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應強
去年11月,我校有幸被定為首批《慈善讀本》受贈學校之一,共贈給我校1200冊讀本。如何在不增加學生課業(yè)負擔的情況下,用好《慈善讀本》,從小培養(yǎng)青少年的慈善意識和社會責任感,促進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我校高度重視,積極探索實踐,在慈善文化進校園理念的引領下,把慈善文化充分地融入到了學校的教育教學活動之中,在學校初步形成了一種積極進取,團結互助,關注社會,關愛他人的良好風尚。
一、領導重視 全員參與
作為首批《慈善讀本》受贈學校,我校領導非常珍惜這一德育教育機會。學校組織一場《慈善讀本》發(fā)放儀式,讓學生感受到這一本書的與眾不同。學校領導組織相關人員召開會議,研究如何用好這一讀本,既不增加學生的課業(yè)負擔,又能培養(yǎng)學生的慈善意識,實現(xiàn)德育教育的最大化,并成立相關的課題小組,研究如何科學地滲透到各學科中去,讓學校每一位教師都成為慈善文化的傳播者。大家一致認為《慈善讀本》可以在課堂上使用,作為相關學科的補充內容,如思想品德教育、綜合實踐課,也可以作為班級活動的補充內容,諸如班級主題活動、少先隊主題活動等,還可作為同學們的課外閱讀的補充內容,以開闊視野,提高人生境界。因此學校德育處要求每一個學期品德教師、語文教師、班主任、中隊輔導員每一學期至少上一至兩節(jié)課。這樣幾乎涵蓋學校每一個教師,達到全員參與,學生每一個學期可以上5到8節(jié)《慈善讀本》課,三到六年級基本可以把小學版的《慈善讀本》學完。
二、將慈善文化建設與學校的教育教學相結合。
為了使慈善文化能走進學校、扎根校園。學校成立了相應的慈善活動組織機構。我們本著“為了每一個孩子的幸福童年和美好未來服務”的辦學理念,將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同開展慈善文化活動緊密結合,制定了能保證慈善文化進校園活動順利開展的有關制度,使全體師生牢記慈善理念,爭做慈善之事。讓慈善理念滲透到學校教育教學活動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之中。
學校以《慈善讀本》為藍本,開設了以傳授慈善文化為主的感恩教育、環(huán)保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綜合課程。并通過各種渠道及時有效地宣傳慈善文化理念,使師生感覺到慈善其實就在身邊。
三、將慈善文化建設與新課程改革實驗相結合。
從實施新課程改革實驗以來,如何讓學生在課改中提高素質、取得好成績,成了家長、社會關注的問題,同時也成為老師們和學校研究的重要課題。慈善文化進校園后,老師們在自己實踐慈善育人的過程中,逐漸懂得慈善文化與新課程的不可分割的關系。
在每周的校本教研會上,老師們把自己優(yōu)質教學資源、優(yōu)秀的教學設計,科學的管理秘訣亮出來,取長補短,共同進步。教學中,老師們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培養(yǎng)學生的交流與合作能力,并積極探索符合校情、學情的教育教學方法,總結出一套“以獎代罰、以勵促奮”,用“加法”不用“減法”,用“賞識”不用“指責”的教育方法。
在慈善文化理念的浸染下,老師們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同學們勤學上進。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有了穩(wěn)步的提高。學生在各級各類比賽中均獲得好成績。
四、將慈善文化建設與少先隊活動相結合。
隨著慈善文化意識不斷滲透,教師領悟到慈善意識的培養(yǎng),對學生的良好行為習慣養(yǎng)成起到很大的作用。各中隊輔導員充分利用《慈善讀本》的內容開展主題中隊會,把慈善文化與少先隊活動緊密結合起來,不但慈善意識根植在學生心中,而且大大活躍校園文化。3月19日下午,505中隊《愛心在行動》主題中隊觀摩會根據(jù)《慈善讀本》“愛心圖片”這一單元內容,精心設計、策劃、組織?;顒觿e開生面地通過視頻、圖片、講述慈善故事、手語舞蹈等形式展開。整個活動分為“幸福篇”“震撼篇”“感動篇”“行動篇”四個篇章,其中“震撼篇”中“非洲難民圖片”“貧困地區(qū)孩子生活的視頻”讓隊員們幼小的心靈受到了極大的震撼;感動篇中一首《讓世界充滿愛》的手語歌曲,把隊員的心和貧困地區(qū)孩子緊緊地連在一起。全校教師和縣慈善總會、教育局領導參加并觀摩這一次隊會。3月21日,505中隊舉行“愛心在行動義賣、募捐活動”,來自3到5年級各班的學生干部也自發(fā)地參加這場義賣活動?;顒庸不I到1千多元善款,并將這一筆善款通過縣慈善總會定向捐贈給我縣貧困孤兒。隨后105中隊、302中隊、503中隊也相繼以《慈善讀本》單元中內容在全校開展主題隊會觀摩。105中隊《愛,在生命誕生時刻》、302中隊《我的成長,你的微笑》、503中隊《我寬容,我快樂》三節(jié)隊會課又把慈善文化更進一步深入學生心中。
五、將慈善文化建設與學校各項活動緊密結合起來。
為培養(yǎng)青少年的慈善意識和社會責任感,在校園中弘揚慈善文化,提升學校的德育教育水平,樹立學校良好的公益形象,我校積極通過開展各項活動,并做好宣傳工作。組織全校師生參加由中華慈善總會、《慈善》雜志社“慈善文化征文活動”。學校德育處專門下發(fā)文件,要求班主任、輔導員、語文教師、思品教師在認真用好《慈善讀本》教材同時,認真總結,并撰寫一篇征文,四、五、六年級各班指導學生寫好征文。這項活動得到全校師生支持,全校共收到100多篇征文,經(jīng)過篩選,有65篇征文參賽(其中教師31篇,學生34篇),是參賽篇數(shù)最多的一所學校,其中李芳老師的《讓童年浸潤在愛里》、林麗琴老師的《用愛心鋪架起信任的橋梁》、六年二班陳欣晨的《撐起一片愛的藍天》在《慈善》雜志2012年第3期上刊登。學校春蕾文學社出兩期慈善征文專版。這些活動,喚起學生的愛心,將感恩的心和社會責任感的培養(yǎng)工作常態(tài)化,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得到進一步提升。
學校結合我國傳統(tǒng)節(jié)日、學雷鋒活動等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讓學生在實際的體驗中感受到愛的力量,實施愛心教育。每一年重陽節(jié),少先隊組織大隊干部到社區(qū)孤寡老人家慰問,用自己的零用錢給他們買慰問品,幫助他們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等。每一年清明節(jié),學校組織五年級學生到烈士陵園開展祭掃活動,讓學生了解今天幸福生活來之不易。今年為迎接第50個“向雷鋒學習”紀念日,三月初學校開展了“學雷鋒、心向黨、講品德、見行動”主題教育活動,各班級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通過晨會、主題班會組織學生開展手抄板、黑板報、講故事、詩歌朗誦、愛衛(wèi)護綠等一系列活動,重溫和弘揚雷鋒的感人事跡,全校掀起學習雷鋒的熱潮。5月23日還聘請縣關工委講師團項啟書同志給學生做專題講座。
六、將慈善文化建設與“志愿服務”工作相結合
慈善文化走進校園后,學校的慈善氛圍更加濃厚。學校黨員教師和年輕教師組成鳳山小學志愿者服務隊,適時開展了志愿服務活動。每位志愿者除了犧牲休息時間為結對的留守兒童、單親家庭學生、貧困生、學困生等耐心細致地給予學習上義務輔導外,還耐心做好學生心理輔導,有的老師還資助貧困生,師生之間形成了互相勉勵的良好風氣。
通過開展“志愿者服務”活動,讓師生在學會感恩和送愛心中加深對慈善理念的深入理解??h文明辦組織文明學校開展義務獻血活動,教職工聞訊后,踴躍獻血,甘鴻英老師連續(xù)兩次參加該項活動。
慈善文化進校園,主要是從小培養(yǎng)學生慈善意識,我們本著“先成人,后成才”的育人思想,在慈善文化和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相結合方面做了一些探索,但與慈善文化建設要求,與校園文化建設要求還相差甚遠。慈善教育是一項神圣而又長期的靈魂工程,需要我們進一步開動腦筋,開拓創(chuàng)新,銳意進取,力爭使慈善文化建設的進一步深入與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進一步提高“雙豐收”,為羅源的教育事業(yè)做出我們應有的貢獻!
(本文作者系福州市羅源縣鳳山小學副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