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文
什么是理想的課堂?葉瀾教授曾作過這樣精辟的論述:“課堂應是向未知方向挺進的旅程,隨時都有可能發(fā)現(xiàn)意外的通道和美麗的圖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須遵循固定線路,沒有激情的行程. ”面對課堂現(xiàn)場中超越預設、鮮活豐富的即時生成性資源,教師該做些什么呢?
一、放大閃光點,運用生成性資源激勵
在教學過程中,生成性資源也會與弱勢群體相關嗎?答案是肯定的. 在教學中,尤其是一些以操作性活動為主的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注意這些學生的言行舉止. 在這個“舞臺”上,他們往往更有用武之地,因為他們與優(yōu)秀學生的差距通常表現(xiàn)在知識方面,在動手方面并不遜色.
在玩“七巧板”時,教師安排了七巧板的組合活動,同學們在匯報時展示自己的成果. 班里有一個學困生也在擺弄著,但對于展示似乎有些猶豫,手舉了一半又放下. 教師并沒有放過這個難得的機會,發(fā)現(xiàn)他也拼出了栩栩如生的天鵝,就請他到臺前展示,并由衷地說:“你真棒!愿這只天鵝伴你進步.”
課堂教學中的弱勢群體會不時地迸發(fā)出一絲絲的閃光點,比如此例中“有些猶豫,手舉了一半又放下”的細節(jié),教師就應該抓住它,并將之放大,利用真誠、適時地反饋,從情感方面激勵學生. 正如教育家羅杰斯說:有意義的學習只是在教材同學生自身目的發(fā)生關系,由學生認知時才能發(fā)生.
二、扣緊轉折點,運用生成性資源遷移
學生在學習中會出現(xiàn)一些與眾不同的想法,這些想法對于新知識學習的幫助,學生本身可能并不知情,但教師一定要抓住機會,對學生生成的這些資源加以注意和利用,自然地運用到教學之中. 我在教學“連加”一課時,出現(xiàn)了這樣的情況:
學生練習完“2 + 2 + 2”后,我為了擴展學生的興趣,又出一題“2 + 2 + 2 + 2”,讓學生做. 這時候,學生興趣來了,在完成這題后,就有人提出“2 + 2 + 2 + 2 + 2 + 2 + 2”這樣的題目,大部分學生按照原來的方法一步一步計算,而這時候就有學生認為:7個2加起來可以用乘法做,2 × 7 = 14. 面對這樣的學生我首先感到驚訝,然后馬上肯定這樣的想法,并隨即作了表揚. 按理應該結束了,但是我覺得應該可以繼續(xù)挖掘下去,馬上板書“3 + 3 + 3 + 3”,問學生能不能用乘法計算. 雖然大部分學生不能用乘法得到答案,但是基本上都能列出乘法算式. 這樣,原本二年級學的知識在一年級上學期就進行了接觸,對學生今后學習的積極影響是不言而喻的. 雖然像這樣根據(jù)學生課堂的反饋來調整教學結構,可能會出現(xiàn)教學任務難以完成的結果,但這也是教學中的一個“亮點”.
三、整合鏈接點,運用生成性資源拓展
學生的年齡特征和知識水平導致了課堂生成難免存在一定的偏頗、缺陷乃至失誤,這時就需要教師發(fā)揮主導作用進行有效的價值引導和點化. 對于學生生成的富有創(chuàng)意但陳述不清的信息資源,教師應采用語言補充、直觀輔助、重點強調等方式讓全班學生清晰地感受這一生成性資源的優(yōu)勢所在;對于學生生成的偏離方向且存在錯誤的信息資源,教師則應通過追問尋錯、爭論辨錯、反思糾錯等方式引領學生回歸符合學習要求的正確軌道上來.
如我在教學“簡單應用題”時,有這樣一題:今年小紅8歲,爺爺72歲,_________?你能提出什么問題?
生:爺爺比小紅大幾歲?
生:小紅比爺爺小幾歲?
生:爺爺?shù)臍q數(shù)是小紅的幾倍?
生:到哪一年,小紅的歲數(shù)是爺爺?shù)囊话耄?/p>
生:再過幾年,小紅的年齡與爺爺一樣大?
面對這一錯誤的問題,我未做正面表態(tài),而是進一步引導. 師:你認為這個問題恰當嗎?為什么?該怎樣處理?請同學們小組討論.
學生通過交流,取得一致看法:不管再過多少年,爺爺?shù)哪挲g總比小紅大. 問題可以改為:① 再過幾年,小紅的歲數(shù)和爺爺今年一樣大?② 多少年前,爺爺?shù)臍q數(shù)和小紅現(xiàn)在一樣大?
假如教師的作用僅僅是停留在學生原始的生成資源上,而不給予及時引導,那么,課堂生成的豐富價值將會大打折扣,嚴重的還會對數(shù)學學習產(chǎn)生誤導,降低課堂實效.
四、主動構建,做生成性資源的開發(fā)者
建構主義認為: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過程是一個基于經(jīng)驗的主動建構的過程. 小學數(shù)學知識與生活密不可分,探求知識不能脫離實踐經(jīng)驗. 在教學中,教師應遵循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充分挖掘教材中蘊含的感知素材,創(chuàng)設生動形象的觀察、操作、比較、思維的平臺,引領學生開展有意義的知識建構活動. 如教學“小數(shù)大小的比較”時,教師沒有按教材呈現(xiàn)的方式讓學生比較兩個小數(shù)的大小,而是出示如下的一張?zhí)h成績記錄單:
跳遠成績記錄單:
A:5.84,
B:6.01,
C:5.□9.
師:同學們,通過這張?zhí)h成績記錄單能知道些什么?
生:我知道A,B分別跳了幾米.
生:我知道C跳了5米多.
生:我知道第一名是B.
師:這里C到底跳了幾米還不知道,你是怎么判斷出B是第一名呢?大家討論討論.
生:因為C跳了5米多,而B跳了6米多.
師:這樣看來,比較幾個小數(shù)的大小,我們首先看什么?可以怎么比?
生:首先看整數(shù)部分,整數(shù)部分大的小數(shù)就大.
師:那誰第二名呢?
師生接著圍繞“假設C是第二名,跳了幾米”展開討論. 在解決此問題的過程中探索出比較小數(shù)大小的的方法. 之后又提出“如果是C第三名,跳了幾米”的問題引起學生新的思考……
總之,只要你能巧于運用課堂生成性資源,每一堂課都能演繹出不曾預約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