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炳興
以前,京劇舞臺上的傳統(tǒng)劇目豐富多彩,素有“唐三千、宋八百,數(shù)不清的三、列國”之說。但是以秦、漢之交那段歷史為題材的劇目較少,僅有《宇宙鋒》、《霸王別姬》等寥寥幾出,麒派創(chuàng)始人周信芳大師創(chuàng)作過大量膾炙人口的經(jīng)典劇目,其中十本連臺本戲《漢劉邦》就是其中優(yōu)秀劇目之一。
《韓信》,又名《韓信出世》或《殷桃娘》。上世紀20年代中期,周信芳取材于小說《西漢演義》,編成了十本連臺本戲《漢劉邦》。其中,每一本都能獨立成章單獨演出,《韓信》即是從《漢劉邦》第四本中抽出的一折,敘述韓信早年不得志,在淮陰曾得到漂母的幫助和周濟,并在漂母的激勵下,投軍到項羽麾下當了一名執(zhí)戟衛(wèi)士。項羽起軍時曾殺彭城太守殷通,殷通之女殷桃娘替父報仇,行刺項羽被獲。韓信設計相救。殷桃娘為感激救命之恩,嫁與韓信結為夫婦。
劇中一場戲是描寫韓信與漂母在河畔相逢,韓信內(nèi)心郁悶傷感地向漂母訴說自己的遭遇。漂母聽后深表同情關心,不僅施予飯食,還對他進行指點。此時,舞臺上有一段以問答形式的唱腔,采用麒派唱腔體系中不多見的【反西皮二六】的板式曲調(diào),此時唱來,凄凄楚楚、哀哀切切、娓娓動聽,加上精湛的麒派做功表演襯托,令臺下的戲迷觀眾傷情動容并產(chǎn)生共鳴。唱詞如下:
韓信(唱):我的名叫韓信淮陰年少,父早亡母又故珠淚號啕。
漂母(白):你可曾讀過書么?
韓信(唱):幼讀書壯學劍兵書了了,空有才無有運難把名標。
漂母(白):你做何生理?
韓信(唱):去學吏要賄賂缺少錢鈔,因此上無事業(yè)埋沒英豪。
漂母(白):難道說你無有好朋友幺?
韓信(唱):世態(tài)炎涼哪有管鮑,漂母問我發(fā)一發(fā)牢騷。
親戚見我回身跑,好朋友見我遠遠逃。
因此上淮陰來垂釣,饑一餐飽一頓忍饑挨餓暫候時光把歲月熬。
聽罷言來珠淚掉,韓信餓了有二朝。
韓信出生在淮陰,幼年父母雙亡,生活艱難貧苦。但他胸懷壯志,堅持習文練武,遺憾的是時運不濟、命運多舛。求仕途,有才能沒有金錢此路不通,連勢利的親戚朋友都要回避他。面對殘酷無情的現(xiàn)實,韓信舉手無措、走投無路,只能憤憤不平地向漂母發(fā)泄怨氣傾吐滿腹牢騷,哀鳴世態(tài)炎涼,蒼天不公,乞求能出現(xiàn)管仲、鮑叔牙那樣的伯樂。
周信芳在創(chuàng)作這段唱詞時,打破了常規(guī)的十字句或七字句的框框,一切按劇情與人物的實際需要出發(fā)。不受字數(shù)音律等束縛制約,故使這段唱詞顯得自由、真實、奔放、豪爽而貼近生活,但又符合藝術規(guī)律。這樣的創(chuàng)新精神不但是難能可貴的,而且沒有勇氣和魄力是無法完成的。觀眾看后感言稱道,欣賞麒老牌的京戲,就像是在日常生活中交流感情,互相在說心里話那樣,選用的詞匯不隱晦、不枯澀、不神秘,言簡意賅地把想說的話表達出來?!俄n信》中這段唱詞的開始,就將自己的身世與理想直截了當?shù)仃U述清楚;又如“去學吏要賄賂缺少錢鈔”,則是無情地揭露封建社會科舉制度的營私舞弊與貪官污吏的陋習風氣,而對于自己的經(jīng)濟拮據(jù)也毫不掩飾。并且他還認識到在腐敗成風的官場中,不可能有像管仲、鮑叔牙那樣的開明有識之士,因此,只能感嘆地發(fā)一發(fā)牢騷,以自我寬慰解脫內(nèi)心的沉重負荷?!袄悟}”這樣的唱詞,在傳統(tǒng)京劇的版本里是很難尋覓的,這卻也表現(xiàn)了海派京劇獨有的藝術特征,它超越了傳統(tǒng)京劇程式化的規(guī)范。縱觀周信芳大師創(chuàng)編的許多劇目,我們就能發(fā)現(xiàn)在劇中使用的語言,具有結合時代潮流、順應大眾民意的特點。語言是樸素無華、通俗易懂情節(jié)是生動逼真、感人肺腑;刻畫人物又是入木三分、栩栩如生。周信芳的舞臺藝術表演展示,可在《海瑞上疏》中管窺全豹。
1924年11月,孫中山先生赴北京共商國是,并向全國發(fā)出“消滅軍閥、統(tǒng)一中國”的號召。周信芳當時正在上海丹桂第一舞臺演出。他為了響應孫先生的號召,很快和梨園同行開始排演連臺本戲《漢劉邦》,并在劇中穿插了不少強調(diào)祖國必須統(tǒng)一、反動勢力必須被消滅的唱詞和念白,以借古喻今,喚醒全國民眾的覺悟,那時在報上刊登的演出劇名是《漢劉邦統(tǒng)一滅秦楚》,署名為“周信芳編排”。
《韓信》一折,于1935年7月13日在上海黃金大戲院首演,周信芳主演韓信、華慧麟飾殷桃娘、金少山飾項羽、楊瑞亭反串漂母、富云霞飾虞姬、張德祿飾章邯、杜文林飾惡少年、王蘭芳飾張居妻、劉斌昆飾張居、周五寶飾范增。這樣的名家組合,可謂強強聯(lián)袂、群英薈萃。此劇票房火紅,連連客滿,演出后觀眾反應熱烈。除了演技精湛與配合默契外,舞臺機關布景的渲染,也使觀眾有目不暇接、煥然一新的感受。例如韓信九里山葬母一幕,臺上忽然電閃雷鳴、風雨傾盆的景象,巧妙地運用了科技音響效果與舞美視覺,使舞臺場景蔚為壯觀,令人贊嘆不已。
《漢劉邦》除《韓信》一折外,還衍生了幾出京劇折子戲。如由《漢劉邦》第八本中抽出的《鴻門宴》,周信芳劇中主演張良、劉漢臣飾樊噲、劉奎官飾項羽、高百歲飾范增,該劇于1927年4月24日在上海天蟾舞臺首演;《楚霸王九戰(zhàn)章邯》一出,也是從《漢劉邦》第四本中抽出,周信芳主演項羽;《博浪椎》又名《張良擊秦》,則是從頭本和三本中抽出,周信芳飾張良;還有《韓信》續(xù)劇,又叫《韓信與殷桃娘》,均是可獨立單演的劇目。不過《楚霸王九戰(zhàn)章邯》與《韓信》兩出折子戲,都是周信芳在上世紀30年代常演的劇目,現(xiàn)在京劇舞臺上已銷聲匿跡了。在陶君起先生著作《京劇劇目初探》一書里,也無《漢劉邦》劇目的記載介紹。至于麒派名劇《蕭何月下追韓信》一劇,早在1922年周信芳先生已編演搬上舞臺,并受到觀眾的熱烈歡迎與肯定?!蹲讽n信》的成功,大大地激發(fā)了周信芳對秦漢歷史題材的創(chuàng)作熱情,才產(chǎn)生了京劇舞臺上這部連臺本戲《漢劉邦》。
值得一提的是,臺灣有位麒派名票毛家華,酷愛麒派藝術。他1936年畢業(yè)于上海復旦大學,與周信芳大師過從甚密,對麒派的唱念做打頗有深入獨到的研究。經(jīng)過數(shù)十年潛心學習與執(zhí)著追求,他出版了10盒麒派經(jīng)典劇目的音帶,其中錄有兩段完整的《韓信出世》唱段,為豐富麒派唱腔資料寶庫錦上添花。近年,中國唱片上海公司在紀念周信芳誕辰100周年時,特地精選出版了一套(上、下兩盒)周信芳早期的錄音盒帶,其中選擇了1936年蓓開唱片公司錄制的周信芳演唱《韓信出世》兩個不同的唱段,內(nèi)中就有這段【反西皮二六】的精彩唱段,非常珍貴。那年周信芳42歲,正是藝術上如日中天,流派雛形業(yè)已形成階段,盡管嗓音沙啞不亮,然而韻味醇厚、火候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