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林
北京時間2012年2月10日18點,第55屆世界新聞攝影比賽(WPP)獲獎作品在荷蘭首都阿姆斯特丹揭曉。西班牙攝影師薩繆爾·阿蘭達(Samuel Aranda)拍攝的一張反映2011年也門沖突事件的照片獲得年度照片獎,同時摘得新聞人物類一等獎。阿蘭達拍攝的這幅獲獎照片,描述的是2011年10月15日在也門首都薩那的一座被用作臨時醫(yī)院的清真寺里,一名身穿黑色罩袍的女子摟住一名受傷男性親屬的場景。阿蘭達選擇以此來反映發(fā)生在也門的沖突事件。出生于1979年的阿蘭達,從19歲起就開始了他的職業(yè)攝影師生涯。他曾受雇于埃菲社以及法新社等,長年在中東地區(qū)采訪。此次獲獎作品是他受《紐約時報》派遣采訪時拍攝的。評委會成員艾丹·沙利文在評價這幅照片時說:“照片展現(xiàn)了一個非常痛苦而又充滿人情的時刻?!?/p>
本屆荷賽獎的突發(fā)新聞、新聞人物、體育、肖像類等獲獎作品也在當天同時揭曉,總計有來自24個國家的54名攝影師分獲各類獎項。“世界新聞攝影”組織成立于1955年,因舉辦年度世界新聞攝影比賽而聞名。它的總部設在荷蘭阿姆斯特丹,因此比賽又被稱為荷賽,是全球最具影響的專業(yè)新聞攝影比賽。荷賽獎分突發(fā)新聞、新聞人物、體育、肖像、自然等若干類別,每個類別還分為單幅和組照,各評出一、二、三等獎。每年比賽結(jié)果揭曉后,該組織都會將獲獎照片在全球范圍內(nèi)進行巡展。荷賽的規(guī)模,由1957年第一次比賽僅有11個國家42位作者200幅作品,到本屆的5247名攝影師、124個國家、101254幅作品,荷賽的號召力和影響力非同尋常,在新聞攝影中,荷賽代表著一種高度,它是敬業(yè)、職業(yè)和專業(yè)的代名詞,也是一種榮譽。荷賽結(jié)果出爐之時,有多少人像守在產(chǎn)房門口聆聽孩子的第一聲哭那樣,享受著結(jié)果,這里有作者,但更多的是社會學者和攝影愛好者?;ヂ?lián)網(wǎng)時代,輕輕一點就會看到每天的新聞照片,荷賽的獲獎照片因此也變得不那么神秘,但它具有絕對的吸引力。
有人說荷賽代表了西方人的視點和價值觀,對戰(zhàn)爭和暴力的渲染情有獨鐘,認為是西方人主導的新聞攝影的游戲等等,對此不以為然。盡管對荷賽褒貶不一,但荷賽這么多年一脈相承,重大新聞的影像不但沒有缺失,而且出奇。關(guān)注戰(zhàn)爭和暴力的影像,那是因為世界不平靜,有戰(zhàn)爭和暴力,我們向那些出生入死為著職業(yè)的良心為我們奉獻新聞照片的攝影師致敬!因為他們在場,影像沒有缺失,同時,也會看到重大事件中的溫情,溫情甚至比暴力重要。本屆評委會主席蘇力萬表示,評委們在選擇獲獎作品的最后階段往往會青睞那些“微妙而不失美感,尖銳又富于悲憫的圖像”。在自然、藝術(shù)、體育和娛樂類題材中,攝影師用聰明和智慧打造出了令人耳目一新的經(jīng)典影像,難得一見或視角獨特。本屆自然類單幅一等獎《北極熊》、體育類單幅一等獎《鐵人世界錦標賽》,憑借新穎的視角和嫻熟的技巧獲取殊榮。每年的結(jié)果或在情理之中,或在意料之外。比如今年的組照一等獎《審訊室》、二等獎《阿富汗新兵》,新意非同一般。有時傳統(tǒng),有時出新,有時還有點藝術(shù),但都沒有觸碰新聞攝影的底線,這就是荷賽。
人們關(guān)注荷賽獲獎照片的題材,少有人談論技術(shù),實際上,幾乎每幅照片都有一個完美的形式來支撐,鏡頭的焦距,廣角的運用,景深的控制,瞬間的把握,甚至色調(diào)等,在評新聞還是評照片的疑問中,荷賽拿出的是技術(shù)精湛的新聞照片。
荷賽傳入國門,有不少攝影師參與或獲獎,這說明我們的攝影師水平確實提高了,中國人在荷賽獲獎再也不像中國足球沖出亞洲一樣讓人狂喜,這是一顆平常心,好照片不一定會在荷賽得獎,但荷賽得獎的照片定有道理。中國攝影師李楊的名為《跳樓新娘》的作品獲得突發(fā)新聞類三等獎,新娘跳樓是由頭,影像背后關(guān)于情感和年輕人的迷茫才是說辭。曠惠民拍攝的一組反映中國百姓紀念毛澤東的照片獲得藝術(shù)娛樂類三等獎,盡管作者內(nèi)心藏有關(guān)于信仰的糾結(jié),但“娛樂”可能是評委評獎的理由。中國攝影師許少峰拍攝的發(fā)生在2011年成都一名男子爬上高壓電線塔,要求獲得房屋拆遷補償款的照片,獲得當代熱點單幅榮譽獎。作品脫離了普通人的視角,鏡頭的展現(xiàn)絕對是國際水平。
荷賽告訴我們,圖片中不可能沒有政治觀點,也不可能沒有價值觀的體現(xiàn),但新聞永遠是主體,過硬的影像也是根本,模仿沒有市場,創(chuàng)新才會有出路,因為每年都會有“想不到”的作品出現(xiàn),這也是荷賽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