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彥玲
1.野狍的特點及生長特性
野狍體形勻稱,體格健壯,適應性和抗病力極強,且易馴化、好管理,食源廣泛,各種闊葉樹葉、野生雜草、農(nóng)作物秸稈、水果皮、蔬菜等都是野狍喜食的飼料。養(yǎng)殖野狍周期短、飼養(yǎng)成本低、經(jīng)濟效益高。子狍出生后約400天可長成成年狍,體重可達40kg。進入性成熟期,野狍1年繁育1胎,單胎產(chǎn)2~3羔。小狍子出生后大約1個月左右開始學會采食,此時小狍子可以斷奶,斷奶后的小狍子要分群飼養(yǎng)。種狍繁殖使用年限10年左右。
小狍子出生后,與梅花鹿長得相像,棕色的毛中長有4條直線型的白色斑點。小狍子一般需1年后才能達到性成熟。小公狍子大概在1月份左右長出兩個角,第1年兩只角沒有分支,第2年每只角有1個分岔,第3年每個角長出3個岔。狍子的角剛長出時為茸,如果在一定時間內(nèi)沒有鋸茸,它會自動骨質(zhì)化,變成硬角。從11月開始,狍子為了適應冬季寒冷的環(huán)境,開始增毛,在原來棕紅色毛的基礎上,長出一層又厚又長的灰白色毛,將原來棕色的毛覆蓋。
2.飼養(yǎng)管理
2.1圈舍 狍圈一般建在庭院內(nèi)向陽、通風處,要求冬暖夏涼。圈舍由運動場和舍室組成,運動場為敞棚結構,外圍墻高2m以上,為防逃跑,墻頭可壓蓋柴草。舍室為封閉結構,總體要求每頭狍圈舍面積不低于5m2,圈內(nèi)設喂食槽和飲水槽。野狍冬季不怕冷,但室溫最好在0℃以上,夏季怕熱,因此夏季要有遮陽設施。活動場最好是水泥地面,且有排水系統(tǒng)。小狍子圈舍要用鐵網(wǎng)圈欄,防止小狍子因受到刺激發(fā)生撞傷、撞死等情況。
2.2飼養(yǎng)與飼料 成年狍日糧配方為:草粉400g、麩子150g、玉米面150g、豆餅50g。7天~10天喂1次鹽(10g左右),拌入飼料中即可。野狍在夏季喜歡吃蒲公英、苜蓿草、苦菜、榆樹葉等青飼料,要求品種多、不霉變。每天要飲水,一周左右補充一次鹽,每次每頭補充2g左右。另外根據(jù)不同時期,如交配期、妊娠期、哺乳期等,適當增加一些精飼料。冬季以果樹葉、苜蓿草為主的粗纖維飼料,以蘿卜、胡蘿卜、水果為青飼料,添加精飼料及含硒生長素、骨粉、魚粉等微量元素及礦物質(zhì)等。在冬季10天左右補充1次鹽,每次每頭補充2g左右,每天要給水,但冬季飲水量少。野狍飲水不定時,飲水槽內(nèi)每天都應保持有清潔飲水,且每天一換。飼喂要定時,一般夏季每天喂4次,冬季每天喂3次,喂食量以不吃為準。
公狍與母狍要分圈飼養(yǎng),如果一起飼養(yǎng),公狍在采食時,一般不讓母狍吃。大狍子與小狍子也要分圈飼養(yǎng)。圈舍要每天清掃,最好在活動場地鋪鋸末,這樣既可防寒,又便于清掃。狍子是一種應激性很強的動物,最好每天定時由專人飼喂。
3.預防疾病
狍子的發(fā)病率不高,且發(fā)病后很容易治愈。但仍不能輕視疾病的預防。禁喂不潔、霉變飼料,水槽、食槽天天清洗;每天清掃圈舍,夏季多用干土面或小灰鋪墊地面,保持干燥和衛(wèi)生。每月用火堿或生石灰20%,加水80%全面噴灑1次圈舍,定期進行消毒,并謝絕外人入內(nèi)參觀。
4.繁殖
野狍的繁殖季節(jié)性很強。每年8月20日至9月20日為發(fā)情配種期,受胎率為100%,沒有空懷現(xiàn)象,妊娠期為270天。母狍發(fā)情期一般表現(xiàn)為多動,有的根本看不出來。因此8月20日以后要天天把母狍放入公狍圈內(nèi)試情,母狍若發(fā)情自愿接近公狍,很容易交配成功,一般在2天內(nèi)交配2~3次;母狍若不發(fā)情,公狍一靠近就逃跑并有叫聲,公狍追逐一陣后開始用頭頂撞母狍,此時要迅速將母狍放回原圈。
公母狍平時分開飼養(yǎng),配種時按公母1∶4最適宜。母狍產(chǎn)胎時一般是自產(chǎn)自乳,不用人工輔助,但個別難產(chǎn)的可人工助產(chǎn)。哺乳期開始每天給母狍增加150g精飼料,7天后增加到200g,同時添加些奶粉、骨粉等動物蛋白,另外再添加些青汁飼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