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不韋是一個大商人,靠經商賺了很多錢。在以往的社會,商人不允許從政,理由很簡單:商人從政容易使政策往自己的賺錢生意上傾斜。但是,周朝禮樂崩壞后,很多原先的制度都失效了,呂不韋算是找到了大展宏圖的機會。而秦國的“唯才是舉”,更讓他獲得了更大的發(fā)展空間。他把扶植一個太子,最終扶植一個國王、皇帝,變成自己最大的商業(yè)投資。如果賺錢是目的,當國王都在我掌控中,還有什么能比它更加賺錢呢?功名利祿源源不絕,這就是呂不韋的人生。
秦始皇死后,李斯為了自己未來的地位,終于向趙高屈服,這是沒有道德原則的充分表現(xiàn),連同指鹿為馬的趙高,都是秦朝“唯才是舉”的不良后果。李斯在出賣原則之后,也受盡屈辱,最終被腰斬于鬧市。趙高雖能翻云覆雨地廢立皇帝,但是,如此低劣的人品道德,沒有人會信任他,最終也死于非命。這些都是秦朝“唯才是舉”的必然結果。只重才能,不重道德,滿朝都是才能詭異的小人,爭權奪利,口蜜腹劍,陽奉陰違。如此秦朝,不滅亡也不可能。
(摘編自新浪網2012年1月31日)
點擊運用
秦國的人才政策是“唯才是舉”,也就是只重才能,不重道德。這種人才政策既有好處也有壞處。好處是選拔人才的針對性很強,目標很明確,功利色彩明顯;壞處是,人才的功利性選拔和使用,最終也容易被這種功利性傷害。不僅傷害“人才”自身,也會傷害人才的使用者。適用話題:德與才,歷史的得失,眼光,投資,野心,原則,底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