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17日,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全國政協(xié)書畫室、廣東省人民政府、中共廣東省委宣傳部、中國美術館、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國家畫院聯合主辦,廣東省文化廳、廣東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廣東省美術家協(xié)會、廣東畫院、廣州美術學院、嶺南畫派紀念館、嶺南畫院、雅昌企業(yè)(集團)有限公司協(xié)辦,廣東美術館承辦的“吞吐大荒——許欽松山水畫展”在中國美術館隆重開幕。
20世紀以來的山水畫中,既有借古開今派,也有融合中西派,許欽松顯然屬于后者。在他的山水畫中,傳統(tǒng)首先是“天地大美”與“浩然正氣”,是天人合一的精神,其次是西法的引進及其與傳統(tǒng)的結合。這種結合,除去融入散點透視和焦點透視之外,還有幾個突出之點,一是點線造型的丘壑融入體面造型的丘壑之中,二是水暈墨章的微妙靈動融入“以刀擬筆”的堅實有力之中,三是以近乎傳統(tǒng)的提示性的筆墨圖式的樹法融入近于西方的有較多真實感的山川的視覺幻象之中。上述的三個特點的形成,都離不開中西藝術觀念的交融,中西視覺元素的綜合,還有水墨畫對版畫表現力的借鑒。顯然,許欽松善于以中西的融合推動古今的承變。他的實踐表明,畫種的兼長,中西的交匯,可以打開眼界,有效擺脫成見,有助于在繼承傳統(tǒng)筆墨的同時,注入時代精神和現代審美經驗。他所追求的山水境界,在于洪荒未辟,莊穆蒼茫,是宇宙自然的原生態(tài),是沒有破壞、沒有開發(fā)的大樸不琢之美。他的山水畫,萬水千山,茫茫無際,境象極開闊,視界更寬廣,實際上是在傳統(tǒng)山水畫“三遠”與“闊遠”之外,推出了新的“廣遠”。他發(fā)揚了宗炳“坐究四荒”“云林森眇”“萬趣融其深思”的精神,亦即在廣闊無垠的山川中,畫家的神思因與宇宙精神相往來而獲得自由。這種大化之思與大美之境,可謂遙接早已失落的六朝傳統(tǒng),并賦予了新的時代精神。
許欽松善于以中西的融合推動古今的承變。他的實踐表明,畫種的兼長,中西的交匯,可以打開眼界,有效擺脫成見,有助于在繼承傳統(tǒng)筆墨的同時,注入時代精神和現代審美經驗。他的山水畫,大而不空,有勢有質,既有高瞻遠矚的開闊視野,又突出腳踏實地的觀感,既講求大氣象、大境界、大筆墨,又不遺余力地把握真切感受和關鍵細節(jié),從而豐富了“借筆墨寫天地萬物而陶泳乎我”的藝術表現手段,形成了幾個特別值得關注的亮點,那就是風馳電掣的速度感、強烈而微妙的光影感、山體堅實渾厚的實體感和云霧流走飄灑的細潤感。
展覽展出六十余件作品,其中丈二以上的巨幅作品就有十一張,皆為高山大川、群山萬壑、山奔云涌的勝景,分布于展廳頗為震撼。作品精選于2000年以來的創(chuàng)作,歷經十二年的時間跨度,也自然堪稱許欽松多年來藝術創(chuàng)作的一次階段性總結和回顧。許欽松的山水畫早期多以嶺東、嶺南地區(qū)的風光為題材,細潤綿密,而此次展出的新世紀以來的代表作,多為表現大氣磅礴,壯美渾厚的大山大川,這些題材的表現也在于彰顯個人的山水畫創(chuàng)作理念,他所講求的不再是以往美學家認為“可游可居”的山水,他的山水境界生機勃勃但是渺無人煙,競秀爭流但卻不見城郭。他說:“人類對大自然越來越離不開,破壞也越來越大,畫中應該回到遠古,不是去住,是使精神有個安頓的地方?!彼皇且酝尜p的態(tài)度對待自然,而是以平等的態(tài)度與神圣的自然對話。
許欽松先生畢業(yè)于廣州美術學院,他青年時代就以黑白木刻《人人都有鐵肩膀》崛起于畫壇并不斷推出佳作和獲取獎項,成為名聞遐邇的版畫家。同時,數十年來,他不停頓地傾情中國山水畫的創(chuàng)作,并且,他面貌新穎而精神高邁的山水畫,顯示出了回歸自然中對傳統(tǒng)的超越,而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和影響。
許欽松,1952年生,廣東澄海人。國家一級美術師,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1998年獲廣東省“五一”勞動獎章,“跨世紀之星”榮譽稱號,2007年當選當代嶺南文化名人50家?,F為全國政協(xié)委員、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副主席、廣東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副主席、廣東省美術家協(xié)會主席、廣東畫院院長、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中國國家畫院院務委員、中國畫學會顧問、廣州美術學院客座教授、廣州大學美術學院名譽院長,2010年廣州亞運會開閉幕式藝術顧問,2012(倫敦)奧林匹克美術大會藝術指導委員會藝術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