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qiang@mail.com
主編手記
tuqiang@mail.com
深海的吸引力是無窮無盡的,因此人們從未停止過探索深海的步伐。在人類不斷向著深海挺進的過程中,中國人的身影越來越挺拔起來。7000米的深度,原本是不可想象的,而它現(xiàn)在對于中國的海洋科技工作者來說,已經是一座被逾越的高峰。
到目前為止,已經探明的地球海洋最深處在馬里亞納海溝,那里過萬米的深處也已經留下了人類的“足印”。雖然,“蛟龍”號的“戰(zhàn)績”與這一深度之間還有不小的距離,但如果將7000米看作是一個起點,完全有理由相信,我們離10000米不會太遙遠。也許有的讀者會問,這些深度真的有那么大的意義嗎?看上去似乎我們沒必要抵達地球的最深處,那里很難成為未來賴以生存的家園,而且,生活在那里的各種生物對于解決目前人類所面臨的諸多問題來說也許微不足道。
事實上,深海探索和人類的許多其他科學研究一樣,是對科學奧秘和未知世界的探究,并不能簡單地用結果的實用性來進行衡量,它更多代表的是人類對自身所處環(huán)境和命運的一種哲學思考。也就是說,它不僅僅是一個科學命題,更是一個哲學命題。只是從普通公眾的認識來看,它更集中地體現(xiàn)出科學的特點。就深潛這件事來說,公眾更為關心的是,如何解決深水壓力、通信傳輸和運移與取樣等問題,而忽略掉了通過這些研究來了解生命從哪里來、到哪里去這樣的終極問題。
我國有為數眾多的島嶼,其中有很多自古就是人們生活的沃土,也有很多至今仍是無人居住的荒島。在占據數量比例更高的無人島中,很多并不具備人居條件,但是否就毫無存在的價值了呢?島嶼對于一個海洋國家來說,是一種難得的資源。除開島嶼所代表的陸域面積之外,它更是海洋國家在海域劃界時所依據的基點和坐標。不管這座島嶼在海面上出露的面積有多少,只要它符合國際法條中對島嶼的定義,那么它的歸屬就將決定著所屬國海洋疆域的延展。這也是為什么像日本這樣的陸域面積極其狹小的國家特別注重通過海島來竭力擴大本國海域面積的原因。拿沖之鳥礁來說,日本想方設法將它由礁變島,足見其對海上陸域空間的渴望,也可見其對海上空間的重視。相比我們國家,卻因為島嶼數量眾多,難以做到將每座小島都視為“海上明珠”。隨著《海島法》的頒布實施,對我國的海島進行摸底、命名,為每座海島“上戶口”,并將它們當中條件已經成熟的,在達到環(huán)境標準規(guī)范的前提下,面向社會招標開發(fā)利用。這些做法,可以說是動員和集中社會力量來對海島資源進行保護的最有效手段。
從中國的漫長歷史來看,在大部分時間里,海洋并不被看重?!疤斐髧钡男膽B(tài)在使臣航海出征時尤盛。那些曾經被我們威武的先輩圈點并劃作國土的島嶼,在漫長的歷史更迭過程中鮮受重視,直到今日,當它們的各種資源價值凸顯出來并受到鄰國覬覦的時刻,才勾起我們強烈的國土意識。幸好為時尚不算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