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汪曾祺的《螺螄姑娘》以古體寫作而成,并融入大量“俗字”,小說卻透出一種愈久彌新的秀雅之氣,形成了小說以故為新,以俗為雅的語言特征。它還傳承了古典文學和民間文學的文化因子,從而使小說獨具價值,經(jīng)久不衰。
關鍵詞:汪曾祺;《螺螄姑娘》;語言特征;
語言是文學作品的基本形成要素,它既是作品生成的編碼,又是讀者閱讀的解碼。汪曾祺的《螺螄姑娘》以古體寫作而成,并融入大量“俗字”,小說骨子里卻透出一種愈久彌新的秀雅之氣,形成一種故為新,以俗為雅的語言特征。
一、以故為新——語言的古典味兒
1、佛經(jīng)體
汪曾祺與佛門因緣匪淺,他在小說創(chuàng)作中自覺融入佛教因子,使作品體現(xiàn)出淡淡的佛教氣息?!堵菸嚬媚铩肥歉鶕?jù)民間故事改編而成的,其原型見于《搜神后記》,題為《白水素女》。小說用佛經(jīng)體寫成,因果完整,表現(xiàn)了佛家現(xiàn)世報應的觀念。這無疑是受到佛經(jīng)褐頌體的影響,褐頌講究格律,體制嚴密,佛經(jīng)漢譯尤其至六祖慧能開南宗禪之后,褐頌盛行,對文學影響極大。汪曾祺曾說:“佛經(jīng)的文體,它并不故作深奧……我嘗試用通俗佛經(jīng)文體寫了一篇小說《螺螄姑娘》,其實各種文體都可以試試?!盵l]可以說,汪曾祺是一位跨文體的自覺尋覓者。
2、古典韻味
汪曾祺古文功底極深,他的小說語言承繼了古文以少馭多的傳統(tǒng)。文中:
有種田人,家境貧寒。上無父母,終鮮兄弟。薄田一丘,茅屋數(shù)椽。
上文語言樸質(zhì)到甚至難以再用語言去做出解釋,且前后以句讀隔開,意象跳躍,引起一種場景切換的蒙太奇效果,給讀者留下了巨大的想象和審美加工空間。
句子的對仗以及音律的和諧是古典文學遺留下來的珍貴財富,汪曾祺主張小說家應該恰當?shù)厥褂眠@些具有古典特色的句子:
抱兒出門,四面呼喊。山風忽忽,流水潺潺,茫茫大野,迄無應聲。
“山風忽忽,流水潺潺”是對仗,它可以營造視覺上的美感,增添古典詩意。
青年男子,仍往田間作務。日之夕矣,牛羊下來。余霞散綺,落日熔金。
“日之夕矣,牛羊下來”(仄平平仄,平平仄平)“余霞散綺,落日熔金?!保ㄆ狡截曝疲曝破狡剑┻€做到音律和諧,用字不多卻意蘊濃厚。
《螺螄姑娘》語言古樸自然,頗有“文體省凈,殆無長語,篤意真古”之美。
二、以俗為雅——語言的民間味兒
這個時期大多人文學者把目光投向?qū)γ耖g文化資源的挖掘上,尋求植根于中國社會的“文化之真脈”。張誦圣說:“汪曾祺師從名家沈從文,作品中多化外之民和鄉(xiāng)土風物,清淳意樸,開近年‘尋根文學’風氣之先,是文學史上承先啟后的人物?!盵2]汪曾祺的小說深度表現(xiàn)出蘊藏其間的民族傳統(tǒng)文化精神。
1、民俗符號的引入
汪曾祺在小說創(chuàng)作中,還原了民間原初的話語形式,賦予了小說真實生動的民間語言風格。小說對螺螄姑娘所煮的飯是這樣描繪的“米飯半鍋,青菜一碗?!薄坝图宥垢毮劢裹S;醬姜一碟,香辣開胃。”“米飯之外,兼有臘肉一碗,燒酒一壺?!薄坝图宥垢?、“醬姜”、“ 臘肉”、“燒酒”是極具民間特色的飲食,在這里它們也作為一種民俗符號融入到小說的整體創(chuàng)作中,使小說更加樸素、真實。
2、民歌的運用
愛德華·泰勒指出:“詩最初就是用來唱歌的。而唱歌本身也是由普通口語發(fā)展起來的。”[3]我國《詩經(jīng)》中的十五國風就可以證明這一觀點。音樂始終伴隨著中國文學,汪曾祺執(zhí)著于生動地記錄民歌歌聲的獨特與鮮亮。他曾說:“民歌的比喻新鮮和韻律的精巧使我驚奇不已”[4]他善于在其小說中引入民歌,從而使小說成為儲存民歌資源的寶庫。巴 赫 金的“ 雜語 ”理 論就為民歌進入小說提供了理論依 據(jù)。巴赫金認為小說中的雜語“同時表現(xiàn)為兩種不同的意向,一是說話的主人公的意向,二是折射出來的作者意向?!盵5]這些語言通過內(nèi)在對話而互相照應,散發(fā)出豐富而含混的文體乃至文化信息。
《螺螄姑娘》中便“鑲嵌”了生活民歌“丁丁丁,你媽是個螺螄精!橐橐橐,這是你媽的螺螄殼!”這段民歌來源于民間的智慧,本身就具有很強的口語性,所以它使得小說語言民間味兒更加濃厚?!岸《《 薄伴议议摇边@兩個擬聲詞多狀硬物連續(xù)碰擊聲,似說書藝術中慣用的敘事手法,這兩個擬聲詞配合著羞辱性的動作,傳達出的是對螺螄姑娘的取笑、戲謔,從而將螺螄姑娘的情感推向高潮。這首民歌因人而起,緣事而發(fā),它在小說的關鍵部位出現(xiàn),把故事推向高潮,并以自身的強大力量擴大了文學作品的敘述空間,為創(chuàng)作省去了許多冗繁的筆墨。
不論是古典文學的藝術經(jīng)典,還是民間文學的民風民俗,都具有傳承性。我們正面臨一個全球化的時代,方言的趨于消失、價值觀念的趨同都是文化全球化的信號,在文化全球化的時代,我們更需要保護好我國悠久的歷史文明和優(yōu)秀的文化傳統(tǒng)。在這方面,汪曾祺的作品對于文壇,具有十分重要的審美價值及示范作用;對于國人,無疑是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汪曾祺的《螺螄姑娘》在語言上,不僅鮮活地重現(xiàn)了那個時代質(zhì)樸的古典情懷,也細致的記錄了那個時代所特有的民俗風物,從而使小說獨具價值,經(jīng)久不衰。