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劍
在《晶盛機電:“偽外資”發(fā)跡史》一文中,本刊曾詳細報道了晶盛機電在發(fā)跡過程中,巧用外資身份套取逾2000萬元的稅收優(yōu)惠,由此完成原始積累一事。
發(fā)跡之后,晶盛機電以最快的速度申請上市,若成功上市,則公司實際控制人之一的邱敏秀將在一夜之間身價逼近10億元,而在6年前,邱敏秀只不過是浙江大學機械與能源工程學院黨委書記。
在晶盛機電前身晶盛有限成立之初,61歲的邱敏秀毅然離開工作達28年之久的浙江大學,應晶盛有限大股東金輪公司的原實際控制人毛全林的邀請,以“技術入股”的方式組建浙江有限。所謂“技術入股”,是指晶盛有限成立時,邱敏秀缺乏自有資金,但卻是學術界頗具影響力的人物,因此,毛全林與邱敏秀達成協(xié)議,前者提供資金、廠房等并承擔創(chuàng)業(yè)初期的風險,后者則憑借在學術界的影響,牽頭浙江大學、電子科技大學等單位著手進行單晶硅生長爐的研究,為晶盛有限提供技術支持。
由此可以明顯的看出,毛全林是晶盛有限獨一無二的實際控制人,但蹊蹺的是,在即將上市的晶盛機電的股東席位中,毛全林早已被擠出實際控制人之列,持股比例僅為2.27%;而以技術入股的邱敏秀卻搖身變成晶盛機電的最大股東,實際控股比例達23.99%。
毛全林是何時失去對晶盛有限的實際控制?時間追溯自2008年5月,此時距晶盛有限成立日不足一年半。
當時,毛全林突然“提出”對金輪公司股權作出調整,此時的毛全林仍為晶盛有限的實際控制人。經過調整,毛全林在金輪公司中的持股比例從90%巨幅將至12.17%,而邱敏秀則受讓了29.92%的股權,轉讓價格為原始出資額。在此之前,邱敏秀在金輪公司和晶盛有限中的持股比例均為零。就這樣,邱敏秀成了金輪公司的第一大股東,隨即成為晶盛有限的實際控制人之一。在金輪公司進行股權調整的時候,晶盛機電另一實際控制人曹建偉也順勢進入了金輪公司。援引晶盛機電在招股意向書中的描述,晶盛有限“設立后通過一年多時間的經營,取得了較好的經營業(yè)績”,為了實現(xiàn)資產和業(yè)務的整合,晶盛有限遂全資收購了曹建偉旗下的企業(yè)慧翔電液。
金輪公司是毛全林的產業(yè),晶盛有限更是毛全林一手創(chuàng)立,然而在不足一年半的時間內,毛全林同時失去了對上述兩家公司的控制,并且轉讓金輪公司股權的時候,轉讓價僅為原始出資額。若晶盛機電在招股意向書中對于金輪公司及晶盛有限的描述屬實,則此時的晶盛有限已經取得了一定的經營業(yè)績并且前景向好,較之于賬面價而言,晶盛有限的資產價格應該出現(xiàn)了溢價。作為晶盛有限的控股股東,金輪公司亦應獲得相應的投資收益,況且金輪公司此前經營銅管加工業(yè)務多年,應有盈余,即使毛全林因種種原因不得已出讓金輪公司股權,轉讓價格理應在原始出資額之上,否則,毛全林就是折價出讓。然而事實上,毛全林確實是折價出讓,轉讓價僅為38.9萬元,令人大惑不解。
毛全林將晶盛有限實際控制人的角色拱手讓與邱敏秀之后的不到2年時間內,晶盛有限即完成股份制整體變更,為沖刺上市做準備;而5月2日,晶盛機電以33元/股的發(fā)行價、34.73倍的市盈率實施申購。從金輪公司股權調整的2008年5月份到晶盛機電實施申購,正好4年,而就在這4年,邱敏秀從零持股變成了晶盛有限的實際控制人,身價逾8億元;而毛全林為了當初出讓股權所獲得的38.9萬元,與22億元財富失之交臂。
時至今日,毛全林2008年出讓金輪公司絕大部分股權的真實原因尚是不解之謎,但可以肯定的是,應該不是為了區(qū)區(qū)的38.9萬元。業(yè)內人士表示,毛全林當年出讓股權或是迫于無奈,所以盡管當時晶盛有限業(yè)務已經轉向正軌,且當時國內光伏熱漸有愈演愈烈之勢,但毛全林只能忍痛割愛,放棄晶盛有限實際控制人的地位,只能屈居小股東行列。
另有人士猜測,毛全林2006年力邀邱敏秀出山時,并未對邱敏秀技術入股作出合理的評估,以致邱敏秀表面上在晶盛有限沒有股份,但由于邱敏秀貢獻的技術對卻是晶盛有限不可或缺的,因此實際上是晶盛有限的核心人員,掌握巨大的“無形資產”。一旦該無形資產的重要性超出毛全林的駕馭,那么毛全林被“逼宮”也是不難理解的。
在邱敏秀等人分享勝利果實的同時,另一個問題浮出水面,即超日太陽(002506)、賽維LDK(LDK.US)等光伏企業(yè)或業(yè)績持續(xù)下滑,或深陷裁員風波,晶盛機電的命運又將如何?本刊將作進一步的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