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天空是一個城市的容顏,空氣則是城市的表情。雖然我國有關部門公布的數(shù)據(jù)往往顯示不少城市的空氣質量優(yōu)良。但是,走在室外的人們仰望天空,看到的并非是期望中的湛藍,而是灰蒙蒙的一片——
霧都往事
“從綠洲和草原流出的小河上,籠罩著的是霧,霧還掩蓋著河的下游,那里聚積著由骯臟城市和停泊小船所傾出的污物。霧罩在埃塞克斯的沼澤上,罩在肯狄施的高地上。霧覆蓋在車場上,還飄蕩在大船的帆桅四周……霧飄進格林威治退休老人的眼睛里和咽喉里,使他們在爐旁不斷地喘息。”這是狄更斯筆下19世紀的倫敦,在冬季濃霧籠罩下的倫敦。作為當時最重要的工業(yè)城市,煤炭是工業(yè)生產和家庭生活使用的主要燃料,工廠又大多建在市內,因此煤煙排放量急劇增加,在無風的季節(jié),煙塵與霧混合成黃黑色的霧霾,積聚在城市上空經久不散。這些彌漫的霧霾不僅影響交通,釀成事故,還直接危害人們的健康,甚至威脅人們的生命。
1952年12月4日,倫敦城發(fā)生了世界上最為嚴重的一次“煙霧”事件:在逆溫層籠罩之下,倫敦連續(xù)數(shù)日寂靜無風,整個城市為濃霧所籠罩,陷入一片灰暗之中,水陸交通幾近癱瘓。大霧持續(xù)近一周,期間,有4700多人因呼吸道疾病死亡;霧散之后的兩個月內又有8000多人死于非命。數(shù)據(jù)表明,在這場震驚世界的“霧都劫難”期間,大氣中的二氧化硫含量增加了7倍,煙塵增加3倍。
此后的1956年、1957年和1962年,倫敦又發(fā)生了多達12次嚴重的煙霧事件。直到1965年后,有毒煙霧才從倫敦銷聲匿跡。
該次事件被環(huán)保主義者看作20世紀重大環(huán)境災害事件之一,并且作為煤煙型空氣污染的典型案例出現(xiàn)在眾多環(huán)境科學教科書中。
霾與灰霾
空氣污染是工業(yè)化和城市化進程的伴生物。近年來,我國各地日漸增多的灰霾天氣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灰霾天不僅影響了人們的正常生活,也給人體健康帶來了巨大威脅,藍天殺手、灰霾真兇——細顆粒物(PM2.5)逐步走入了人們的視野。
氣象學對霾早有定義,但語焉不詳。霾本來是一種自然現(xiàn)象,這個字最早出現(xiàn)在甲骨文中,在3000多年前的《詩經·邶風·終風》里亦有“終風且暴”、“終風且霾”的詩句?!蚌病弊值墓帕x就是塵。古籍《爾雅·釋天》對霾的解釋是“風而雨土日霾”;《說文》對霾的解釋是“風雨土也”,用現(xiàn)代漢語來解釋,大致是“刮風落土就是霾”。因而,古人的“霾”泛指了今天的“揚沙”、“塵卷風”、“沙塵暴”、“浮塵”等天氣現(xiàn)象,這些現(xiàn)象都是現(xiàn)代天氣現(xiàn)象“霾”的前身,另外,火山爆發(fā)、森林大火、人類活動排放的氣溶膠污染也能形成“霾”。
從氣象學來講,霾是天氣現(xiàn)象,并不是污染現(xiàn)象。在中國氣象局2010年6月正式實施的《地面氣象觀測規(guī)范》中,霾天氣被定義為:“大量極細微的干塵粒等均勻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見度小于10千米的空氣普遍有混濁現(xiàn)象,使遠處光亮物微帶黃、紅色,使黑暗物微帶藍色?!备鶕?jù)美國國家環(huán)保署定義,霾是指空氣中的灰塵、硫酸與硫酸鹽、硝酸與硝酸鹽、有機碳氫化合物等粒子使大氣渾濁、視野模糊并導致能見度惡化,將這種非水成物組成的氣溶膠系統(tǒng)造成的視程障礙稱為霾。霾天氣則指大氣邊界層乃至對流層低層整體的大氣渾濁現(xiàn)象。
今天,霾不僅僅是一種天氣現(xiàn)象,更是一種污染現(xiàn)象。改革開放前,我國經濟欠發(fā)達,城市中很少有霾出現(xiàn),天氣也很少是灰蒙蒙的。隨著經濟的快速發(fā)展,特別是在20世紀90年代之后,城市化進程速度極快,因人為活動排放的污染物增多,大氣污染日益嚴重,霾也漸漸為人們所熟知。此后,電臺和電視臺開始發(fā)布空氣污染指數(shù)(API指數(shù)),如果你注意收聽會發(fā)現(xiàn),大多城市的首要污染物基本為PM10,即可吸入顆粒物。
為什么大家那么重視霾?霾天氣的加重和顆粒物PM10有什么關系?
我們所說的顆粒物,在大氣科學里面叫氣溶膠,每立方厘米空氣里大概有107~108個粒子,只不過我們眼睛看不清楚。大氣中顆粒物粒子的大小可以覆蓋4個量級,從幾個納米到100微米。納米是目前可測量的最小量級,現(xiàn)在測量的最小粒度是3納米。它在大氣中是有明顯的粒徑分布的,如圖1所示。
目前,顆粒物已經變成空氣中主要的污染物。在環(huán)境科學研究中,人們將顆粒物按粒徑范圍分成的4個等級中,總懸浮微粒(TsP)是最早被定義的,指的是大致在50微米以下所有的粒子的總和。PM10是粒徑為10微米和10微米以下的所有粒子的總和。PM2.5是空氣動力學直徑為2.5微米及2.5微米以下的所有粒子總和。10和2.5實際上是表示粒子的粒徑范圍。最近的熱點是超細顆粒物,它是指粒徑在0.1微米以下,也就是100納米以下的粒子加起來的總和。
在氣象部門有關霾的定義中,特別提到了空氣濕度的問題。因為北方和南方的空氣濕度有明顯區(qū)別,南方由于空氣濕度大,顆粒物非常容易吸濕達到比較高的折光率。所以在氣象局的行業(yè)標準里面規(guī)定,當能見度小于10千米時,相對濕度小于80%,則判別為霾。如果相對濕度為80%~95%,要按照地面氣象觀測規(guī)定的描述或者大氣成分指標,進一步判定到底是不是霾。
根據(jù)各地的數(shù)據(jù),專家最后判定:當直徑小于2.5微米氣溶膠的質量濃度達到75微克/立方米,濕度達到80%以上、95%以下時,就是霾;如果小于1微米的氣溶膠濃度達到了65微克/立方米時,就是霾。同時,根據(jù)能見度情況規(guī)定了霾的等級。
霾有時比較厚,可以達到1~3千米,和晴空之間沒有明顯的邊界。霾粒子顆粒較小,平均直徑是1~2微米,肉眼不可見,它們的分布也比較均勻。換句話說,如果有了霾,能見度也是均勻的。我們看到的霾之所以是黃色或灰色,緣于里面的灰塵、硫酸根、硝酸根等粒子散射了波長較長的光;而且,其中往往含有許多黑炭粒子。因而,我們也稱霾為灰霾;但灰霾不是明確的學術名詞。
隨著人類活動的影響,近年來灰霾出現(xiàn)的頻率越來越高,目前我國存在4個明顯的大范圍灰霾區(qū)域,分別為華北地區(qū)、長江三角洲、四川盆地和珠江三角洲。在我國東部城市區(qū)域,灰霾天氣從20世紀50年代到20世紀70年代的每年幾天增加到目前的每年100~200天以上,且強度也大大增加,尤其是在冬春時節(jié)?;姻渤霈F(xiàn)時,能見度明顯惡化,空氣質量顯著下降。
形成灰霾天氣的氣溶膠組成非常復雜。近年來由于灰霾天氣日趨嚴重,由此引發(fā)的環(huán)境效應問題和氣溶膠輻射強迫引發(fā)的氣候效應問題已成為各方關注的熱門話題。
PM2.5和霾
1998年,我國研究人員在做北京市藍天工程項目中,在京廣大廈和國安賓館通過實驗證明,
影響霾的顆粒物主要是PM2.5,PM2.5~PM10占的份額相對較小,即:能見度與PM2.5有非常好的負相關:PM2.5值低的時候,能見度很高;PM2.5值高的時候,能見度下降。冬、夏季節(jié)均如此。
目前,中國的空氣污染指數(shù)監(jiān)測指標包括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顆粒物(PM10)。其中,PM10是直徑較大的顆粒。這種大顆粒通常情況下沉降速度非??欤@意味著,只有在氣象條件很不好且大量污染物持續(xù)不斷進入空氣的條件下,空氣質量才會達到所謂的“輕度污染”。而PM2.5體積比PM10要小的多,直徑相當于人類頭發(fā)直徑的1/10大小。PM2.5這類細顆粒物對光的散射作用比較強,在不利的氣象條件下更容易導致灰霾形成。也就是說,在中國空氣質量監(jiān)測中,因為目前尚未全面監(jiān)測該項指標,所以無論PM2.5在空氣中的密度有多大,空氣狀況仍有可能達到良好?!八{天不藍”的尷尬一幕就此產生。
形成灰霾的大氣顆粒物來源于自然和人類活動排放。自然界產生的大氣顆粒物主要包括灰塵、礦物、硫酸鹽、硝酸鹽等氣溶膠物質。人類活動排放的大氣顆粒物主要包括化石燃料和生物質(植物秸稈、動物尸體和生活垃圾等)燃燒產生的粉塵顆粒物以及工業(yè)生產和生活中排放的有毒、有害顆粒物。
國內外學者通過相關研究及解析大氣顆粒物源發(fā)現(xiàn),灰霾天氣發(fā)生頻率總體上呈現(xiàn)出冬、春季大于夏、秋季的季節(jié)特征,且大氣顆粒物中PM2.5占PM10的比重較大,各地的PM2.5占PM10的份額通常為50%~80%,大城市一般是70%~80%,有少數(shù)是50%。在一天之中,上午8點左右和傍晚前后,大氣中懸浮的細顆粒物值排第一和第二,下午濃度最低。從污染水平來講,我國大氣顆粒物污染相對比較嚴重,且細顆粒物占了很大比例。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灰霾期間PM2.5的濃度幾乎是正常天氣下PM2.5濃度的3倍,所以說,能見度的惡化主要與細顆粒物的質量濃度增加有較大關系;人為源是大氣顆粒物的主要來源。人為源的構成主要包括道路揚塵、機動車尾氣、建筑塵等;但各地區(qū)差異較大,如濟南市PM2.5構成為:道路揚塵和機動車尾氣塵(15%~16%)、工業(yè)排放源(15.1%~17.50A)、燃煤塵(13.6%~18.7%)。在北京,燃煤、機動車排放、建筑塵、揚塵、生物質燃燒、二次硫酸鹽和硝酸鹽及有機物共7類污染源對全市PM2.5的貢獻率之和為72.5%,其中揚塵和燃煤污染源貢獻率分別為18.1%和16.4%,是北京市PM2.5的主要來源。北京市揚塵貢獻率遠高于國外某些城市,這與北京市比較干燥的氣候特征和地表植被覆蓋情況有關。目前煤炭在我國城市能源結構中仍占有相當比重,因此,燃煤源一直是城市顆粒物的主要貢獻源之一,北京市煤煙型污染也尚未完全解決。另外,汽車尾氣排放也逐步成為北京市的主要污染源。在廣州,能見度惡化主要與細粒子密切相關,PM2.5的季均值全部超過美國國家標準的目均值限值(65微克/立方米),尤其是每年10月到次年1月的月均值濃度幾乎達到標準限值的1倍。另外,PM2.5占PM10的比重可達60%~70%,尤其是旱季比雨季更高。廣州大氣中的PM2.5有54%~75%來自機動車排放。
這些自然源和人為源中,工業(yè)、交通、電力、其他生產和生活活動排放的都是一次粒子(一次源),這些粒子有粗有細。在大氣中,許多氣體還會轉換生成二次粒子(二次氣溶膠)。我們在城市或某一地區(qū)實際所測到的顆粒物都是一次和二次粒子的混合物。在一些發(fā)達地區(qū),比如珠三角地區(qū),二次氣溶膠所占比例甚至占到了總量的50%以上。
那么,二次污染物是如何產生的呢?
我們知道,大氣是有氧化性的,這是大氣的本性。大氣氧化性很大一部分是人為因素所致,比如人為排放的氣態(tài)氮氧化合物和揮發(fā)性的碳氫化合物在陽光作用下生成包括臭氧和自由基在內的一系列氧化劑。自由基非常容易丟掉電子,氧化別人,是壽命非常短的大氣氧化劑,但它的氧化性很強。一次排放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在大氣中可以轉化成硫酸鹽、硝酸鹽等,這些物質通過成核作用在云中生成細顆粒物,變成云的凝結核,最終形成酸雨降落下來。大氣氧化性會造成諸多大氣環(huán)境問題,比如光化學煙霧、酸雨、PM2.5細顆粒物污染。
有專家認為,我國當前的大氣污染之所以非常嚴重,主要原因是燃煤、汽車尾氣、揚塵等一次污染物濃度很高,這些物質碰到一起不是簡單疊加,中間還會有許多化學轉化和物理輸送,最終導致復合型污染的發(fā)生,如圖3所示。如果一次污染物濃度很低,反應就會在某一地方終止,但是我們現(xiàn)在的污染程度那么高,反應就會持續(xù)進行。再加上風的輸送作用,將上風地區(qū)的污染物輸送到下風地區(qū),結果就造成了區(qū)域性污染。
所以說,PM2.5的組分非常復雜,有一次排放形成的,它本身又可以跟一次排放的氣態(tài)污染物發(fā)生反應,通過大氣氧化作用轉變成二次顆粒物,它的生成和其他大氣污染物都有關。越小越危險的致命殺手
大氣顆粒物不僅“灰”化了我們的天空,也嚴重威脅著人們的健康。世界衛(wèi)生組織對全球3211個城市的研究表明,2000年全球室外空氣中可吸人顆粒物污染引起的早亡人數(shù)約為79.9萬人,其中亞太地區(qū)就有48.7萬人。
流行病學的研究成果也已證實:大氣顆粒物與人體健康密切相關,其中可吸入顆粒物(PM10)特別是細顆粒物(PM2.5)對人體健康的危害更大。PM2.5對健康的影響是多方面的,主要影響呼吸系統(tǒng)和心血管系統(tǒng)。所有人群都可受到PM2.5的影響,其易感性因健康狀況和年齡而異。隨著PM2.5暴露水平的增加,各種健康效應的風險也會隨之增大。
國際上有關這方面最權威的研究是美國癌癥協(xié)會和哈佛6城市的研究結果,這兩項研究表明,PM2.5的長期暴露與人群死亡率之間有很強的相關性。2002年,《美國醫(yī)療協(xié)會雜志》發(fā)表的一項研究顯示,空氣中PM2.5的濃度每增加10微克/立方米,整個人群的過
早死亡率將增加4%,患肺部疾病的人群過早死亡率將增加6%,患肺癌人群的過早死亡率將增加8%。世界衛(wèi)生組織在2005年版《空氣質量準則》中也指出:當PM2.5年均濃度達到每立方米35微克時,人的死亡風險比每立方米10微克的情形約增加15%。
大氣顆粒物之所以會對人類健康有這么大的影響,主要是因為PM2.5可以輕而易舉地突破人體健康防線,長驅直入進到人體的肺部,深達肺泡并沉積,進而進入血液循環(huán),使人體出現(xiàn)不適,引起肺部和全身氧化應激或炎癥反應,削弱血管功能和增加動脈硬化,導致心律不齊,它還可以引起血液成分的改變,并導致動脈血壓升高。小于2.5微米的顆粒會誘發(fā)鼻炎、支氣管炎等呼吸道疾病,嚴重時可加重哮喘,加劇呼吸病癥,引發(fā)慢性支氣管炎,降低肺功能,導致早亡等。還有一些研究證明,PM2.5對心臟有不良影響,可致心率不齊以及心臟病患者過早死亡。有心臟病和肺部疾病的人群、兒童和老人更容易受到PM2.5的影響。但是,即使是健康人群,如果處于PM2.5污染持續(xù)增加的環(huán)境中,也會產生—些短期癥狀。
更為可怕的是,隨之進入人體的還有附在其上的有害氣體和重金屬。曾有學者根據(jù)我國廣州、武漢、蘭州、重慶4大城市8個采樣點的數(shù)據(jù),分析了PM2.5、PM2.5;~PM10/sub>中的42種化學元素情況,結果發(fā)現(xiàn),燃煤、燃油和其他工業(yè)污染的鉛、硒、鋅等在顆粒物中明顯富集,特別是在PM2.5中的富集倍數(shù)達數(shù)十倍至數(shù)萬倍,對人體健康有很大潛在危害。對PM10的化學組成研究表明,由較細小顆粒組成的復雜結構集合體比由較大顆粒組成的簡單結構集合體比表面積大,所以更容易吸附一些對人體健康有害的重金屬和有機物,因而其毒性很大。
在歐盟,據(jù)估計僅是最微小的顆粒(PM2.5)就使每個歐洲人喪失8.6個月的統(tǒng)計預期壽命。世界衛(wèi)生組織在2005年估計,全球城市大氣PM2.5污染造成每年至少80萬例居民死亡的損失,且這些損失的65%落在PM2.5污染較為嚴重的亞洲家。
還有研究證實,細顆粒物除了可導致人體呼吸系統(tǒng)、心血管系統(tǒng)受到影響外,對人體免疫系統(tǒng)、生育系統(tǒng)、神經系統(tǒng)、遺傳系統(tǒng)也有不利影響,但其作用機制非常復雜,目前很多影響和機制,我們尚不清楚。
然而,研究也同樣證明如果大氣中PM2.5的濃度減少的話,對人體健康有正面影響,如果其濃度減少10微克/立方米的話,因肺病導致的早亡情況將減少6%,肺癌的發(fā)生率會減少8‰
昂貴的空氣
2010年9月,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公布了一張全球空氣質量地圖,這是一張專門展示2001~2006年世界各地PM2.5平均值的地圖。在這張圖上最為觸目驚心的紅色(即PM2.5值最高),出現(xiàn)在北非、東亞和中國。中國華北、華東和華中PM2.5的數(shù)值甚至接近每立方米80微克,已經超過了撒哈拉沙漠。
至于顆粒物的來源,人們還無法準確評估,有些可能是人為排放的,有些則可能是自然源。環(huán)境學家估計,在阿拉伯和撒哈拉,懸浮顆??赡苁怯商烊坏V物粉塵構成,而在中國東部和印度北部,更有可能是發(fā)電廠、工廠以及汽車排放的煙塵顆粒所造成。
目前,我國還沒有進行全國范圍的PMzs污染情況的監(jiān)測,因此沒有全面的污染情況數(shù)據(jù)。盡管環(huán)保部門在一些城市開展了試點監(jiān)測,這些監(jiān)測的數(shù)據(jù)并未公開。人們只能通過灰霾天數(shù)、PM10監(jiān)測數(shù)據(jù)以及通過衛(wèi)星所得到的資料間接了解我國PM2.5的污染現(xiàn)狀。
由于灰霾現(xiàn)象與PM2.5的污染密切相關(相關性遠大于PM10),因此灰霾天數(shù)能間接反映PM2.5的污染狀況。當人眼看到灰霾的時候,就說明PM2.5的污染已經比較嚴重了。
監(jiān)測顯示,在不利的氣象條件下,以PM2.5污染為代表的我國區(qū)域性重灰霾持續(xù)時間可長達5~10天,區(qū)域重污染時段PM2.5可超世界衛(wèi)生組織指導值幾倍到十幾倍。根據(jù)中國環(huán)境科學研究院的觀測數(shù)據(jù),北京市大氣中PM2.5年均濃度為50~60微克/立方米,灰霾天氣中PM2.5質量濃度平均高達200微克/立方米。
另外,研究人員通過在很多發(fā)展中國家的監(jiān)測發(fā)現(xiàn),PM2.5與PM10之間存在一定的比例關系,世界衛(wèi)生組織認為,一般情況下在發(fā)展中國家PM2.5占PM10的50%。通過這一比例關系和PM10的監(jiān)測數(shù)據(jù),就可以大致知道我國PM2.5的污染狀況。事實上,我國不少地方實際監(jiān)測的數(shù)據(jù)顯示,PM2.5占PM10的比例超過50%,因此這種估計方式所得出的PM2.5污染狀況是一種保守估計。按照這種保守方法估計,根據(jù)2008年的數(shù)據(jù),我國113個重點城市中PM2.5濃度沒有一個能達到世界衛(wèi)生組織指導值(10微克/立方米)和世界衛(wèi)生組織第三階段過渡值(15微克/立方米),只有6個城市能達到世界衛(wèi)生組織第二階段過渡值(25微克/立方米),19個城市能達到世界衛(wèi)生組織第一階段過渡值(35微克/立方米)。
在我國珠三角及京津地區(qū),PM2.5占PM10的比例近年來正明顯增加,2010年珠三角地區(qū)區(qū)域站點鶴山站PM2.5與PM10日均質量濃度之比平均值已達74%。位于長江三角洲經濟發(fā)達區(qū)的南京市,PM2.5年均濃度已接近90微克/立方米,分別約是美國和世界衛(wèi)生組織標準限制的6~8倍,細顆粒物污染嚴重程度觸目驚心。
北京大學的監(jiān)測數(shù)據(jù)顯示,2008年北京奧運會期間,得益于各種控制措施,北京市PM2.5的濃度只有30~40微克/立方米,而其他時段,北京PM2.5的濃度則在70微克/立方米左右,甚至更高。其他城市的情況也不容樂觀。早在20世紀90年代,我國就已有地方對PM2.5進行監(jiān)
測。當時在廣州、武漢、蘭州、重慶8個點位的監(jiān)測結果顯示,這4個城市PM2.5的年均值為46~160微克/立方米,均超出了國際標準。
這些都表明由PM2.5導致的區(qū)域性大氣污染程度之重,西方國家經歷過的重大空氣污染事件隨時有可能在我國大范圍重演。
此外,作為分散在大氣中的固態(tài)或液態(tài)顆粒物質,PM2.5在大氣中的停留時間為7~30天,可長距離傳輸,由此造成的危害也更大。
將藍色還給天空
PM2.5污染具有長期性和持久性,它不僅嚴重影響了人體健康,也極大破壞了我們周邊的環(huán)境。它是能見度降低的罪魁禍首,能見度的降低直接給運輸業(yè)帶來極大的影響。據(jù)研究,由于PM2.5污染,美國的能見度僅為自然能見度的30%。這些細顆粒物對氣候也有一定影響。PM2.5可以隨風飄散到很遠的地方,然后沉降到地面或水體中。其中,PM2.5中的硫酸鹽和硝酸鹽是酸性的,如果以降水的方式進行沉降就會形成酸雨。
1997年,美國首先設立了關于PM2.5的標準,主要是為了更有效地監(jiān)測隨著工業(yè)化日益發(fā)達而出現(xiàn)的、在舊標準中被忽略的對人體有害的細小顆粒物。當時頒布的PM2.5標準為每日濃度不超過65微克/立方米;2006年,美國又將標準調整為35微克/立方米。目前在美國等地,已經建立起了關于細顆粒物的日常監(jiān)測和公眾通報制度。不過,即使是美國和歐洲,經過30多年的治理,PM2.5污染雖已大幅降低,但至今仍未得到完全解決。根據(jù)美國環(huán)境署2011年最新確定的PM2.5日均值不達標區(qū)的劃定,仍有18個州的121個縣不能達到美國PM2.5國家環(huán)境空氣質量標準。
當前,我國的大氣污染問題十分嚴重,在傳統(tǒng)的3項污染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PM10)未有效降低的情況下,以臭氧和PM2.5為代表的二次污染物濃度水平正快速上升,區(qū)域能見度持續(xù)下降。大氣細顆粒物污染程度遠遠高于世界衛(wèi)生組織2006年10月發(fā)布的《全球空氣質量指南》(AQG)(PM2.5年平均濃度10微克/立方米)和美國大氣質量標準(PM2;年平均濃度15微克/立方米)。早在20世紀90年代,我國一些地區(qū)就開始對PM2.5的監(jiān)測,當時的監(jiān)測結果顯示,PM2.5的年均值是美國的3~10倍,隨著經濟的高速發(fā)展,復合型大氣污染越來越顯著,PM2.5污染日益成為影響城市環(huán)境空氣質量進一步改善的主要問題。
目前,環(huán)保部門在統(tǒng)計藍天天數(shù)時,指的是空氣質量達到二級的天數(shù),并不是我們眼見為實的藍色天空。但達標的空氣有時在視覺上依然感覺能見度較低。不過,換個角度看,灰霾天氣的出現(xiàn)對我們來說也許是有益的,因為它警示著公眾要注意那些看不見的污染物,它們對身體健康的威脅可能比可見污染物更大。公眾的關注,或許可以促使我們采取更為積極的措施,拯救藍天。
【責任編輯】趙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