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樹峰
孔子曾經以極致性的人格論水,說水“遍予而無私,似德;所及者生,似仁;其流卑下,句倨皆循其理,似義;淺者流行,深者不測,似智;其赴百仞之谷不疑,似勇;綿弱而微達,似察;受惡不讓,似包;蒙不清以入,鮮潔以出,似善化;至量必平,似正;盈不求概,似度;其萬折必東,似意……”這是從水的角度說人格,也是從人的角度說水的品格。但無論人格和水格,都是傳統(tǒng)文化中的理想化身?!墩嫠废盗凶髌穭t表現了水的運動中蘊含的現代性意義。
首先,作者從拍攝云臺山風景作品走來,但已經越過了傳統(tǒng)風景攝影的宏大敘事模式,即對壯美、秀麗、靜謐、險要等傳統(tǒng)意境的追求,不再求助于宏大敘事的模式,直接以微小敘事表達。這些水來自于小溪、深潭或池塘,也有湍流、瀑布,但作品中都不是整體性的展現,也不是傳統(tǒng)小品的意象提煉,而是微小處的水的運動形式。他用微小敘事取代了宏大敘事。
其次,作者拍水從慣常的縱向思維轉向橫向思維,從“河流”的概念轉向了“水波”的概念,而縱向思維關注的是歷史,橫向思維關注的是現在。
第三,作者從在零亂和流變中尋找固定的結構轉向了對不確定性的關注,《無香》在水底的確定性和水表的不確定性之間折射跳躍的色彩;《無形》以不確定性為主要表現對象,浩瀚如宇宙星辰卻變動不居;《無言》則表現類似人類創(chuàng)造的文化符號瞬息萬變的沖動。
第四,作者以極為細膩的觀察和技術把控,用各個不同的差異來對抗關于水的總體化和同質性思考,沖破了“水”這個概念的固定解釋。
第五,作者以水無窮流變的狀態(tài),用難以名狀的感覺解構了傳統(tǒng)文化中“水/土”、“山/川”、“動/靜”、“內/外”、“明/暗”這樣的二元對立概念結構方式。
第六,如果說孔子對水的論述是關于傳統(tǒng)概念中的水的精神分析,那么,《真水》作品則是對水的精神分析的分析,云臺山青天峽的瀑布包含著孔子所論及的水的所有性格特征,而《真水》系列則包含著關于水的很多現代性理解。
這并不奇怪,因為水就在那里,就在流著,就在翻滾著或蕩漾著,光的照射才使我們看到它,而攝影家不過精準地運用了光的照射。水,最有傳統(tǒng)精神,也最具現代性。人類對水的認識,其實不多。而秦玉海先生讓我們在《真水》系列作品中,對水有了全新的認識、思考和體驗。以上六個方面,是秦玉海先生在技術和藝術表達自我感受中自然體現出來的特征,也是其攝影行為和作品現代性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