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淑霞
安溪鐵觀音,雖名觀音,卻生于紅塵,長于風雨,樸素得像凡間女子。但其絕美的風姿,透徹的清香,醉人的茶韻卻實屬人間難得。我愿安溪鐵觀音的幽香,穿越時空,代代相傳。
第一次記住鐵觀音,是在黃宏和宋丹丹的小品里:“鐵觀音是茶,我爹最愛喝鐵觀音”。
記得年幼時的我,并不愛喝茶,澀澀苦苦的味道總會讓我忍不住皺起眉頭,看到那個小品,我卻想:“這么難喝的茶飲,居然有這么美麗的名字?!?/p>
以后,就不免留了心,有這么美麗名字的茶,到底是什么樣子。
嬌弱鐵觀音,一枝一芽皆辛苦
記得第一次喝鐵觀音,是在一位長者家里,那位長者愛茶如命,一日興致勃勃地召集大家:“有好茶,共賞之。”能讓他稱之為好茶的,自然不會差,大家如約而至,捧杯觀之,黃濃艷似琥珀色的茶湯,有著天然馥郁的蘭花香,喝一口,滋味醇厚甘鮮,回甘悠久。由此,我對鐵觀音的愛,不再是葉公好龍。
所愛之物,總是格外留心,由此,我知道,鐵觀音是烏龍茶的極品,茶條鄭曲,肥壯圓結(jié),沉重勻整,色澤砂綠,整體形狀似晴蜓頭、螺旋體、青蛙腿。沖泡后湯色多,除具有一般茶葉的保健功能外,還具有抗衰老、抗癌癥、抗動脈硬化、防治糖尿病、減肥健美、防治齲齒、清熱降火,敵煙醒酒等功效?!拌F色皮煞帶老霜,含英咀美入詩腸;舌根未得天真味,鼻觀先聞圣妙香?!痹娙藙⒈宓倪@首詩,絕妙地道出了鐵觀音的特點。
“鐵觀音” 茶樹,天性嬌弱,產(chǎn)量不大,有“好喝不好栽”的說法,因產(chǎn)量不大,“鐵觀音”茶更加名貴。嬌弱的茶樹,當然更挑水土,唯有安溪的風水得天獨厚,中了鐵觀音的意。這就叫“名茶藏名山,名山出名茶”。唐代末期,安溪就已經(jīng)開始生產(chǎn)茶葉了。安溪鐵觀音主要產(chǎn)于安溪縣境內(nèi)的劍斗鎮(zhèn),感德鎮(zhèn)和西坪祥華等海拔較高的山區(qū),鐵觀音就是由那里青山綠水、景色優(yōu)美的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造就”出來的。
鐵觀音由來:“魏說”與“王說”爭論
關(guān)于鐵觀音的誕生歷來有兩種傳說。一是“魏說”。相傳,雍正三年前后,西坪堯陽松林頭(今西坪鎮(zhèn)松巖村)老茶農(nóng)魏蔭,勤于種茶又信奉觀音。一夜,魏蔭在熟睡中夢見自己荷鋤出門,行至一溪澗邊,在石縫中發(fā)現(xiàn)一株茶樹,正想探身采摘卻被狗吠聲擾醒。第二天,魏蔭循夢中途徑尋覓,果然在一石坑的隙間,發(fā)現(xiàn)一株如夢中所見的茶樹,遂將茶樹移植在家中并悉心培育。因所謂的“觀音托夢得之”,所以將這茶起名“鐵觀音”。
二是“王說”?!巴跽f”的主人公是清代的王士讓,其人生性好集奇花異草。他與魏蔭同是堯陽人,一個為堯陽松林頭人,一個則是堯陽南巖人,兩地相距不遠。傳說講的是:乾隆元年春,士讓告假南軒,于層石荒園發(fā)現(xiàn)一株異茶,遂移栽之。采制成品,香馥味醇,乾隆六年托方苞轉(zhuǎn)獻內(nèi)廷。乾隆喜飲,觀其外狀遂賜名“鐵觀音”。
兩個傳說都流傳了將近300年,但兩種起源的爭奪并沒有想象中激烈。安溪人認為找到鐵觀音確切的起源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安溪鐵觀音在“魏說”與“王說”之爭中得到發(fā)展,相比其他為名人故里爭得面紅耳赤的狀況,他們的處理方式不可謂不明智。目前,兩種傳說的后人也各自憑借著引以為榮的家世,成為安溪茶商的佼佼者。
安溪不僅擁有豐富的茶葉資源,更有著豐富的旅游資源,一大批茶文化旅游景區(qū)、景點,如“中國茶都”——安溪全國茶葉批發(fā)市場、茶葉大觀園、茶博覽館、茶葉公園和西坪鐵觀音發(fā)源地探源、大坪生態(tài)園等,與千年古剎清水巖、名列八閩的安溪文廟、城隍廟、太王陵、洪恩巖、清風洞等名勝古跡和漂流、攀巖、蹦極、野戰(zhàn)、狩獵等生態(tài)旅游景點交相輝映,形成一個具有茶鄉(xiāng)特色的安溪茶文化的有機整體,體現(xiàn)出意蘊豐富的茶文化旅游內(nèi)涵。
TIPS
交通:
飛機:安溪交通便利,在北京首都機場乘坐MF8114航班, 在泉州晉江機場降落,轉(zhuǎn)車至安溪縣。
火車:北京西站乘坐Z59次列車,在鷹潭站下車至貴溪站乘坐K397次列車,在安溪站下車。
特產(chǎn):
名茶鐵觀音、湖頭米粉、官橋豆干、成珍桔紅糕、后邠柿餅和藍印花布等一直深受游客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