚天關注》《楚天人物》《楚天視點》等定位明晰、題材多元、引人入勝。
以深度思維為指向,《楚天都市報》本次改版全面提升了報紙的報道品質,鞏固了主流大報的傳媒地位,同時避免了與集團另一張都市報《楚天金報》的內耗競爭,實現了差異化發(fā)展。筆者將從三個方面,分析《楚天都市報》本次改版的主要特點與做法。
報紙是文字的載體,文字是文明的結晶。報紙傳遞的是網絡、電視等電子媒介所替代不了的意見集成。然而,只有在思想的指引下,報紙才會做出有深度、有觀點、有立場的內容,才具備了做“社會守望者、輿論引導者”的資質。作為報紙的靈魂,“思想深翻一寸,土地深翻三尺”。
高屋建瓴。在宏大敘事中有所作為,在歷史節(jié)點上展露鋒芒,是報紙展示思想、引領輿論的重要途徑。這需要新聞媒體高屋建瓴、提前策劃,對現有的新聞資源進行創(chuàng)意操作,充分挖掘報道對象的新聞價值,選擇合適的時機、運用恰當的方式推出報道,以求達到預期的傳播效果?!冻於际袌蟆犯陌嬷笤诤笔〉谑吸h代會期間推出的64版的大型特刊《激情跨越2007—2012 湖北科學發(fā)展紀實》,即為成功范例。
從2007年到2011年,湖北省經濟總量翻了一番,重回全國第一方陣。在湖北省第十次黨代會召開之際,《楚天都市報》精心策劃、悉心打磨,為發(fā)展樹豐碑、為未來立傳記,圍繞“宏圖”“巨變”“亮點”“圖說”“樣本”五大專題做文章,全面生動地展示了荊楚大地5年巨變,并為未來發(fā)展鋪展宏圖、開闊思路。
難能可貴的是,整個特刊的每篇報道,都注意與政府著力、民生關注的重點和熱點問題相契合,見人見事、大開大合、立意高遠、思想噴涌,既高瞻遠矚、又可讀可議,打造出一份高度濃縮湖北發(fā)展成就的精美讀本,引發(fā)社會強烈反響,獲得湖北省黨代表和廣大讀者的高度好評。
揭示本質。思想的本質是犀利的洞察與獨特的見解。新聞的思想性很大程度上表現為針對性,即一針見血地提出現實生活中的弊端及問題,并探索其解決思路和辦法。所以,可以這么說,記者有思想,報道就更有鋒芒;報紙有思想,新聞就更有影響。
以《楚天都市報》改版后推出的《尋找東北二哥》為例。2012年5月23日,本報記者接到漢正街中心商城商戶的電話,稱有位“東北二哥”來到漢正街,現金付了幾百萬貨款后,又口頭下了千萬訂單,這讓不少服裝批發(fā)戶心里直犯嘀咕。
這位東北二哥是真是假?為何要用口頭協議的方式運作大單生意?在市場大潮中如何規(guī)避信用風險?從一開始,編輯部就沒有把該線索當做一般的求助來對待,而是敏銳地意識到該選題的價值,那就是隨著熟人社會的退場,市場經濟中買賣雙方如何更好地維護自身權益?
帶著讀者的重托和對多重問題的求證,本報記者在96小時的時間內,從湖北到遼寧,走過2000公里。在驗證“東北二哥”是地道的東北服裝批發(fā)商,給廣大商戶吃了顆“定心丸”之后,報道在收官時指出,隨著市場經濟的發(fā)展,傳統(tǒng)的口頭協議和熟人商圈,局限性越來越明顯,商品交易行業(yè)應廣泛采用規(guī)范合同抵抗信用風險。
采寫記者在手記中說,“在人類生活半徑無限擴大、海量信息滿天飛揚的時代,許多真相甚至像陽光、空氣和水一樣,已成為我們生活的必需?!睂嶋H上,對事實真相的追尋,對現實問題的求解,無不需要媒體在思想引領下的全力以赴,這一點正是《楚天都市報》本次改版一以貫之的理念。
深入源頭。報紙深度報道的嚴肅性與權威性,離不開“腳板底下出新聞”這一源頭活水,離不開對百姓生活的關切和民生難題的求解。只有深入基層一線、深入火熱生活、關注國計民生,新聞報道才會有現場的溫度、有思想的深度。
2012年2月,新年剛過,本報記者已經奔走在采寫新聞的路上。記者在采訪中發(fā)現,一斤蔬菜從白沙洲大市場到南湖生鮮市場,僅10余公里,身價竟從2元飆升至7元。面對這一重大民生新聞線索,記者沒有簡單地報道現象,而是在72小時內從田間到菜籃,不間斷追蹤蔬菜產銷鏈,“解碼”武漢蔬菜流通的價格曲線,逐條分析蔬菜一路價格上漲的“三大推手”,并探討有效的應對之策。
整組報道張弛有度,有理有據,既回答了讀者的疑惑,又有力地推動了問題的逐步解決,成為《楚天都市報》改版過程中的一次成功嘗試。
指引方向。深刻是報紙的生命,而報道的深刻離不開選題的深厚、采訪的深入、思考的深化以及表達的通俗。
我們認為,深度報道更重要的是要揭示事實的意義、影響,預測其發(fā)展趨勢,著重回答“為什么”和“怎么樣”,從而確立它在讀者心理上的“深度優(yōu)勢”。
進入6月中旬,已有連續(xù)兩場罕見的灰霾天氣影響武漢?;姻驳脑蚴鞘裁矗繉θ松斫】涤泻斡绊??政府部門采取了哪些應對措施?灰霾何時會消除?為什么今年的灰霾特別嚴重?在網絡傳言滿天飛的背景下,這一連串問題的答案都是讀者急于知曉的,《楚天都市報》也在第一時間對上述問題予以報道。同時我們還意識到,灰霾天氣的罪魁禍首是外地燃燒秸稈,為何秸稈年年禁燒年年燒?有沒有從源頭上解決問題的途徑?
因此,在灰霾天氣發(fā)生的第二天,《楚天都市報》記者驅車400公里遠赴松滋生物質電廠,報道秸稈的另外一種奇妙用途——發(fā)電。該報道為“一燒了之”的秸稈處理方式提供了另外一種思路與做法,具有很高的關注度與可議度。
立體呈現。長期以來,都市類媒體的一些新聞報道習慣于“線性”的思維方式,著眼于事件的起因、發(fā)展和結果而缺乏深度;平面地告訴人們開始怎樣、中間怎樣、后來怎樣而缺少立體感。因此,在本次改版中,我們要求記者認真采訪、仔細分析、解剖事實,以更高的思維層次駕馭事實,使新聞得以充分延伸和拓展。
《楚天都市報》近期策劃的大型特刊《聚焦中國光谷》,分上下篇的形式推出《解碼生物城》《解碼光電子》。整組報道既有戰(zhàn)略背景的深入解讀,也有產業(yè)發(fā)展過程與未來的條理縷析,還有先進科技與百姓生活的密切關聯,將高精尖的先進技術變得可讀、可感、可親。專家評價:只有這樣的文字才配得上光谷。
發(fā)散思維。除了策劃報道,《楚天都市報》十分注重常規(guī)版面“新聞看點”的打造與經營。我們把每個版面的“新聞看點”稱之為“小焦點”。何謂小焦點?它不是簡單的就事論事、一事一報,而是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既探討事實的來龍去脈、前因后果,又深入發(fā)掘新聞事件本身蘊含的意義與內涵,讓新聞報道告別扁平化,先發(fā)散后集束,立體而又厚重。
以今年6月15日《武漢學府》小焦點“武大華科備戰(zhàn)龍舟賽”為例。這則新聞組合中,既有消息指出武大華科作為“同城雙星”,意在通過賽龍舟的方式打造“漢版”牛津劍橋水上對抗賽,又有服務性信息《持磨山景區(qū)門票可觀賽》,還通過記者手記《插槳那一刻,大男孩變成了漢子》的方式,進一步闡述龍舟賽的意義。該小焦點兼具新聞性、服務性與思想性,可議耐嚼,實現了改版的初衷。
血肉豐滿。本次改版的中心之一是對新聞人物的報道,我們要求報道不斷還原事件真相,立體展示一個真實的血肉豐滿的新聞人物,使之被大眾了解與接受。
2012年4月,一位特殊的的哥因偶然因素進入《楚天都市報》記者的視野。這位后來被稱為“敬老的哥”的師傅,將一紙?zhí)崾举N于車內,已免費搭載老年人兩年。
在“敬老的哥”這組報道中,記者多方面、多層次呈現出了“敬老的哥”的人物個性、社會經歷、生存狀態(tài)以及人際交往圈,讓讀者順著主線自己得出結論——為什么是這個的哥做出了與眾不同的敬老舉動,而不是他人。
通過這三個方面的堅持與創(chuàng)新,《楚天都市報》在本次改版中收獲良多,不僅發(fā)行量大增、讀者普遍認可、品牌影響力提升,更重要的是將報紙“內容為王”的本質加以凸顯,實現了改版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