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啟盈 mao_qiying@ccw.com.cn
近日,工業(yè)和信息化部召開寬帶普及提速工程動員部署電視電話會議。該會議標志著以政府為主導的國家寬帶戰(zhàn)略正式拉開序幕。
其實,“寬帶中國”已經不是新鮮名詞。此前,光纖入戶、無線城市、寬帶提速等關鍵詞已被媒體炒得熱火朝天;工業(yè)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也在多個場合表達了對寬帶提速的希冀。
但是,寬帶中國工程不能只有目標,沒有過程;只有數據,沒有路線圖;只有單槍匹馬的局部戰(zhàn)役,沒有統(tǒng)一部署的大國寬帶戰(zhàn)略。如何設法解決這些問題,正是此次會議的意義所在。
不過,筆者還是得給寬帶中國多提幾個醒。既然寬帶中國是國家戰(zhàn)略,那么就不能只是政府一些主管部門和電信運營商的事情;在沒有《電信法》的前提下,絕對不能搞“野蠻拆遷”、“藝術速成”或者“豆腐渣式”形象工程。
很顯然,要實現工程的順暢推行并不容易。
其一,部門之間的利益博弈會成為寬帶中國前進的絆腳石。除了“廣電系”和“電信系”之間的利益博弈外,運營商之間的“互聯互通、共建共享”也一直是非常棘手的問題。譬如,如何保證運營商的基站順利進入地鐵、小區(qū)以及偏遠地區(qū)?其中涉及到的利害關系錯綜復雜、一言難盡,如果沒有政令的暢通,只是依靠運營商自己解決,顯然是不現實的。如何協調這些單位之間的利益,至今仍是一個難題。
其二,電信企業(yè)并非公益性部門,保障公眾利益的同時需要兼顧自身利益,這中間的平衡點絕對不是“一味地降價”就能找到的。隨著寬帶普及和用戶的飛速增加,帶來的相應后期服務將是無法忽視的問題,運營商的成本大幅增長不可避免。市場經濟條件下,在物價攀升的今天,如何在保證運營商效益的情況下,使得寬帶服務不斷得到提升,是一個很有挑戰(zhàn)性的問題。
其三,公正監(jiān)管的力度仍需要進一步強化。當前,大到光纖入戶、無線城市,小到家庭用戶體驗,各個層面上都存在著很大爭議。例如,電信運營商說鋪了10M的寬帶,而用戶看視頻時卻發(fā)生“卡殼”現象,甚至連基本的網頁也打不開;用戶投訴“假寬帶”,運營商覺得委屈,因為確實提供了10M的帶寬,但用戶家里5臺電腦開著P2P下載高清,當然會“卡殼”。最后結果是用戶憤怒不已,運營商忍氣吞聲,負面報道頻頻見諸于報端。這種時候,就需要有一個能明辨是非、主持公道的第三方部門機構。
從本質上說,筆者相信寬帶中國是一項民心工程,是標志著大國崛起的宏偉工程;但另一方面,也必須保持警惕,絕對不能脫離國情,成為某些地方的形象工程。
這必須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