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薛伍德
一開始,我想先說清楚幾件事。
我認識的每一個人幾乎都面對過——或正在處理——某種重大的挑戰(zhàn)或厄運。這本書是為他們,也為我自己寫的。家父原本身強體健,卻在64歲時因大量腦出血驟逝,病因無法解釋。家母卻違抗或然率,已擊退卵巢癌9年,而總是將功勞歸給優(yōu)秀腫瘤醫(yī)生策劃的侵略性療法。
身為新聞記者,我遇過數(shù)次千鈞一發(fā),也親眼目睹過許多悲劇。1992年8月,在為ABC新聞報道塞拉耶佛血腥圍城期間,資深制作人大衛(wèi)·凱普蘭就在和我比肩而坐時遭狙擊手射殺身亡。一顆9毫米的子彈疾速穿過我們廂型車的后門,刺穿大衛(wèi)的背,切斷了他的肺動脈。法國戰(zhàn)斗部隊予以搶救,仍傷重不治。他——而不是我——會命喪那個中間座位,純屬幾率,那明明是離車窗最遠,最安全的位置??!
我一直有某種控制癖,因此對于以上事件,我都想提出質(zhì)疑。為什么健康的人會莫名其妙地暴斃?為什么癌癥會襲擊無罹癌風(fēng)險者?為什么子彈會找張三而非李四當(dāng)祭品?或許是為了取回些許掌控權(quán),我開始問:是否有任何隱秘的方式可以提升生還幾率?
生還者俱樂部的三條規(guī)則
一、規(guī)則一:人人都是生還者
無論我們怎么閃避,怎么否認或抗拒,總是有泥罐車或颶風(fēng)或其他災(zāi)害在轉(zhuǎn)角等著我們每一個人。最終,每個人都會加入受虐團體——遭到命運“霸凌”的團體。非進去不可,不入會不行。因此本書的第一條規(guī)則是:人人注定成為生還者。
我們給“生還者”下的定義是“面對且克服了逆境、艱困、疾病或身心創(chuàng)傷的人”。生還者無視反對與挫敗,繼續(xù)向前邁進。他們或許想離開,但仍然堅持下去。有些人甚至戰(zhàn)勝了最壞的情況。他們充分利用了不幸。他們不只是活下去而已,他們活得充實。套用這領(lǐng)域的黑話,他們“成長茁壯”了。無論是存活6個月或60年,他們都充分利用了時間。
生還者不是每次都能克服逆境,此后便幸福美滿的超級英雄。如果你以為他們總是高奏凱歌,那你就錯了。他們是有時贏,有時輸?shù)钠椒踩?。他們有同樣的態(tài)度,但并非全部擁有同樣的人格特質(zhì)。他們克服逆境,但不見得以同樣的方式完成。不見得人人具備極佳的適應(yīng)力,人人樂觀進取。他們不一定能活到高齡;有時他們只多活了幾個月。最終,定義生還者的是善用生命——無論剩余多少——的才能。
二、規(guī)則二:沒有比較問題
星期五,21歲大學(xué)生南多·帕拉多(Nando Parrado)和他的橄欖球球從烏拉圭飛往智利,要度過一個陽光、歡笑和運動的周末假期?;谀撤N迄今仍不明朗的因素,他們的雙引擎渦輪式螺旋漿飛機撞上安地斯山脈一座崎嶇的山峰,然后墜到冰河上。45名乘客中,有12名死于撞擊,5名在第一晚喪命于1.2萬英尺高山的天寒地凍中。身材瘦長的南多·帕拉多在那里昏迷了3天。他的頭骨有4處破裂。其他生還者已經(jīng)放棄他,將他的身體拖進尸袋。
南多,你聽得見嗎?南多,聽得到我說話嗎?
南多猶記得,這些是他在1972年10月16日睜開雙眼時最先聽到的話。他隨即困惑起來:我為什么這么冷?為什么頭這么痛?帕拉多伸手摸了摸太陽穴。他發(fā)現(xiàn)右耳上方有數(shù)道凸起的傷痕。指尖一壓,便會感受到他所謂的“濕軟海綿感”。那種感覺令人作嘔:他碎裂的顱骨插入腦部表層了。南多隨即獲悉他的母親已在墜機事故中過世,他19歲的妹妹之后也禁不住傷勢和嚴(yán)寒,在他懷里闔眼。盡管喪親令他痛不欲生,南多卻不允許自己掉一滴淚。腦海一個聲音告訴他:不可以哭。眼淚會浪費鹽分,你需要鹽分才能活下去。
在冰河待了60天,面對慢性饑餓與迫在眉睫的死亡,南多和其他兩人展開“困獸之斗”來救自己的性命。其中一個男人在一天后回頭,剩南多和另一個人攀爬。他們從碎裂的機身里找到一些簡單工具,攀上1.7萬英尺高的山壁,然后驚訝而失望地發(fā)現(xiàn)飛機墜毀在山地中央,只有無生命的冰大肆蔓延。但他們又跋涉了10天,營養(yǎng)不良、筋疲力盡的他們不知怎么走了45英里路,越過冰冷的凍原,心中只有“無可毀滅的回家的渴望”。當(dāng)他們終于遇到一個騎馬的人,他們知道他們得救了……
后來在醫(yī)院,南多的父親問道:“你是怎么活下來的?這么多星期沒吃東西……”面臨隨時可能餓死的恐懼,南多說他們別無選擇。經(jīng)過激辯,他們決定分食罹難者的尸體。父親毫無懼色地回答:“你非得這樣做不可,很高興你回家了。”
今天南多是烏拉圭一名成功的生意人兼電視名人。結(jié)婚至今29年,育有兩個女兒,他環(huán)游世界、玩賽車并發(fā)表振奮人心的演說。他告訴我在猶他鹽湖城一次令他難忘的經(jīng)驗。在他發(fā)表演說,暢談安地斯山的磨難時,他注意到臺下有個衣冠不整的女人在哭泣。演說完畢,她前去找他。“今天你是我的救命恩人,”她告訴他,“我原本死了,但在今天重生?!睅啄昵埃诘管嚦鲕嚨罆r意外輾過她的女兒,她說從此她不再在乎任何事情,她不愛惜自己,宛如行尸走肉。南多不知道該說什么,他把那個女人拉進懷中,用全身力量緊緊擁抱她。這個不修邊幅的女人沒有在冰河熬過72天,也沒有失去一半的家人和兩個最好的朋友。但,南多想,會有任何人懷疑,她所承受的苦難不比我多嗎?
在那一刻之前,他一直對于他的求生奮斗感到一股莫名而不自在的驕傲。各大冒險雜志一直將安地斯事件列于史上最偉大求生故事的榜首,他們的奮斗也拍成電影和紀(jì)錄片。但,緊摟著那個女人,他才發(fā)現(xiàn)某件更深層卻更普遍的事?!拔覀兠恳粋€人,有時都會面臨無助與絕望,”他在著名的回憶錄《安地斯山脈的奇跡》中寫道,“每個人都會經(jīng)歷悲傷、遺棄和難以承受的喪親之痛。而我們每一個人,遲早都要面對死亡無可避免的迫近?!苯o了那名婦女長長的擁抱后,他想到兩句話,于是輕聲地說:“我們?nèi)加腥松陌驳厮股健D阋灿心愕陌驳厮股?。?/p>
哪個比較慘?身陷安地斯山的冰天雪地,還是失手殺死自己的孩子?一定會有人問這些問題,但沒有標(biāo)準(zhǔn)答案。生還者俱樂部的第二條規(guī)則是:沒有比較問題。當(dāng)然,逆境有千萬種形式,但如果那發(fā)生在你的生命中——如果它使你無法轉(zhuǎn)移注意力——如果那對你意義重大——那么就不該拿來比較。最大的磨難正發(fā)生在你身上,此時,此地。比較沒有意義。無論危機為何,無論是在冰河或車道上,生還者俱樂部的第二條規(guī)則意味著,你的挑戰(zhàn)和其他人一樣巨大。
三、規(guī)則三:你比你想象中強壯
1985年3月16日一大早,安德森剛和朋友在西貝魯特打完網(wǎng)球。在一條狹窄的路上,他遇到3名全身臟兮兮的持槍男人?!斑M去,不然就開槍了!”一個男人說,拿槍抵著他的頭。他猛力把安德森摔在地板,把一只舊籃子丟在他身上。開了一會兒后,安德森身體被膠帶捆綁,眼睛被一塊臟布蒙住,然后遭審問。后來他被銬上手銬腳鐐,和一張鋼床綁在一起。他無法站立,更別說坐直起來了。他被迫把尿解在床邊一只塑膠瓶里。在鋼床上趴了24天后,安德森覺得自己快瘋了。他告訴其中一個俘虜他的人:“我不能再這樣下去了,我不是動物,我是人,你不能這樣對待我?!?/p>
“那你想要什么?”對方問他。
“一本書,一本圣經(jīng)……你得松開這些鎖鏈,我要瘋了?!?/p>
隔天,安德森的桎梏解開了,他們也買給他一本全新的紅色的圣經(jīng)。他們讓他摘掉眼罩,讀30分鐘。他品嘗著新墨水、新書皮的氣味,以及《創(chuàng)世紀(jì)》的第一句:一開始……
在我們說話的同時,安德森剛吃完在家做的意大利面和沙拉午餐,正喝著一杯南非皮諾塔吉紅酒。他住在俄亥俄州雅典縣一座面積達250英畝的農(nóng)場,日子過得幸福。
曾為越戰(zhàn)陸戰(zhàn)隊員的安德森是足跡踏遍三大洲的通訊記者,報道各式各樣的天然及人為災(zāi)害。安德森表示,在約莫20個平安返家的長期人質(zhì)中,有一個直接送進精神病院,之后便未再出現(xiàn),還有一人則在類似機構(gòu)進進出出達10年之久?!拔覀?nèi)荚谀承┓矫媸軇?chuàng),”他說,“但我相信我們都恢復(fù)得很好?!?/p>
“生還是一回事,”他繼續(xù),“生還得優(yōu)雅而有尊嚴(yán)是另一回事。”安德森相信,他的磨難最令他驚奇的地方,是他的人質(zhì)同伴如何在不失體面與人性之下渡過最大的難關(guān)。他猶記得那些最低潮的日子,他好想放棄,無法再面對那些虐待、孤獨及惡心的羔羊飯?!吧系?,我辦不到,”他說,“我完了,我投降了。”
“但在投降的盡頭,”他在回憶錄《烙?。禾嘏蓡T的生與死》(Den of Lions)中寫道,“沒有條理分明的思想,沒有真實的痛楚,沒有感覺,只有疲憊,只有等待,以及一樣?xùn)|西。溫暖,光明,柔和。接受,我愿意接受了,接受自己。休息吧。一會兒之后,力量油然而生。就此刻而言,那已足夠?!保ň庉?袁紅)
作者簡介
班·薛伍德(Ben Sherwood)
得獎記者,曾任美國廣播公司(ABC)《早安美國》執(zhí)行制作及國家廣播公司(NBC)《晚間新聞》的資深廣播制作人。他的暢銷書《啃七四七飛機的男人》(The Man Who Ate the 747)及《查理的生與死》(The Death and Life of Charlie St. Cloud)于全球各地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