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釗 劉寶 趙杰 張繼超
每年的3月15日為“國際消費者權益日”。每當這段時間,全世界就會進一步開展一系列打假懲非的活動。打假古來有之?!俄n非子·說林》記載了魯國以贗(假)鼎應付齊國的索求,并因此而引起一場爭執(zhí)的故事。齊國恃強凌弱攻打魯國,強行索取了一只叫饞鼎的青銅器,魯國不甘心奉獻真品,又不得不應付齊國的索求,于是就送了一只假的饞古銅鏡的“3·15”鼎給齊國。齊使一眼看出是贗品,魯人堅持說是真品,雙方爭執(zhí)不下,齊使只好說:“請樂正子春來鑒別真?zhèn)?,我將聽信他的判斷?!庇谑囚斁垇砹藰氛哟骸氛哟阂部闯鲞@是贗品,就直截了當?shù)貑桇斁骸盀槭裁床话颜嫫匪腿ツ??”魯君見騙局戳穿,只得承認:“吾愛之?!弊哟涸唬骸俺家鄲鄢贾??!碑斆姹硎静辉缸鰝巫C,把自己的信譽看得高于一切。可知當時已有作假銅器的了,齊使和樂正子春具有辨別真?zhèn)蔚牟拍?。漢代以后有關青銅器仿造與辨?zhèn)蔚挠涊d時有發(fā)現(xiàn)。經(jīng)漢唐,至宋代,收集、研究青銅器和石碣刻碑為主的金石學終于誕生。同時,大量仿制和偽造青銅器也始自宋代,元、明、清、民國偽造仿制青銅器越來越多,同時包括瓷器、字畫等偽作也大量出現(xiàn),鑒定真?zhèn)未蚣僖簿统蔀橐婚T學問。
我們就古代的銅鏡作偽和打假說明之,這面尚方七乳四神鏡(圖1)的粗弦及短弦紋之間刻著“尚方作鏡真大好,上有仙人不知老,渴飲玉泉”?!吧蟹健笔菨h代為皇室制作御物的機構(gòu),標明“尚方”為此鏡的鑄造機構(gòu)就意味著告訴顧客:精美有保證。但隨著銅鏡的普遍使用,標榜“尚方”者不在少數(shù),亦真亦假。這面鏡子直徑雖有18厘米,有“尚方做鏡真大好”,但卻略顯粗糙,故有假冒之嫌。而《巖窟藏鏡》中收錄的一面?zhèn)鳛檎憬B興古墓出土的七乳四神禽獸紋鏡,銘文為:“永平七年九月造,真尚方作竟大毋傷,巧工刻之成……”特別強調(diào)為真尚方作鏡,說明假冒在當時已經(jīng)普遍,同時也為打假提供了依據(jù)。
既有作偽,就必然有辨?zhèn)?。作偽的手段再高明再巧妙,也總會露出作偽的蛛絲馬跡。古代一些金石學家在收集整理金石器物的同時,大都注意到對偽器的辨別、考證。宋趙希鵠著《洞天清祿集》專列《古鐘鼎彝器辨》一章以辨真?zhèn)危幻鞑苷阎陡窆乓摗?,其中《古銅》部分即作了這方面的探討;鄭師許著《殷周青銅器通論》中有《青銅器的仿造和偽造》一章;商承祚《古代彝器偽字研究》等均作了有益的探討。
杜遒松先生《中國古代青銅器簡說》中第八章第二節(jié)就羅列了前人打假的經(jīng)驗,指出一般青銅器的作偽和辨?zhèn)问址?。作偽銅器有的是全器皆偽,即仿三代、秦漢、唐某種器物的造型、花紋、銘文,仿制便屬此類;也有的器物用拼湊法,用原器的部分再拼湊完整器;還有器真而花紋或銘文偽或器偽而銘文真。以上種種無論在器物的造型、花紋、銘文的統(tǒng)一上,還是總體風格上都存在一些破綻。青銅鏡屬于小件生活用具,作偽方式主要是全器偽造,辨別有其自身的特點。但因是青銅鑄就,一般青銅贗品的辨?zhèn)畏绞揭部勺鳛閰⒖肌=?jīng)認真辨別,偽造銅器的花紋、銘文呆板而無生機,不自然。另外,真器作為隨葬品埋入地下上千年,它的銹已滲透到器物內(nèi)部,而不是浮在器物的表面。如果把外面的銹弄下來,由于銹跡堅硬,故呈塊狀,去繡后鏡子出現(xiàn)槽坑的痕跡。假器的銹一般是浮在表面,弄下來則呈粉末狀,肉里則露出新銅。
中國銅鏡的發(fā)展至宋代趨于衰落,但另一方面由于受崇古尊古思潮的影響以及對漢唐盛世的追慕,許多器物都仿古而制,銅鏡仿漢唐鏡即是其中的一例。在中國銅鏡發(fā)展史上,漢鏡紋飾精細、辭銘豐富;唐鏡紋飾新穎別致、造型多樣是最為突出的,因此士大夫們往往請工匠加以仿制,以供使用和玩賞,從而開辟了一條仿制古銅鏡的道路。仿制古鏡的方法有用真器直接制范,有的則借助摹本制模,然后再鑄造成器。
宋代仿制銅鏡以仿晚唐的花鳥鏡、鸞鳳鏡、瑞花鏡、八卦鏡為主,其次是仿漢代日光鏡、規(guī)矩鏡、畫像鏡等銅鏡。宋代仿制的銅鏡紋飾模糊,與漢唐鏡中的繁縟流暢的紋飾無法相比。
宋代的紀號銘文鏡為我們了解當時的工商業(yè)發(fā)展和造偽制假提供了極好的材料,使我們知道官府和家庭都在從事手工業(yè)生產(chǎn),甚至在湖州還設置了“鑄鑒局”這一機構(gòu)。但私鑄比官鑄更發(fā)達,且往往子承父業(yè),世代相傳,如“湖州石家”創(chuàng)下極大的名聲,其兒孫就在此基礎上繼續(xù)開拓,銘文中就有了“湖州石家青銅照子”等字句。手工業(yè)的發(fā)展使得商品競爭更加激烈,偽冒產(chǎn)品就自然層出不窮,所以銘文中便有了“真”、“真正”、“真正一色”等詞,以防偽造。
如:“湖州祖業(yè)真正石家煉銅鏡”
“湖州真正石念二叔照子”(如圖2、3)
“湖州石十五郎真煉銅照子”
“湖州石念二郎真青銅照子”(如圖4)
“湖州儀鳳樓南酒樓相對石三真壽青銅照子”
即使如此,也很難保證“湖州真正石家無比煉銅鏡子”等銘文鏡中無偽冒品。
金代仿古銅鏡也十分流行,除仿漢唐鏡外,還仿宋鏡中的一些精品。仿漢鏡有星云紋鏡、四乳家常富貴鏡、昭明鏡、瑞獸鏡,其中以四乳家常富貴鏡為多。仿唐鏡以瑞獸葡萄鏡為多。金鏡以圓鈕為多,鈕較尖,尖頂為平面形。金鏡最重要的一個特征是素緣,但比宋鏡緣稍寬。為了防偽,官家通常在鏡緣上刻官驗記的字樣,并帶有畫押,如“龔縣驗記官”、“河東縣官”、“長清縣官”等。官押鏡刻記字體纖細清晰,散而不規(guī)整。但即使如此,作偽仍然很嚴重,金代的官押鏡有官鑄和私鑄之銘文,官鑄銅鏡精細,紋飾線條勻密、別致生動,同時官鑄銘文一般帶紀年,“某某地司官”或“某某局”等字樣,如“義州弘政驗訖”(圖5)、“陜西西路監(jiān)造使”(圖6)。私鑄銅鏡造型笨拙,紋飾模糊,線條也粗糙,一般周邊刻字較多。當時東北地區(qū)銅源困難,又加上連年戰(zhàn)爭,金代統(tǒng)治者三令五申關于禁止鑄鏡的命令,可私鑄之風仍很盛行。但這些鏡想要出售,均須官方驗記、畫押,若無官府驗記、畫押是絕不能出售的,故作偽成風,所以金代的官押鏡如此之多。
元代也曾仿造過前代所鑄的銅鏡,主要有仿漢的連弧紋家常鏡,唐的花草鏡和宋的人物故事鏡。元鏡含錫鋅比例較高(與宋相似),古籍指出,因此鑄出的鏡子質(zhì)軟粗糙。與宋元鏡比較,元鏡中鋅的比例高于宋鏡,鏡色偏黃,即通常所說的黃銅,而非青銅,與漢唐鏡僅色質(zhì)上的差異就十分明顯。加上元鏡厚重笨拙,鑒別并非難事。
明清鑄鏡業(yè)更衰落,但因仿制技術的提高,特別是皇室對古物的崇拜,所以古代器物被大量仿制出來。一些專門為皇室仿制古器的機構(gòu)也應運而生,他們不惜成本,只求精美、逼真,以供帝王們玩賞。社會上一些以玩古崇古自詡的官僚貴戚,為獲得古代金石玉器而奔走。在眾多仿制品中,銅鏡即是主要對象。在當時的很多古物鑒定書籍中就指出,鏡中鋅的比例大大提高,其銅質(zhì)色澤與前朝又不相同,明仿鏡泛黃白色,清仿鏡為黃色,質(zhì)地均較差,多厚重,紋飾粗糙不清,花紋顯得不清秀而草率。這時在鏡上鑄仿造人姓氏的常見,如明仿漢代日光鏡的銘圈帶上鑄有長條形“袁家造”三字,與漢日光鏡區(qū)別特點明顯。
總之,宋以后的仿造鏡無論質(zhì)地、合金比例、花紋等都與真正的漢唐鏡有明顯的差異。
在銅鏡的辨?zhèn)紊?,首先從銅色、銅質(zhì)的差異進行鑒別,然后再看花紋、銘文,作綜合分析,經(jīng)過理論的學習,專家的指導,同行的討論,自己的摸索,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實踐,鑒定的準確性可以大大提高。當然科技在發(fā)展,作偽技術也在前進,我們只有堅持“3.15”精神,不斷地努力才能提高防偽辨?zhèn)文芰Α?/p>
(責編:石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