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傳紅,趙 凌
中國是一個文明古國,有著豐富多彩的地域文化,而湖湘音樂文化無疑是一座絢麗的地域文化寶藏。然而,在經(jīng)濟和文化的全球化浪潮中,一方面我們充分享受到了市場一體化帶來的豐富的物質(zhì)財富,另一方面由于多樣化的地域文化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西方強勢文化的沖擊,我們也深切感受到了文化認同的危機。近得《湖湘地域性音樂文化研究——益陽地方音樂》一書,[1]使我對湖湘音樂文化又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該書分為上下兩篇。上篇提綱挈領地闡述了益陽地方音樂所賴以生存的社會語境,結合了歷史學、社會學、民俗學的資料力圖對益陽地方音樂文化的種類、歷史境域、發(fā)生發(fā)展狀況進行分析,挖掘益陽地方音樂所具有的文化性格、藝術特征和人文精神。作者試圖展開具體音樂所處社會自然環(huán)境和文化環(huán)境的對應研究,展開具體音樂與所處社會自然環(huán)境和文化環(huán)境之間相互關系的研究。
民族音樂學家總是把音樂作為一種文化現(xiàn)象,在文化語境中來研究音樂。認為音樂是人類各種行為活動的一種,音樂在任何文化中都有自己的職責,并在每個社會群體中留下痕跡。作者上篇的寫作及下篇分章節(jié)論述的內(nèi)容受美國著名音樂人類學家阿蘭·梅里亞姆“作為文化的音樂研究”思想的影響,認為音樂既是聲音的,同時也是社會的、文化的和語言的行為。藉此為研究益陽地方音樂文化指明了一條廣闊前景,為益陽地方音樂與文化之間搭建了一條學術橋梁。人類創(chuàng)造的文化在總體上與文化的各種表現(xiàn)形式之間相互關聯(lián)、不可分割,按照符號學的解釋,文化的各個不同表現(xiàn)門類其文化機制和表現(xiàn)形式之間也是互為表里不可分割。音樂作為一種獨立門類的文化表現(xiàn)形式,音樂(形式)及其文化(機制)同樣也是處于一種互相包含的關系之中。將音樂及其文化在相互聯(lián)系的辯證過程中進行界說,將音樂作為一種文化進行探索才是民族音樂學者窮盡一切努力去接近的研究目標。因為,音樂不僅在文化中,而且文化也在音樂中。[2]
作者在上篇關于地域性音樂文化研究的前期相關工作中談到,2000年作者拜益陽彈詞藝人譚水利為師,學習益陽彈詞。現(xiàn)代民族音樂學奠基人荷蘭音樂學家吉卜·孔斯特的學生美國民族音樂學家曼特爾·胡德提倡:“文化中音樂的實際操作”。要求學習者,首先通過實際的音樂演練和操作來培養(yǎng)研討這種音樂的興趣,在具體領悟和掌握所涉音樂的表演特點和韻味后,才能最終達到對這一民族音樂文化加深理解的目標。可以說,本書的作者在自覺地履行前輩學者的研究思想,力圖以局內(nèi)人和局外人的雙重視角在音樂與文化之間跳入、跳出,對研究對象進行深描。作者參與觀察與研究的成果在戲曲和曲藝等有關章節(jié)中得到了有力的體現(xiàn)。
民族音樂學的研究主要包括三方面工作:田野工作、記譜和分析、理論創(chuàng)建。[3]唐海燕老師在《湖湘地域性音樂文化研究——益陽地方音樂》下篇中結合田野調(diào)查資料以及記譜與分析的技術手段按章節(jié)分述益陽地方音樂的種類及特點。第一、二、三章講述民間歌曲,分號子、山歌、小調(diào)逐一敘述;每章都輔以典型譜例,并結合譜例進行音樂特點的析解。這部分的亮點在于作者結合自身的專業(yè)知識對號子、山歌、小調(diào)的演唱技術要點進行了深入的剖析。如第二章《山歌》中:“由于益陽方言發(fā)音中保存古漢語的“凝”母聲的特點,這種用襯字“嗯”、“呃”、“哦”和“你”字起首十分利于歌者積蓄丹田之氣,順勢利用特殊聲母“ng”把聲音自然帶入鼻腔和面部共鳴,找到集中高亢的音色”。作者對于益陽地方方言的把握顯示了作者深厚的田野基礎與專業(yè)知識技能。第四章講述戲曲,詳述益陽地方戲曲活動概貌以及益陽主要戲曲的藝術特點。這部分內(nèi)容詳實而有深度,反映出作者在益陽地方戲曲方面有著全面而深入的認識。第五章講述曲藝,這部分也是本專著的閃光點,作者在前文提到的拜益陽彈詞藝人為師的舉動在這部分的寫作中得到了體現(xiàn)。作者以一種“我者”的眼光進行研究,在“他者”與“我者”之間把握住了益陽曲藝音樂的地方特色。第六章講述宗教音樂,對益陽地方流傳并保存的佛教與道教音樂現(xiàn)狀與音樂特點進行分析。第七章講述風俗音樂,對益陽地方特色的各類民俗音樂特點進行了簡要的介紹。
《湖湘地域性音樂文化研究——益陽地方音樂》一書給我們提供了豐富而詳實的益陽地方音樂資料,對于益陽地方音樂的深入研究做了鋪墊性的工作。且本專著中部分信息對于跨民族的音樂文化研究提供了不少線索。如“益陽地方的梅山文化源遠流長,追其源可以上溯至五千年之前的五帝時代,蚩尤是梅山文化的始祖,梅山文化可以說是中華民族的祖源文化之一,梅山人作為蚩尤部落聯(lián)盟遺族,曾被貶稱為猺、獠、蠻等’;“高腔山歌部分歌曲旋律中出現(xiàn)#4音,益陽地方山歌的落腔習慣用時值較短的二度音以內(nèi)波音加花結束,造成聲音的小波動,顯得委婉動聽”。這種旋律中出現(xiàn)#4音,旋律結束采用二度音程的手法在貴州少數(shù)民族音樂中也是常見的音調(diào)現(xiàn)象,集中在貴州省漢藏語系壯侗語族侗水語支等民族中。如侗族大歌的結束部分大二度音程是其突出特點;水族古歌、喪葬歌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4音等。我們結合史料發(fā)現(xiàn)在水族的源流問題中,有從湖南、湖北遷徙而來的傳說,且水族、侗族、苗族等少數(shù)民族在歷史上亦稱為獠類、蠻類等。從以上地方音樂的旋律結構特點以及特殊音的相似現(xiàn)象或許可以為民族間的歷史與文化交流、源流等問題提供一些旁證。唐海燕老師的著作中這部分音樂文化資料的研究對于跨民族音樂文化對比研究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
雖然如此,我們看到在專著中還是留下一些遺憾。由于音樂本身的模糊性、多義性等特點,目前學界并沒有找到一種最好的方式使音樂作為文化的一部分來研究??v觀民族音樂的研究,民族音樂學家們在音樂本體的分析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在音樂的文化研究方面卻相對滯后。民族音樂學家們都有一個很無奈的困境,認為把音樂作為文化來研究的難度太大,對音樂文化的研究方法似乎難以上升到一種科學的高度。鑒于此,作者對于益陽地方音樂文化的論述并沒有完全像前言中所講的那樣對益陽地方音樂進行歷史學、社會學、民俗學方面的深入研究,對于音樂是怎樣被創(chuàng)造的、怎樣流傳的、怎樣被學習的、怎樣變化和怎樣保存缺乏深入的闡釋,對于音樂的歷史構建、社會的維持以及在民俗中的地位與功能方面還只做了有限的探討。因此,顯得本著作帶有概述的性質(zhì)。
當然,瑕不掩瑜,何況好書是探索出來、磨出來、改出來的?!逗娴赜蛐砸魳肺幕芯俊骊柕胤揭魳贰芬粫鴮τ谝骊柕胤揭魳肺幕难芯可醵鴮τ诤娴赜蛐砸魳肺幕难芯慷紝a(chǎn)生奠基性的影響。相信作者在今后的研究中仍然會一如既往地十年磨一劍,使以后的專著盡善,并且盡美!
[1] 唐海燕.湖湘地域性音樂文化研究—益陽地方音樂[M].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2011.
[2] John Blacking.How Musical is Man?[M].washington:Univeisity of Washiongton Press, 1974.
[2] 張伯瑜.西方民族音樂學的理論與方法[M].北京: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 20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