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寶紅
摘 要:華夏文明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每一個漢字背后都有一扇虛掩的門,每一扇門里都有神奇、美好的珍寶。語文正是這些瑰寶的承載者。如何挖掘她豐富的文化內涵,讓學生在心馳神往中情不自禁愛上語文呢?筆者就如何巧借傳統(tǒng)文化魅力激活語文教學進行了如下嘗試。
關鍵詞:傳統(tǒng)文化漢字民族語文教育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2)07(a)-0191-01
1 “追根溯源”法
漢字是華夏民族記錄語言的符號,歷史悠久,是世界上唯一未曾中斷使用而延續(xù)至今的表意文字,它始終伴隨漢民族的文化發(fā)展進程,有其獨特的表意特征和內部構成形式,承載著極其豐富的文化積淀。語文教育論專家顧黃初先生也指出:“中國的語文教育是以漢語漢文為基本內容的教育活動,所以必須充分重視漢語漢文的特點和教育暢通,體現出‘民族化的精神和氣派?!庇需b于此,在進行語文教學尤其是漢語言文字的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通過分析漢字的形體、表意、思維特征等來挖掘其背后的豐厚內涵。例如“明”,就是一輪火紅的日,一彎皎潔的月,交相輝映,為人們驅逐了夜的恐慌,帶來無限的光明和希望。至于成語,多是四個音節(jié),形式齊整,易讀上口,節(jié)奏感強,這與中國人行文講究對偶,均衡美是一脈相承的。還有很多的成語、歇后語可從神話、寓言、故事、傳記及其他作品中找到出處?!翱涓钢鹑铡薄ⅰ熬l(wèi)填?!笔恰渡胶=洝分猩裨?。“溫故知新”、“不恥下問”源于《論語》?!柏撉G請罪”出自《史記》。所以在課堂教學時,我們追根溯源輕輕推開漢字背后的那扇門,破譯出漢語言文字所體現的民族特色、民族傳統(tǒng),帶給學生們的都是驚喜。這不僅能幫助學生牢牢掌握這個字或詞語,還能帶給學生心領神會的歡樂。而且還豐富了語文教學的情趣,更能激發(fā)學生自主探究學習漢語言漢字奧秘的勃勃熱情。
2 “巧用教材”法
上下五千年,凡是能流傳至今的文化都有其獨特的價值。選入教科書的文章更是精華中的極品。其本身所蘊含的豐富民族文化,往往就是本課學習的靈魂,教學的重點。所以我們要充分利用好教材,激發(fā)學生學習民族文化的激情。為此,教師在備課時就要深入挖掘教材的文化內涵。把握文本,發(fā)掘與探討蘊聚在教材文學作品中的民族精神、情感、心靈意識,才能找準激活課堂的“切入點”,從而有的放矢對學生進行多方面、多層次、多角度的教育。例如《晏子使楚》、《棗核》傳達的正是炎黃子孫歷來就有的崇高的愛國精神?!独仙浇纭贰ⅰ恫荨?、《長征》體現著中華民族艱苦奮斗、勇往直前的大無畏精神。《端午日》、《本命年的回想》等課文真可謂是民俗文化的大展臺,向人們展示著豐富的民族文化。精彩紛呈的教材,篇篇都有傳統(tǒng)文化的耀眼光芒,只要你動腦,一切都會豁然開朗。
真正地把傳統(tǒng)文化融進孩子們的骨髓中,單靠“外力傳輸”是遠遠不夠的,必須依靠學生的“內化接受”。因此,教師要千方百計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語文的興趣,重視學生的情感的體驗。如:學習《背影》時,教師引導學生多讀一讀,演一演,反復品味細節(jié)描寫,感悟處境艱難的父親對20多歲的“我”的細致入微的關愛。進而讓學生想想自己的父母,談談自己的父母。交流交流自己看過的歌頌父母摯愛的文章,積累積累有關這一方面的名言、諺語、詩歌。唱唱這方面的歌,再用多媒體放放這一方面的感人畫面。羊跪乳,鳥反哺,捐腎給母的田世國已給我們做出了榜樣,你會怎樣回報你的親人?層層深入的合作探究中讓學生感悟親情,理解親情,回報親情。唯有學生自己把自己說服了,自己把自己感染了,自己激動了,自己認可了,我們的巧用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才真正實現了“激活課堂”。
3 “實戰(zhàn)演練”法
“拿”永遠比“給”主動。美教育家華特.B.克雷斯涅克說過一句著名的話:“語文的外延幾乎和生活的外延相等。”所以我們的實戰(zhàn)演練法就是讓學生要在生活中學語文,用語文。我們的教材編排了許多專題,綜合性學習,這為我們提供很多切實可行的實戰(zhàn)平臺。
《語文課程標準》關于綜合性學習目標的制定是有其人文意義的,學生查引資料,調查訪問,實地考察,討論,演出,辦刊的過程就是一種探究過程,更是一個重要的自主學習的過程。如:學完民風民俗單元,開展“到民間采風”的活動。指導學生搜集家鄉(xiāng)習俗,家鄉(xiāng)傳說、故事,家鄉(xiāng)的名人軼事,家鄉(xiāng)的諺語,積累對聯,組織學生了解家鄉(xiāng)的“地方志”,為家鄉(xiāng)的杰出人物撰寫小傳,帶領學生拜謁家鄉(xiāng)的文化遺跡……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過程中,那種對傳統(tǒng)文化精神,智慧力量的崇敬之情能內化為學生自覺學習的動力,并能派生出對傳統(tǒng)文化,家鄉(xiāng)文化的珍視之情,這便是進一步讓傳統(tǒng)文化在學生的心靈深處生根,發(fā)芽。有了這樣的實踐活動,處處留心皆學問的良好習慣會逐步養(yǎng)成,加之我們?yōu)閷W生搭建的諸如:“家鄉(xiāng)習俗大舞臺”、“家鄉(xiāng)名人事跡報告會”……多種形式的自主展示的平臺,和“民俗專家”、“最佳團隊”等等的多種評價方式激活語文實踐活動,果真這樣做了,你收獲的將是得天下之英才而育之的幸福和自豪。
4 “課外學習”法
葉圣陶先生說過:“課本無非是個例子。”他強調語文學習要舉一反三,這很有道理。相反,通過課外閱讀,感悟,體驗“舉一反三”同樣有道理。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少年的自我教育是從讀一本好書開始的?!币驗橄鄬渭兊恼n本內容,課外閱讀能給學生提供更廣闊的閱讀空間,更能點燃起學生自主學習語言的熱情。針對學生課本知識反復練,知識面狹窄的情況,我們做教師的必須對學生的課外閱讀學習進行指導,引導其多讀書,讀好書,如對七年級的學生推薦讀《西游記》,《感動中學生的一百個故事》,《感悟母愛》等等的整本書。推薦學生收看“新聞聯播”、“共同關注”、“藝術人生”、“講述”、“百家講壇”等電視欄目。指導學生利用假期看中學生比看的百部電影。并定期舉行讀書交流會,辯論會,設計人生感悟論壇,作品評論專園,我的新發(fā)現等等形式靈活,自主開放的活動。讓真理在思想火花的交匯碰撞中越辯越明,讓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植根在學生們的心靈的最深處,讓愛語文,學語文成為一種習慣。
語文教學的終極目標是人的發(fā)展,我所做的一切努力就是想去實現:讓所有的孩子享受學習語文的分分秒秒,讓傳統(tǒng)文化的光輝在每個炎黃子孫的身上閃光,讓每個孩子能把“人”字寫得端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