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耳
中暑常發(fā)生在高溫和高濕環(huán)境中,對高溫、高濕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不足是致病的主要原因。在氣溫大于32℃、濕度大于60%的環(huán)境中,由于長時間工作或強體力勞動,又無充分防暑降溫措施時,極易發(fā)生中暑。
預防
出行躲避烈日
夏日出門記得要備好防曬用具,最好不要于10點至16點在烈日下行走,因為這個時間段的陽光最強烈,發(fā)生中暑的可能性是平時的10倍!如果此時必須外出,一定要做好防護工作,如打遮陽傘、戴遮陽帽、戴太陽鏡,有條件的最好涂抹防曬霜;準備充足的水和飲料。此外,在炎熱的夏季,防暑降溫藥品,如十滴水、龍虎人丹、風油精等一定要備在身邊,以防應急之用。外出時的衣服盡量選用棉、麻、絲類的織物,應少穿化纖品類服裝,以免大量出汗時不能及時散熱,引起中暑。
老年人、孕婦、有慢性疾病的人,特別是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在高溫季節(jié)要盡可能地減少外出活動。
別等口渴了才喝水
不要等口渴了才喝水,因為口渴已表示身體已經(jīng)缺水了。最理想的是根據(jù)氣溫的高低,每天喝1.5至2升水。出汗較多時可適當補充一些鹽水,彌補人體因出汗而失去的鹽分。另外,夏季人體容易缺鉀,使人感到倦怠疲乏,含鉀茶水是極好的消暑飲品。
保持充足睡眠
夏天日長夜短,氣溫高,人體新陳代謝旺盛,消耗也大,容易感到疲勞。充足的睡眠,可使大腦和身體各系統(tǒng)都得到放松,既利于工作和學習,也是預防中暑的措施。最佳就寢時間是22時至23時,最佳起床時間是5時30分至6時30分。睡眠時注意不要躺在空調的出風口和電風扇下,以免患上空調病和熱傷風。
癥狀
根據(jù)發(fā)病過程及輕重,將中暑分為:先兆中暑、輕度中暑和重度中暑。
先兆中署:大量出汗、口渴、明顯疲色、四肢無力、頭昏眼花、胸悶、惡心、注意力不集中、四肢發(fā)麻等,體溫正?;蚵愿?,一般不高于37.5℃。
輕度中暑:面色潮紅、胸悶、皮膚干熱等,或早期呼吸循環(huán)衰竭癥狀,如面色蒼白、惡心嘔吐、大量出汗、皮膚濕冷、體溫升高到38~C以上、血壓下降、脈搏加快等。
重度中暑:除上述癥狀外,如果還出現(xiàn)昏倒或痙攣,或皮膚干燥無汗,體溫在40℃以上,說明中暑嚴重,應緊急處置,昏迷者針刺人中、十宣穴。在急救的同時,及時送醫(yī)院治療。
措施
夏季天氣炎熱,非常容易中暑,有的人面對中暑卻茫然無措,下面讓專家教你如何來應對中暑。
第一,當出現(xiàn)中暑先兆癥狀或輕度中暑時,應立即離開高溫環(huán)境,到陰涼安靜的地方休息,及時補充清涼含鹽飲料。
第二,應將昏倒的患者迅速抬到環(huán)境涼爽的地方,解開衣扣和褲帶,有條件者,一方面可在患者頭部、兩腋下和大腿內側等處放置水袋,用冷水、冰水擦身。
同時,還可以用風扇向患者吹風。另一方面可以采用民間的刮痧療法,也有較好的效果。上述治療過程中,必須用力按摩患者四肢,以防止周圍血循環(huán)停滯。
第三,病人清醒后,可適當喝些涼開水,最好是服用十滴水或人丹等防暑藥品。
第四,對重度中暑者,應在作上述措施的同時,將患者速送往醫(yī)院進行搶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