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玉峰
摘要: 提高學生技術水平,增強學生素質是職校的奮斗目標。那么,如何把學生培養(yǎng)成一個對社會更有用的人,以適應社會的選擇,是每一位職校教師都要不斷思考的問題。為實現學生的現代化,必須打破傳統的、單一的教學模式。在閱讀教學中,為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需要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興趣,創(chuàng)造一個和諧的教學環(huán)境。教師要發(fā)揮語言魅力;在培養(yǎng)學生敢想敢說的基礎上,要不斷提高閱讀的質量,以增強學生思維的嚴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促進學生身心的健康發(fā)展。
關鍵詞: 中職語文教學閱讀教學能力培養(yǎng)語文素養(yǎng)
語文教材中蘊含著豐富的人文內涵。我們要抓好閱讀教學,重視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主體地位,讓學生自己閱讀、自己學會閱讀,成為學習的主人。正如葉圣陶先生所說的:“閱讀教學的最終目的是要使學生自己能讀書,不待老師講?!?/p>
良好的語文教學對提高學生的知識水平,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語文作為中等職業(yè)學校一門重要的基礎課、工具課,不僅影響著學生現階段各門課程的學習,而且會對他們今后的工作和學習產生重大影響。下面結合教學實踐談談我的看法。
一、轉變傳統的閱讀教學的觀念
語文不僅是一種技能,而且是一種文化積淀,具有深層次的民族文化背景。應試教育背景下的語文教學,過分強調教學環(huán)節(jié)的整齊劃一,同樣的教學帶來了一個同樣的答案,符合所謂的“標準答案”,這就抹殺了語文學科的人文性特點。
中職語文必須在培養(yǎng)學生個人的語文知識、文學修養(yǎng)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職業(yè)語文能力,這就要求閱讀教學與專業(yè)相結合的原則來安排內容重點。如商貿類學生可根據語言準確性的需要和簽訂商貿合同的需要,以說明文、應用文為閱讀教學內容的重點;旅游類的學生可根據了解和生動介紹風景名勝的需要,以游記類文章為閱讀教學內容為重點;幼師專業(yè)學生可以經典名著、神話、童話、兒歌等為閱讀教學內容為重點,等等。只有這樣,中職語文的閱讀教學才能真正為學生的發(fā)展服務。
二、教師發(fā)揮自身的語言魅力
在閱讀教學中,為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需要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興趣,創(chuàng)造一個和諧的教學環(huán)境,使課堂成為語文積累、釋放、組合、撞擊的舞臺。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應十分重視媒體的中介作用,如實物、錄音、錄像、幻燈、電腦等。現代化教學設施的應用,使靜止、平面、單一的情境轉化為活動、立體、多維的情境,從而給學生以全方位的視聽沖擊,使整個課堂成為一個巨大的教學磁場。其中最主要的是教師的語言。
1.注重教學時的語言美。語言美除普遍使用謙語、敬語,還應在教育學生時注意詞語的感情色彩和說話的語氣。現在的學生自尊心很強,如果你的口氣強硬,他很可能產生抵觸情緒,跟你對著干,那就達不到教育和提醒的效果,也可能導致學生討厭老師,討厭這門課。作為語文教師,我們應該注意用誠懇的語言來與學生對話,從而使學生對學習保持濃厚的興趣。如伴著優(yōu)美的樂曲教學《荷塘月色》,高聲朗誦課文,有誰不會被那優(yōu)美的月色及月下的荷塘所感染而怦然心動呢?
2.教學語言應具有趣味性。要想把課教活,就要求把深奧的道理形象化,把抽象的道理具體化,因為形象的比喻,風趣的語言,繪聲繪色的描繪都可能感染學生,使他們愉快、動情、著迷。如可運用一些幽默的教學語言,調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既學到知識,又享受到學習的樂趣。如《神奇的極光》一文從古老的神話傳說開始,描寫了古代人心中瑰麗的形象,充滿趣味性。
3.教學語言應具有科學性。“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所以,教師講課時語言表達要準確、中肯、規(guī)范、合乎語法,既不能廢話連篇,模棱兩可,又不能拐彎抹角,不著邊際。如《奇妙的人體》是一篇特殊的“美文”,文章不長,信息相當密集,使用了幾十個數據,使學生重新認識了自己的身體。
三、加強閱讀授課中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
在培養(yǎng)學生敢想敢說的基礎上,要不斷提高閱讀的質量,即提高思辨的邏輯性,對所思考的內容進行梳理,從不同的思考角度進行歸類、辨析、引申等,進行理性認識的提升,以增強思維的嚴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
1.了解課文欣賞規(guī)律,加強自身藝術修養(yǎng)。引導學生了解課文中涉及時代、作者等常識之后,按不同題材進行授課,小說(人物、情節(jié)、環(huán)境)、散文(形散神不散)、戲?。_突、動作)等。
如講授李健吾的《雨中登泰山》一文,抓住“移步換景”之法去欣賞,所謂“移步”是指觀察者立足點的變化;所謂“換景”則指景觀不同,或觀察對象的變換,或是由于距離、角度的變化,同一觀察對象,面目姿態(tài)也會大不相同。例如,課文中對“岱宗坊”至“南天門”諸多景點的描述,就是由作者的游蹤的線索串聯起來的。又如對“緊十八盤”,既有遠處眺望(“仿佛一條灰白大蟒,匍匐在山峽當中”),又有下邊仰視(“仿佛一架長梯,搭在南天門口”),更有緊貼其前立于其上的精確描述(石級窄窄的,擱不下半只腳)。多角度的描述,給讀者留下了立體的印象,給人以親目所睹、如歷其境的感覺。
2.鼓勵學生大膽設想,培養(yǎng)學生聚合思維。
閱讀教學中教師應注意運用聯想拓展的思維形式,培養(yǎng)學生的聯想力和想象力,讓學生順著人物性格發(fā)展的邏輯、事物發(fā)展的必然結局和作者創(chuàng)作的思路繼續(xù)聯想下去,從而拓展縱向思維的空間。
例如講授魯迅的《祝?!芬晃?,開端部分可提出:①祥林嫂為什么要到魯家做工?②祥林嫂是怎樣對待使她“嫁而守寡”、“備受虐待”的宗法制度的呢?③祥林嫂在魯家的生活是極其悲慘的,為什么說她“反滿足”?讓學生展開討論。在高潮部分又提出:①祥林嫂為什么又一次來到魯四老爺家?②喪夫、失子有偶然性嗎?
通過課堂討論,學生從祥林嫂一生的悲慘遭遇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封建的宗法制度正是用政權、族權、神權、夫權這四條繩索把祥林嫂活活地勒死的。祥林嫂一生的悲慘遭遇,正是舊中國千百萬勞動婦女悲慘遭遇的真實寫照。作者正是通過塑造祥林嫂這一典型人物,對吃人的封建制度和封建禮教進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有力的抨擊。
祥林嫂是生活在舊中國的一個被踐踏、被愚弄、被迫害、被鄙視的勤勞、善良、質樸、頑強的勞動婦女的典型形象。反映了上世紀二十年代中國社會最底層、最苦難的廣大農村勞動婦女的悲慘命運,表現了鮮明的反封建主題。她的悲劇是一個社會悲劇,造成這一悲劇的根源是封建禮教對中國勞動婦女的摧殘和封建思想對當時中國社會的根深蒂固的統治。
3.激發(fā)學生的“問題意識”,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閱讀教學要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課堂,還要讓學生帶著問題出課堂。要把課堂變成思維碰撞的場所,把每節(jié)課上成“問題課”,即把課堂作為酵母,激發(fā)學生在教師指導、學生嘗試、學生合作、學生探究中發(fā)現問題。如閱讀《胡同文化》時思考北京人在生活方面封閉保守的種種表象,其實質是什么呢?胡同文化的精義是什么?又如閱讀《雨中登泰山》時思考“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又引杜甫詩句“一覽眾山小”,用意何在?中間寫攀登艱難有無必要?等等,都可以開闊學生思維的空間,進一步延伸擴展深化課堂。
語文課應最大限度地擴展和延伸,延伸到書報雜志名篇名著,以培養(yǎng)語感,增加積累。結合課文有意識地開拓閱讀教學的新空間,激發(fā)學生廣泛閱讀的興趣,歷史的、前沿的,人文的、科學的,世界的、鄉(xiāng)土的,都可以融合到課堂教學中去。大量閱讀能夠使學生獲得大容量的知識和信息,拓展視野,活躍思維,開啟心智,培養(yǎng)學生對承載著人類文明優(yōu)秀成果的語言文字的深厚情感。
總之,在中職語文閱讀教學中,應該以新課程理念為指導,認真領會教材的編寫意圖,大量閱讀可使學生獲得大容量的知識和信息,拓寬視野,活躍思維,發(fā)啟心智,培養(yǎng)學生情感。同時要充分利用各種有效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促進學生身心的健康發(fā)展。
參考文獻:
[1]趙大鵬主編.語文(中等職業(yè)教育國家規(guī)劃教材——基礎版)語文出版社,2010.
[2]吳興國.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方法的探討.2012.5.
[3]董菊初著.葉圣陶語文教育思想概論.開明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