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極小展弦比背鰭氣動特性研究

2012-04-17 10:35:14趙協(xié)和宋書恒王義慶周為群
實驗流體力學 2012年1期
關鍵詞:背鰭展弦比法向力

周 嶺,趙協(xié)和,宋書恒,王義慶,劉 偉,陶 洋,周為群

(中國空氣動力研究與發(fā)展中心,四川綿陽 621000)

0 引 言

機翼作為飛行器升力的主要來源,在飛行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視飛行器的作用與功能不同,機翼的幾何參數(shù)也有顯著不同,其中展弦比是一個重要參數(shù),如運輸機機翼展弦比通常超過6,戰(zhàn)斗機一般使用2~2.5左右的中等展弦比機翼,戰(zhàn)術導彈則使用0.5~4.0左右的中小展弦比彈翼。對于展弦比小于0.5的極小展弦比彈翼,通常稱為背鰭(類似于魚類的鰭)或者邊條。新一代空空導彈或者艦空導彈,為滿足其攻擊機動目標所需的大過載要求,常常會利用非線性氣動力,以保證大迎角下升力系數(shù)隨迎角持續(xù)增長。背鰭正好滿足這種要求,同時還有優(yōu)越的保形發(fā)射能力,此外背鰭還可起到彈身的加強筋作用,因此,工程上有著較好的應用前景。

由Polhamus吸力比擬[1]可知,從很小的迎角開始,極小展弦比背鰭非線性氣動特性就占據(jù)了主要地位。同時由于背鰭翼展小,彈身體渦與翼渦、翼渦與翼渦之間距離較小,這些渦之間會產(chǎn)生復雜的相互干擾,使得它與常規(guī)小展弦比翼身組合體出現(xiàn)單獨的翼渦和體渦不一樣[2],改變了渦自身結(jié)構(gòu)進而影響全彈氣動特性,使得背鰭有著特殊的氣動特征與流動機理。

1 實驗簡況

實驗在中國空氣動力研究與發(fā)展中心FL-23風洞中進行。實驗馬赫數(shù)Ma=0.4~4.0,滾轉(zhuǎn)角φ為-67.5°~67.5°,實驗迎角為-2°~48°,單位Re數(shù)范圍為(12.6~24.5)×106。

1.1 模型

實驗模型是由旋成體彈身和十字彈翼組成,其中彈身長度為580mm,彈身直徑為φ40mm。四片彈翼幾何外形相同,均為梯形翼,其中一片為測力翼面。實驗使用了面積相同的兩種翼面,分別稱為W1和W2,其中W1翼展弦比為0.16,W2翼展弦比為0.26。試驗模型如圖1所示。實驗時模型邊界層自由轉(zhuǎn)捩。

1.2 風洞

FL-23風洞是一座直流暫沖式亞、跨、超聲速風洞,試驗段橫截面積為0.6m×0.6m,試驗Ma數(shù)范圍為0.4~4.5??缏曀僭囼灦紊舷卤跒樾笨组_孔壁、左右壁為實壁;超聲速試驗段的四壁為實壁。實驗模型采用尾支撐方式安裝于風洞單支臂迎角機構(gòu)上,模型在風洞試驗段中的照片見圖2。

圖1 實驗模型簡圖Fig.1 The sketch of the experimental model

圖2 模型在風洞中的照片F(xiàn)ig.2 The photo of the model in wind tunnel

1.3 實驗方法

實驗采用常規(guī)鉸鏈力矩實驗方法,即測力翼面與錐套為整體加工,錐套通過錐配合與天平連接,天平的后端與支桿相連接。實驗時通過旋轉(zhuǎn)整個模型及天平來改變模型滾轉(zhuǎn)角。模型的滾轉(zhuǎn)角φ定義:前視φ=0°時測力翼面位于模型的左手水平位置,測力翼面在彈身迎風側(cè)時定義滾轉(zhuǎn)角為正,背風側(cè)時定義滾轉(zhuǎn)角為負(圖3)。實驗數(shù)據(jù)按照翼面坐標系(隨模型滾轉(zhuǎn)而滾轉(zhuǎn))給出了氣動系數(shù)。其中參考面積為翼面平面面積,弦向壓心參考長度為根弦長度,展向壓心參考長度為翼面半展長。

圖3 模型滾轉(zhuǎn)角定義Fig.3 The definition of the rolling angle

2 實驗結(jié)果分析

2.1 水平翼面氣動特性

圖4給出了W1和W2翼面在φ=0°時(水平位置)的實驗結(jié)果,Ma=0.4~4.0。自小迎角開始,實驗范圍內(nèi)翼片法向力隨迎角增大而較快地增長,直到來流迎角為40°的大迎角范圍內(nèi)均未見由渦破裂引起的法向力突然下降的現(xiàn)象。Ma=0.6時,當來流迎角增大至約35°左右,法向力曲線開始拐折,來流迎角超過40°時(有效迎角超過了40°),隨迎角增大,法向力反而降低,這表明此時翼面發(fā)生了渦破裂現(xiàn)象,但渦破裂并不嚴重。因此,對極小展弦比背鰭來說,亞跨聲速發(fā)生的渦破裂起始迎角大,且影響不嚴重。對于上述兩種翼面來說,W1的展弦比小于W2,因此其法向力曲線斜率低于W2,總體上其法向力較W2低20%左右。注意到,由于W2的展弦比較大,Ma=0.4、0.6大迎角時W2的渦破裂現(xiàn)象強于W1。

圖4 水平翼面氣動特性Fig.4 Aero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dorsal fin at the horizontal position

實驗范圍內(nèi),隨迎角增大,弦向壓心后移,展向壓心有輕微的內(nèi)移趨勢。隨Ma數(shù)增大,弦向壓心逐漸后移,體現(xiàn)了壓縮性影響,即由于翼面非線性升力作用點靠后同時隨迎角增大其比例也逐漸增大的緣故。隨Ma數(shù)增長展向壓心有略微外移的趨勢。除了小迎角之外,展向壓心值基本落在0.42~0.5范圍之內(nèi),中小迎角基本符合橢圓分布的翼面位流理論值,隨迎角增大則向翼片展向面心靠近。

2.2 滾轉(zhuǎn)角影響

圖5給出了W1翼面在不同迎角下滾轉(zhuǎn)角對翼面法向力的影響結(jié)果,Ma=0.6、1.2和3.0,φ=-67.5~67.5°。由圖可以看出,當翼面位于彈身迎風側(cè)時法向力總體高于背風側(cè),且當翼面位于φ=22.5°時法向力最大,位于φ=-67.5°時法向力最小。有趣的是,3種Ma數(shù)下,φ=0°和45°的法向力幾乎相等。注意到,盡管Ma=0.6、1.2,迎角為30°、41°,φ=-67.5°時有效迎角為正,但其翼面法向力卻為負值。這表明由于背鰭翼展小,彈身體渦與翼渦、翼渦與翼渦距離較小,這些渦之間產(chǎn)生了復雜的相互干擾。進一步使用CFD分析方法研究表明:φ=-67.5°時翼面迎風側(cè)受到其下方的翼渦影響,使得翼面迎風側(cè)壓力降低,從而降低了翼面法向力(圖6)。這種現(xiàn)象必然引起此種布局外形在φ=22.5°傾斜條件下的滾轉(zhuǎn)力矩發(fā)生突變。Ma=3.0時由于翼渦較弱,因而未出現(xiàn)法向力為負值現(xiàn)象,而且法向力曲線更光滑。

圖5 滾轉(zhuǎn)角對W1翼面法向力的影響Fig.5 Effect of rolling angles on normal force of W1

圖6 CFD計算流線圖(Ma=0.6,α=30°)Fig.6 Flow line plot of CFD at Ma=0.6andα=30°

2.3 背鰭渦升力特性

Polhamus吸力比擬的脫體渦流型單獨翼法向力可用下式表達:

前者表示位流法向力(Kp即位流升力線斜率),后者表示渦流法向力(KVT即渦升力因子)。將不同滾轉(zhuǎn)角下W1翼面法向力進行位流與渦流分解得到的KVT結(jié)果見圖7。在相同的有效迎角下,αe≤20°范圍內(nèi)正側(cè)滑使翼片法向力增加,正側(cè)滑角越大,法向力增加得越多;負側(cè)滑使法向力降低,負側(cè)滑角越大,法向力降低得越多。同時,除了φ=±67.5°以外,該曲線顯示出與理論分析完美吻合,即在αe≤15°范圍內(nèi),正負側(cè)滑引起的法向力增量幾乎相同,因而φ=0°時KVT基本是φ=±22.5°或者φ=±45°狀態(tài)的平均值。隨著αe增長,正側(cè)滑帶來的KVT增量先增大后降低,負側(cè)滑帶來的KVT負增量卻逐漸增大,顯示出正負側(cè)滑影響的非對稱性。實際上十字翼段的一對翼會受到與之垂直的另一對翼的升力效應干擾,從而抵消側(cè)滑效應,并且干擾量隨迎角增大而增大,對背鰭來說更為突出。

圖7 滾轉(zhuǎn)角對W1翼面渦升力因子影響Fig.7 Effect of rolling angles on vortex lift factor of W1

3 結(jié) 論

(1)亞聲速大迎角下極小展弦比背鰭渦破裂影響不嚴重,且渦破裂迎角較大;

(2)正側(cè)滑通常使背鰭法向力增加,負側(cè)滑使法向力降低,較大負側(cè)滑條件下背鰭法向力可能會變成負值;

(3)CFD分析進一步證實:背鰭在φ=-67.5°時由于迎風側(cè)受其相鄰翼渦影響,使得其法向力在一定迎角下變?yōu)樨撝担@必然引起十字翼身組合體在φ=22.5°傾斜條件下的滾轉(zhuǎn)力矩發(fā)生突變。

[1] POLHAMUS E C.Prediction of vortex-lift characteristics based on a leading-edge suction analogy[J].J.Aircraft,1971,8(4):193-199.

[2] GRAHAM M Simpson,TREVOR J Birch.Some aero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missiles having very low aspect ratio wings[R].AIAA 2001-2410,2001.

[3] WOOD Richard M,WILCOX Floyd J,BAUER Steven X S,et al.Vortex flows at supersonic speeds[R].NASA TP-2003-211950,2003.

[4] 趙協(xié)和,曾維琴,王玉蘭.戰(zhàn)術導彈大迎角縱橫向氣動力計算程序[R].CARDC-2,1991.

[5] Michael R.Mendenhall主編.戰(zhàn)術導彈空氣動力學[M].北京:宇航出版社,1999.

猜你喜歡
背鰭展弦比法向力
桿式天平軸向力元件測量梁夾角優(yōu)化分析
不同展弦比下扭轉(zhuǎn)葉片振動特性分析
塘養(yǎng)建鯉背鰭、尾鰭和腹鰭指數(shù)的線性體重表征
觀察:小鯊向前沖
孩子(2020年10期)2020-10-21 09:24:43
振蕩剪切模式下磁流變脂法向力特性分析
大展弦比復合材料機翼結(jié)構(gòu)細節(jié)抗疲勞優(yōu)化
背鰭缺失對胭脂魚幼魚游泳能力與反捕食能力的影響
氫動力無人機大展弦比機翼靜氣彈特性分析
矩形曲面網(wǎng)板水動力性能的數(shù)值模擬
翻車魚的自述
昌乐县| 西贡区| 和政县| 长治县| 新竹市| 嘉禾县| 东辽县| 浪卡子县| 阳东县| 北辰区| 靖安县| 荔波县| 海宁市| 桃源县| 仁怀市| 汪清县| 中江县| 香格里拉县| 杭锦后旗| 洛阳市| 曲靖市| 确山县| 翁源县| 明水县| 财经| 黄梅县| 长春市| 长治县| 平塘县| 三明市| 高尔夫| 厦门市| 汉源县| 深水埗区| 鸡东县| 苍溪县| 图木舒克市| 黄平县| 西安市| 剑川县| 白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