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敬平
言多必失,禍從口出。作為桐城派的傳人,孩提時代的章伯鈞就懂得這些古老的訓誡。然而,年過花甲的他還是忘了“逢人只說三分話”的道理,在詭秘的中國政治生活中,因為不被寬容的政治異議,吃了虧,成了人人喊打的“中國頭號右派”。
1957年5月21日下午,黨外人士章伯鈞,以民盟中央第一副主席的身份,前往中共中央統(tǒng)戰(zhàn)部,出席中共中央開門整風的座談會,滿懷熱忱幫助執(zhí)政黨整風的章伯鈞,用終生難改的桐城方言,說了一通不合時宜的個人意見:
“現(xiàn)在工業(yè)方面有許多設計院,可是,政治上的許多設施,就沒有一個設計院。我看政協(xié)、人大、民主黨派、人民團體,應該是政治上的四個設計院。應該多發(fā)揮這些設計院的作用。一些政治上的基本建設,要事先交給他們討論,三個臭皮匠,合成一個諸葛亮。”
這就是當時著名的“政治設計院”言論。座談會結束之后,中共中央統(tǒng)戰(zhàn)部有關人士,對包括章伯鈞在內的共產黨的朋友們提出的批評和意見,表示了衷心的感謝。如沐春風的章伯鈞興致盎然地回家了,他絲毫不曾預料,這番政治異議,已經悄無聲息地宣告他的人生提前進入冬天。
出身耕讀人家的章伯鈞也是見過大世面的。早年,赴德國留學,他就接觸了共產主義的理論,和中共領袖有過同處一室的交情?;貒?,他參加北伐,參加共產黨,組建農工民主黨,跟國民黨當局明火執(zhí)仗搞過政治斗爭,橫豎不是一個吃素的人。所以,“政治設計院”言論出爐不久,有人零零星星地批判他,他也沒怎么當回事。待到半個月后,《人民日報》發(fā)表《這是為什么?》的社論,章伯鈞才突然感覺到苗頭不對。這篇社論中有個讓他大吃一驚的結論:階級斗爭在我們國家還在進行著。
他敢于提出“政治設計院”的前提,在某種程度上是因為中共最高領袖毛澤東對階級斗爭的放棄。中共八大過后,毛澤東發(fā)表了《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的重要講話,宣告大規(guī)模的疾風暴雨式的階級斗爭已經過去。
捧讀《這是為什么?》,章伯鈞覺得不對勁了。早知道“階級斗爭還在進行著”,在陰晴不定的政治生活中摸爬滾打了大半輩子的他,也不會打破沉默,大放厥詞,說什么“政治設計院”。不知道他私下里是否感嘆過,在毛澤東面前,見過大世面的他,總像一個小學生,那么幼稚,那么笨拙,那么不明世事。
他哪里知道,在他出席統(tǒng)戰(zhàn)部座談會前幾天,毛澤東親自草擬了一篇文章,說民主黨派中的右派表現(xiàn)很猖狂,尾巴已經翹到天上去了。為了“誘敵深入,聚而殲之”,“我們還要讓他們猖狂一個時期,讓他們走到頂點”。他說,右派的出路只有兩條:一條,夾緊尾巴,改邪歸正;一條,繼續(xù)胡鬧,自取滅亡。
可憐的章伯鈞,固然不愿自取滅亡,卻因為信息不對稱,不知道“引蛇出洞”的權謀,一接到統(tǒng)戰(zhàn)部有關人士請他幫助中共整風的電話,就不顧拉肚子的不舒服,跑去大鳴大放,授人以柄了?,F(xiàn)在,“政治設計院”的言論發(fā)表了,“蛇”出洞了。毛澤東在共產黨內部發(fā)出秘密指示:組織力量反擊右派分子的猖狂進攻,他點名道姓地說,章伯鈞等人在拼命做顛覆活動,野心很大。
厄運就此臨頭。民主黨派內部,他自己的同志率先質問他:“你主張另搞一個政治設計院,是否不同意憲法?”
他沉默了。憲法?他是1954年憲法文本參與者,他清楚地知道,憲法賦予了他以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以言論自由。言論自由,就是無需擔心受到任何懲罰,想說什么就說什么的自由。反觀人類言論自由的歷史,言論自由的核心,是那些宣傳政治主張、表達政治見解的政治言論。
章伯鈞關于“政治設計院”的政治言論,究其本質,無非是對當時的憲法所規(guī)定的國家機構的組織形式提出了不同的政治見解,與意識形態(tài)并無直接關聯(lián)。然而,毛澤東將之意識形態(tài)化了。在這位領袖眼里,主張政治設計院,是資產階級及其知識分子背信棄義的表現(xiàn)。堅持社會主義,堅持共產黨的領導,是資產階級和共產黨在建國之初達成的政治盟約,是寫入憲法的,是他們必須接受的兩個天條。章伯鈞放言政治設計院,就是撕毀盟約,違背天條,這不是明目張膽的翻案是什么?毛澤東火了。他明確地表示,誰想翻案,誰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就沒有位置。
顯然,章伯鈞的政治見解被毛澤東夸大了,被上綱上線了。且不論見解是否正確,即便錯了,又有什么大不了呢?知無不言,言無不盡,言者無罪,聞者足戒嘛。在這個世界上,有少數人,比如說美國聯(lián)邦最高法院的一小部分法官,就固執(zhí)地認為言論自由是絕對的,憲法保護一切言論,憲法保護的不僅僅是公民說正確話的自由,也保護公民說錯誤話的自由。
一生親美的章伯鈞,可能不知道,主張言論自由應該受到絕對保護的法官,在美國也只是一小撮。自言論自由寫入美國憲法以來,即使是那些希望以博大的寬容精神對待政治異議的人們,也篤信政治異議應當恪守邊界。問題是,邊界在哪里?長達180年的漫長歲月里,上下求索的大法官們漸漸達成共識:如果政治異議給國家安全和社會穩(wěn)定帶來明顯的急迫的危險,司法就可以扼住異議者的喉嚨。
“政治設計院”的言論出籠后,一浪高過一浪的批判,讓他低下了桐城派數百年來始終高昂的頭。從夏到秋,從秋到冬,他一直在寫檢查。從童年開始深刻自我檢查的他,終于得到了“寬恕”,在撤掉交通部部長、全國政協(xié)副主席、農工中央主席、民盟中央第一副主席、光明日報社長等九個職務之后,“上邊”特意為他保留了“全國政協(xié)常委”的職務,過去享用的四合院、小轎車、司機、警衛(wèi)、廚師、勤雜、秘書,也照舊保留了。然而,作為一個政治活動家,他的政治生命再也留不住了。
(摘自《經濟觀察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