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露
摘 要:然而長期以來,高職院校公共音樂教育作為我國高等院校藝術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并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和系統(tǒng)的研究,其發(fā)展還存在著諸多需要改進的問題。本文從分析高職院校音樂教育現(xiàn)狀入手,針對如何加強高職公共音樂教育的問題談幾點建議。
關鍵詞:高職院校音樂教育現(xiàn)狀分析改進措施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2)06(a)-0186-01
高職院校的辦學目標是培養(yǎng)適應生產(chǎn)、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需要的應用型人才。音樂教育對促進高職學生全面、個性的發(fā)展,具有特殊的作用,它是實施美育的重要途徑。但是長期以來,高職院校音樂教育并沒有得到很好的重視與研究,高職院校音樂教育的作用也沒有得到充分的發(fā)揮。在我國教育改革大趨勢下,培養(yǎng)目標逐漸明確,重視高職院校音樂教育將是大勢所趨.
1 目前高職院校公共音樂教育現(xiàn)狀
1.1 音樂教育定位不明確,對音樂教育的對象認識狹隘
音樂具有卓越的育人作用,它能使人素質得到全面提高并凈化心靈。正是因為音樂素質教育對培養(yǎng)人才具有如此重要的作用,所以對高職院校的音樂教育來說音樂素質教育應該是普及的、平等的,以人的全面發(fā)展為出發(fā)點和歸宿的教育,是面對全體學生的普及性教育。
1.2 高職音樂教育缺乏有效的組織管理
高職院校對教育工作的組織管理是制約音樂教育能否良好開展的重要因素。高職音樂教育課程開設多以選修課的形式出現(xiàn),基本上沒有設立專門的音樂教研室或管理機構,音樂課開設和管理也多由團委、學生會等機構負責。加上從上到下輕視音樂教育,外行管內行,使高職音樂教育教學目標難以統(tǒng)一,不能形成完整的教學體系。學校對音樂教師的待遇以及對音樂教育的實施沒有政策與制度上的規(guī)范與支持,也會直接影響教學效果。這些都導致了高職音樂素質教育的發(fā)展。
1.3 課程設置上理論與實踐相脫離
與基礎教育相比,高職院校音樂教育在教材的建設投入的財力、物力、人力各方面都很不足,而且質量也令人擔憂。從已經(jīng)出版的一些教材中可以看出,教材編寫的著眼點和專業(yè)院校的教材類似,有移植、照搬、照抄等現(xiàn)象,有的教材過于專業(yè)化,理論深、知識面窄,與高職院校音樂教育不相符,而有些教材卻又和中小的學音樂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無差別,缺乏理論性,沒有知識面可言,使科學文化知識素養(yǎng)較好的高職院校的大學生不感興趣。另外,在高職院校音樂教材的選用上,也沒有一定的標準,很多時候是教師根據(jù)自己的喜好選用教材,有些是沿用學校的傳統(tǒng)教材,導致學生的需求和教學目的與時俱進。
1.4 教材的建設和選用不合理
當今高職院?;径紝⒁魳方逃n程列入選修課程中,大都采用學分制選修課模式,課程的設置上,沒有體現(xiàn)“專業(yè)”與“業(yè)余”、“普遍”與“個體”的教育關系。就像小時候上體育課,往往會出現(xiàn)體育教師給同學們幾顆籃球,任由孩子們在球場上玩耍,而沒有系統(tǒng)的專業(yè)指導。在美國,體育教師會根據(jù)科學的課程目標和要求,在引導學生們自由玩耍時,將籃球中各種專業(yè)的東西,慢慢地滲透其中,給學生以后的運動生活做好了鋪墊,全體國民在這樣的教育下,不但接受了籃球文化,還把體育精神傳承下去。這就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結晶。其實,音樂教育也是一樣的道理, 只有將音樂教育與音樂實踐緊密聯(lián)系起來,在理論學習中提高實踐性,才能更好的學習和掌握音樂這門藝術,才能更好的傳承音樂文化
1.5 師資力量薄弱
如今一些高職院校中,只要開設音樂課程,都會配備一定的師資力量。而音樂教師的來源主要是音樂專業(yè)的畢業(yè)生,也有從表演團體轉來的。另外,由于教師經(jīng)常疲于應付講課和指導演出活動,很少有參加學術活動和進修的機會,專業(yè)知識不能及時得以充實和更新。這些都導致教學內容保守,教學方法枯燥,教學效果無法保證。 加強師資力量建設,是提高高職院校音樂教育水平的必經(jīng)之路。
1.6 學生學習壓力過大,音樂課讓路
一般的學生都很喜歡音樂,但上音樂課時卻并不積極。主要原因是職業(yè)教育就業(yè)形式緊張,來自學校、“主課”教師及家長的壓力阻礙學生對音樂的學習,使得學生對音樂欲愛而不能,雖然也有不少學校開設了音樂欣賞課,但許多學校里大三的音樂欣賞課被迫停止了。音樂素質教育提高的是學生的藝術素養(yǎng),但是不能解決學生的就業(yè)問題,不能解決學生將來的吃飯問題。這聽起來讓人汗顏,但是這是高職院校學生的現(xiàn)實問題.
2 改進高職院校音樂教育現(xiàn)狀的幾點建議
2.1 對音樂教育進行準確定位、提高認識
目前,從以科學教育為主向科學教育和人文教育的融合轉變是我國的高等教育的時代要求和必然趨勢,高職院校的音樂教育應該給與高度的重視和積極開展。高職院校的教育工作者應該對音樂教育進行準確的定位,正確認識音樂教育在高職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高職院校音樂教育不是面向少數(shù)有音樂專長的學生,而是面向所有的學生,要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得到系統(tǒng)而全面的音樂藝術教育。
2.2 完善音樂教學保障機制、加強管理
良好的教育機制與教育政策是高職院校音樂教育改革的最有力的保障。但是,我國目前音樂藝術教育的保障機制遠遠滯后于整體教學目標。學校只有在思想觀念、教育管理機構、師資配備、教學設備等各方面加強音樂教育的保障工作,才能有效地解決學生個性發(fā)展與全面發(fā)展之間的矛盾,改善教學關系,優(yōu)化配置教學資源,有效挖掘教學潛力,充分調動教學雙方積極性。
2.3 重視人才,加強師資建設
第一,要大力引進音樂教育人才,加快組建音樂教師隊伍。第二加強教學與科研的結合,使音樂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得到的全面提高。第三作為高校音樂教師,要加強自身繼續(xù)教育和在職進修,促進教師隊伍向知識化、專業(yè)化、規(guī)范化發(fā)展。第四,音樂教師要不斷加強自身文化底蘊。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加大師資力量是有效推動高職院校公共音樂教育向前發(fā)展的組織基礎和人才基礎。
2.4 優(yōu)化課程設置、提升教材品質
高職院校音樂課程的設置應該和專業(yè)院校明確區(qū)分,同時也要和中小學的相銜接。課程目標和任務的設置應該以課程定位為依據(jù)。關于課程設置的調整與改革不單要在宏觀層面下功夫,還要對課程內容和教學手段進行改革和創(chuàng)新,使課程設置與課程內容相匹配。高職院校的音樂課要結合高職生的特點來設置,它供的是一種音樂性教育而不是音樂培訓。
在教材選編方面,首先要具有思想性。音樂教材要體現(xiàn)愛國主義教育思想和精神文明觀念,要以愛國主義教育、風俗習慣、民族精神等為主要內容,突出音樂教育的價值取向和文化屬性。
3 結語
作為素質教育類的音樂藝術教育,具有其他學科教育無法替代的特殊作用。高職院校音樂教育仍存在著諸多不足之處,需要教育工作者去填補空白領域或者完善教育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